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填充墙砌体,按规范要求,上部斜砖应待砌体完成后七天补砌.对于此填充墙砌体检验批的评定时间,是否应在斜砖补砌后评定.对于此填充墙砌体的隐蔽时间,是否应在补砌后隐蔽.2.当填充墙砌体中有构造柱时,是否应做配筋砌体检验批评定.即此砌体是否属于配筋砌体.当构造柱于框架主体施工时已浇筑完毕,此时对于结构的影响有多大.在做资料时,如何弥补此错误.3.当填充墙砌体中有水平梁时,一道墙的砂浆试块是否应做两次,即在水平梁浇筑前一次,水平梁浇筑后一次.此砌体的检验批及隐蔽是否应分两次做,以体现出施工段及施工程序.此时的填充墙砌体是否属于水平配筋砌体墙,即属于配筋砌体.4.当填充墙砌体中仅有拉结筋时,此墙体是否属于配筋砌体,
填充墙有没有规范规定相应材料的类别和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除了抗规规定的砂浆强度等级以外,填充墙底下部分与土壤和水亲密接触的部位有没有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要求。另外,如果碰到填充墙墙体材料或砂浆检测不合格,有人采取双面粉刷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强墙体,有无依据?加强应该至什么程度?
这些填充墙的构造柱如何设置如图示,一食堂工程,属框架结构,填充墙采用加气砼砌块,结构设计说明中强调了填充墙长度超过5米时,每隔3米设一构造柱(规范没有这个规定),请问各位网友,图中9--18交H轴之间的墙体,这个5 米的要求考不考虑横墙的隔断作用,现在施工现场存在两种观点,有人认为有横墙作用,按设计说明要求只需在10---12轴间设构造柱,其余位置都不需设置.另有人认为,墙长应按9---18轴之间的总长考虑,每隔3米设一道构造柱.另外,10---12轴之间的墙体中间有一道门,这个位置的构造柱设在哪里呢?[ 本帖最后由 mhq888 于 2010-6-1 08:59 编辑 ]
结构一层层高4.5 ,地梁在-0.9的位置,无地下室,浅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顶-2.0处 请问建模时首层是层高是4.5+0.9=5.6 还是4.5+2.0=6.5? 如果建6.5,那对上部结构梁柱而言地梁及其以上的填充墙怎么考虑? 如果是建成2个标准层 那个地梁以下的是不是 取为地下室? 还有地梁以上还有0.9的高度也在土里,这个又怎么考虑啊?另外对JCCAD来说 又该怎么考虑啊 ? 小弟结构新手,自学不成,大家给个详解吧[ 本帖最后由 singoboss 于 2011-12-12 21:18 编辑 ]
我们公司准备用混凝土砌体保温砖来盖个砖混的楼房,不过原来一直都只用混凝土保温砖来做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现在要用来做承重墙,请哪位高人给指导下,应该注意些什么东西呢?包括构造柱、圈梁等构件和墙体怎么连接等等....
我想做一框架试验,想了解一下,多层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如果采用空心砖和砌块的话,实际工程中各自常用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各是多少?哪位大侠帮解答一下,多谢!
本帖最后由 鲁烟半岛epc 于 2013-8-2 17:19 编辑 框架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 2001 年版本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 6 章没有过多提及框架填充墙的概念,只是在 6.2.8 条原则性地说了句“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到了 2011 年版本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里,这个在老规范里没被足够重视的概念显然应该引起更多的注意,因为它单独成了一节,
设计错误,防火卷帘门洞口留小了,如FJM6040特设计留洞为6000×2100,现在砌筑施工完毕了,要改的话有什么好办法,不用全部凿掉重做。
小弟千辛万苦买了个房子 没想到室内的填充墙还裂了,开发商给出如下原因,请高手帮我看看,原文如下:分析下来原因如下:1 该形式的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屋面和砖墙体在外界的温度影响下产生不同的热胀变形,通常情况下,砼屋面有时可达到砖墙体温度的两倍,而砼屋面的热胀系数又是砖墙体的2倍,因此,砼屋面的单位热胀变形是砖体的4倍。热胀变形自然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在这个水平推力作用下,裂缝多发部位的墙体内部就形成了相应的较大的剪切应力,当墙体实际抗剪强度小于前二者之和时,就出现了45°角八字裂纹。2 砌块的收缩和温度引起的墙体裂缝。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它的干缩性较大。当墙体收缩时会受到相邻构件的约束而产生收缩拉应力。在温度降低时,墙体也要收缩。对于外墙因室内外的温差在墙体内产生弯曲应力,低温侧受拉,高温侧受压,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墙体内的收缩拉应力,引起裂缝。 综合各条意见和施工现场实际经验,个别填充墙出现的斜裂纹 是膨胀系数,摩擦系数导致的温度裂纹。
填充墙砌体设计图纸指使用西南15G701,但是我看了图集后有个问题,图集开头说明中指出较大洞口顶部设置现浇带。又写了较大洞口的定义,为不小于1.2的为较大洞口。但是图集26页又写的洞口大于1.2的顶部设现浇带。现有洞口刚好1.2如果按说明就应该有现浇带,不小于嘛。但是按26页节点说明,大于1.2设现浇带就没不用设置了。请问是到底设不设现浇带呢
本人在PKPM做框架设计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在建立框架模型的时候,作为非承重构件的填充墙是不输入的,而是把它转化为线荷载直接加到梁,而对于四周框架梁,如果直接把荷载加到框架梁上,那么PKPM里面程序是不是认为四周就是密封的啊?如果密封和不密封,在总信息里面有风荷载,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啊?还希望高人能给予指点,谢谢
如题,一般大家填充墙的面荷载取为多少啊?如果按7KN/M3考虑的话,200厚的墙的荷载为:0.2*7+2*0.02*20=2.2KN/m2.
PKPM中填充墙的荷载计算和因填充墙而采用的结构周期折减系数,一直都比较麻烦;前者如有开窗门洞的折减问题、改变截面后的荷载调整;后者更是凭经验,有时计算不过就来调系数,也就是找点心里安慰吧;建议软件能直接输入填充墙、和墙上开洞,自动折算荷载,自动计算结构周期折减系数!
我所做的工程为了加快进度,部分外墙先砌筑,利用填充墙做底模,此施工类似砖混结构.填充墙先砌筑部分为悬挑结构,悬挑长度为1800.请问这样施工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处理?
请教大家个问题,统计填充墙线荷载的时候,除了用砌块容重×层高×墙厚,和两面抹灰,还需要算上灰缝的重量吗?:kiss:
大家谈谈你们那里承重墙、填充墙用什么材料啊,看到有些工程用加气混凝土作填充墙时,下部3皮砖用红砖,有的在转角处还用红砖与空心砖咬合,我怎么没找到规范中有这种构造呢,哪位高手给解释一下啊
自承重填充墙一侧与主体结构柱联系(自承重墙上端不是自由端,与框架梁相连),一侧开大门洞,洞顶为框架梁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墙厚250,墙净高9100,墙净长1900.高厚比验算如何验算?
图纸上说当砌体填充墙高度大于4米时就得在其中间设置腰梁~~!这个腰梁到底起什么作用,是否必须拉通~~?我们在窗户处断开了,甲方要求返工!请教高手指点
关于框架结构填充墙,抗规13.3.4-4规定墙长大于8m或者层高的2倍时需要加构造柱,但我听很多人说的在墙长大于4m时就要加(也有说5m的),还有T形,L形墙的拐角也需要加构造柱,谁能告诉我一下相关规定在哪儿,哪本规范,第几章。
1、填充墙砌筑时设置的构造柱,如果是100mmX100mm应设置几根主筋?2、构造柱的搭接位置能否在同一位置搭接(100%搭接)?3、门口上部过梁钢筋锚入暗柱的长度按什么执行?4、墙拉筋在构造柱中锚固长度是多少,按什么执行?5、楼梯栏杆扶手或者栏杆制作安装时,横杆与竖杆连接处是满焊还是电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