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结构与材料——屋顶排水中国古建筑防水有“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的理念,说到“排水”,古人首先是从屋顶下功夫。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设计,靠近屋脊两侧的坡度超过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因惯性冲出檐外。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多用大坡度的设计,靠近屋脊的坡度超过60°,而靠近房檐的坡度小于30°,利用惯性使快速流下的雨水冲出屋檐外。各种屋顶式样中最有利于排水的,叫做悬山顶。所谓“悬山”,就是屋顶房檐伸出“山墙”外,显然更容易将雨水排出。悬山顶在屋顶的式样中,等级不高,因此多
我有一些格扇门的图片,但不知道图样的名字,请教各位大侠,如果有其他的图片,可以传给我吗
四川成都有名的古建筑有哪些?对于成都,更多的人知道的是川菜比较有名,其实古建筑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那么四川成都十大古建筑都有哪些呢?小编总结如下: 1、四川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年代久远、且仍在一直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
马里安曼兴都庙色彩鲜艳
日本古建筑的一些3D模型:lol
我们公司现在有个设计方案是古建筑,层高有事2-3的,单栋面积在500-1000m2,总建筑面积为20000m2,现在顶层没有吊顶,请问空调怎么设置?
椽是按垂直与桁檩的方向,置放与桁檩之上,用于承受望板(屋面板)和瓦的构件。 一、椽的分类
古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结,它们矗立在中华大地上见证了一座座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不可避免的,这些珍贵的建筑正在经受着时间的侵蚀和灾害破坏,因此,当前加强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意义重大。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多因日照、地震、风吹雨打、自然老化等因素而导致古代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很多的古代建筑属于木质结构,其木纤维内外收缩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内外受力不均。而且很多的古代建筑在潮湿的环境下经常会被腐蚀,造成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受力面减小,引起扭曲变形,导致古建筑结构受损。 古建筑群不同于普通建筑,其背后的历史和意义重大。在确定加固方案之前,不仅要考虑加固的必
学建筑的人,多少都不喜欢仿古建筑。这种不喜欢无关于艺术或者审美,而几乎成为一种道德上的排斥。 这种在建筑上进行道德加持的观念,最早是出现在罗斯金的《建筑的七盏明灯》中。 在“真实之灯”中,罗斯金批判了现代建筑具有的欺骗罪行,强调建筑在材质上要真实不造假,绝不利用掩人耳目的手段,让人们在视觉和感觉上受到蒙骗——否则就是“不道德的”,“不诚实的”,甚至是“罪恶的”。 有趣的是,罗斯金所反抗的基于大工业生产为背景而出现的现代主义,也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强调建筑应该表里如一,用清晰的形式反应逻辑统一的空间。 后来,弗兰姆普敦提出的“建构”(这在当下的讨论中更常用)也是基于这种逻辑来展开,提倡不做作的,具有诗意地建造艺术。 这些观点和理论提的都很好,唯一的缺陷在于它往往与真实脱钩。 比方说大唐不夜城。尽管我知道两边的建筑都是仿古的、假冒的、不建构的、不理性的、是基于大唐IP开发的文旅产品......
本帖最后由 多多222 于 2015-8-12 17:01 编辑 多年来, 古建筑行业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 即关于古建筑屋面的重量, 一直缺少详细、确切的数据。这给结构设计和文物修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感于此, 笔者一直希望能为设计人员及业内人士提供一套可资参考的数据, 为古建筑设计和文物修缮的科学化、规范化尽一点力
天覆地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