渠道的底坡是如何定义的?
各位朋友: 渠道的底坡是如何定义的?在各种版本的水力学(清华版)或流体力学(如吴持恭的)书中定义为: i=sinθ=Δz/Δl , Δl是指渠道的长度;但是,在工程制图中定义坡度为:i=tanθ=Δz/Δl’, 此处的Δl’是渠道长度的水平投影;当然在水力学计算中,对于坡度比较小的渠道,可以近似认为: i=sinθ≈tanθ ,不会有太大的误差。但是作为一个概念或定义,到底那一个是正确的呢?有没有规范对此术语给出了定义?我手头资料有限,!因为我最近看到国外的由美国Merle C. Potter编写的Mechanics Fluids第三版中定义坡度s:s=tgθ;故产生疑问,清知道的前辈/朋友告诉我??!!谢谢
最小设计坡度的确定依据
在孙慧修主编的《排水工程》(上册)中,就最小设计坡度定义为:在设计充满度下与最小设计流速相应的设计坡度。由于坡度可通过流速和充满度确定,最小设计流速0.6m/s,充满度如何取就决定了最小设计坡度大小。该书指出:在确定最小管径的最小设计坡度采用的设计充满度为0.5。对200排水管,h/D=0.5,v=0.6下对应i=0.004;可是对300排水管,h/D=0.5,v=0.6下对应i≠0.003。当然现在新的室外排水规范对室外管网全部采用300的排水管。另外,新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06版在解释中列举了常用管道的最小设计坡度:管径400-对应0.0015;其它:500-0.0012;600-0.0010;800-0.0008;1000-0.0006……,这些管道的对应的设计充满度也不全是0.5.不知孙老师和规范为何不就这个原因解释一下,还是本人理解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