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1960年代中期以后环保开始在国际上受到重视,污染治理技术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固废处理方法。1970年代以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废物处置场地紧张,处理费用巨大,也由于资源缺乏,提出了“资源循环”口号,开始从固体废物中回收资源和能源,逐步发展成为控制废物的途径——“资源化”。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开始于1980年代初期。由于技术力量和经济力量有限,当时还不能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化”,但也提出了把“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并确定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应以“无害化”为主。 诚然,将固体废物中可利用的那部分材料充分回收利用是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最佳途径,但它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并需有先进的技术作先导。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则应以“资源化”为条件,这是毫无疑问的。 1)无害化 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将干扰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
污泥处理新技术---可热值煤替代物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时,传统的污泥厌氧处理技术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污泥消化装置外,还需要投入大量配套处理设施。尽管如此,厌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还需要通过其它技术进行再处理,同时,产生的消化液化学厌氧量浓度很高,会加大处理成本。特别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含砂量较高,有机质含量比欧美国家低,污泥的可生化性差,消化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沼气产率等指标普遍达不到处理要求标准。所以,国外普遍使用的污泥消化技术在我国难以推广和普及。 为了更好的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湖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专家和博士站联合组成课题组,以界面微电子转移理论为基础,经过近两年的攻关,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控湿法聚沉法处理污水厂污泥新技术”。这项技术于2009年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鉴定,并在长沙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示范工程。示范工程由湖南湘牛污泥深度处理有限公司建立,对日处理两万吨污水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处理。 经过一年的示范运行,这项产业化成果技术优势明显,剩余污泥在常态下进一步深度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远低于现行其他污水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论文
摘 要:我国冶金工业快速发展,促使矿山的开发力度加大,随之产生大量矿山固体废弃物。通过浅析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现状,以及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我们了解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再利用所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有效治理矿山废物和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矿山固体废弃物,现状,资源储量,危害,处理,再利用 一、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采矿大国,现有各类矿山企业约15.3万个,其中国有矿山7650个,集体企业6.9万个,私营及个体企业5.8万个,余为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开采矿产143种。伴随各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出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存量既是我国千百年矿业开发的历史积累,也是矿产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结果,其主要的四种物质来源为:尾矿、废石、煤矸石和粉煤灰,尤以废石为多。我国矿山废弃物的累计数量也相当巨大,且逐年增多,一个省份的矿山尾矿和固废物总量可达几亿至几十亿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矿石开采量的上升和品位的下降,每年矿山固废物的排放量还将不断增加。 二、矿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储量
关于废水总氮高的处理改造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各行业生产企业的污水排放管控指标提升,比如污水中的总氮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为15mg/L,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使得很多生产企业及污水处理厂对总氮提标的需求更加迫切。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脱氮工艺是建立在生物法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比如AAO、SBR、CASS、生物滤池等等。这些方法属于传统总氮处理工艺,较为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期时间长、占地面积大、不能达到现在要求的排放限值,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污水总氮处理工艺,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新标准。 湛清环保针对工业废水总氮处理自主研发—IDN-BMP富增集成装备,和传统的生化方法相比,脱氮效率提升三倍,总氮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