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二次结构混凝土机器数以小型混凝土输送泵车的一款,其既有卧式也有立式,只是外观有所区别,实际成本差距并不大,性能也大差不差。当然卧式的打二次结构混凝土机器可能会比立式在挪动转场方面稍微方便点,但这并不能作为噱头,大家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辨别。
施工方在报审机械时应一并向监理报审何等文件,本人对此有些不太明白,想请教各位1.施工机械安装是否应该报审安装、拆除许可证?国家有报审表格吗?安装、拆除许可证如何审查?2.施工机械安装拆除时是否应一并报审机械安装拆除特殊工种?3.施工机械安装、拆除方案是否应该报审监理审查?
国内外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认为,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剥落脱皮是由于冻融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材料的损伤;2)内部损伤是表面没有可见效应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害,它导致混凝土性质改变(如动弹性模量降低)。至于新拌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后则会导致混凝土冻胀破坏。对于常年负温期为130d左右的地区,防治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在冬季施工中具有重大意义。当混凝土工程进入冬季施工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筑混凝土早期浸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象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2-16 10:46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久禾润生态 于 2017-5-25 17:21 编辑 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做过生态混凝土,存在疑虑,不知道如何施工。现在,久禾润小编带您了解下。 生态混凝与护坡现场施工流程:1、施工放线,场地开挖。根据场地情况确定开挖边界,进行施工放线、场地开挖。2、坡面平整,施工放样。按照设计坡比进行坡面削坡,土层夯实平整,清理坡面的浮石、杂物,便于浇筑植生生态混凝土。接下来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放样。3、砌筑挡墙,铺设土工布,铺筑混凝土网格和框格。按照设计尺寸,在坡脚砌筑挡墙;在下坡面铺设土工布;4、浇筑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严
像二次结构混凝土机这类需要跟混凝土打交道的施工机械,售后好不好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因为二次结构混凝土机的维修费用高、难度大,这类施工机械怕的不是坏,而是坏了没人管。
如果您处在建筑施工行业就会发现,目前来说二次结构混凝土泵送机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二次结构混凝土泵送机这款机械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室内外30米轻松浇构造柱,1小时就可以泵
不少朋友可能都是听说过混凝土输送泵的,但是对二次结构混凝土小型输送泵却了解甚少,这是一款可用于房屋工程中混凝土或砂浆填充层、构造柱浇筑的效率质量好的设备,二次结构混凝土小型输送泵还是比较受项目方欢迎的。
无砂大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无细骨料。无砂大孔混凝土是颗粒均匀的粗骨料被水泥浆包裹其表面,水泥浆不起填充作用,仅将粗骨料胶结在一起成为一种多孔性材料。无砂大孔混凝土在水工中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排水暗管或作为平衡的水压力的透水体。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体一般没有强度要求。 无砂大孔混凝土的制作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在松花江干流防洪工程科研排水站施工中就有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体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制作与施工方法简述如下: 一、无砂大孔混凝土的制作 1、骨料的选择。选择粒径为15~20毫米的粗骨料,要求粒径均匀,骨料表面干净。 2、清洗骨料。用干净饮用水清洗骨料,主要目的是既清洗了骨料又使骨料充分湿润。 3、拌合。取铁板一张,把骨料平置其上,按重量比1:20~1:25加入水泥,均匀拌合,直到水泥浆均匀包裹于骨料表面为止。注意此时不能有流浆产生,骨料表面覆浆厚度以1~2毫米为宜。 4、浇筑。用废机油刷模,人工浇筑入模之后,用木抹子整平表面即可。然后用
我现在有这样一个工程,想问问大家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家可以上来谈一谈,下边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说的不够详细! 钢管混凝土柱的零件较少,焊缝少,构造简单,柱脚常采用在棍凝土基础上预留杯口的插人式柱脚,因而工厂制造比较简单,同时构件自重较小,运输和吊装也较易,施工很简便,而且钢管馄凝土柱采用板材卷制,板材厚度都不大,一般在40m以内,无论工厂焊接和现场进行对接,都没有什么困难。同时,与钥筋混凝土柱相比,钢管混凝土柱的外皮钢管具有钢筋的功能,兼有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作用,所以管内没钢筋,省了钢筋下料和绑扎钢筋等一系列工艺,又由于柱外皮钢管本身就是耐侧压的模板,同时也省了支模和拆模等工序。近年来,泵送砖相当普遍,现场浇灌并无困难,我国创造并广泛使用的高位抛落不振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更简化了现场灌混凝土的工序,简便了施工。也有在管柱下部开临时浇灌孔,用混凝土泵自下而上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既快,又保证浇灌质量。而且,在浇筑后,钢管内处于相当稳定的湿度条件,水分不易蒸发,省去浇水养护工序,简化了混凝土的养护工艺。在钢管构件的制作、安装要求方面:①钢管混凝
地面砼如果按照设计厚度施工,往往混凝土量会超过计算量,导致施工单位亏本;而若减少厚度施工,甲方、监理又不答应。不知如何处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板及屋面板)
在工地上遇到个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请教各位大侠一下:人防的底板是60cm厚人防长度208m设了5个后浇带,现在为了施工方便,施工单位和设计协商把后浇带改为加强带,2m后浇带的地方放14%的膨胀剂,其他地方放10%的膨胀剂,不知哪位大侠知道,这样做对控制裂缝的作用大不大?加了膨胀剂是不是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影响?请指教:)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中间不停歇。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时,才能继续浇捣。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2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这时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 水工建筑物的构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较大,一次浇筑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般都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在基础上支模再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时间较长,有的长达2天。这样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如不加处理,势必影响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性。因此,施工规范规定:对施工缝应认真处理。 过去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采取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办法。这些办法都行之有效,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10~1
2007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手册
在现行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已经被作为了建筑的主结构。这样混凝土施工在整个的建筑过程中就占有了很大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忽视了混凝土施工过程,对整个过程并未加强管理。这样就出现了混凝土跑模、漏浆、露筋等现象。作为项目管理者,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监控这些问题呢??对工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处理和解决呢???在这里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你个人的想法及见解。
鄙人前段时间在本论坛上看到有位楼主发表了关于超长混凝土浇筑采用"加强带"的工艺(用于地下室的地面),甚感巧妙.但是如果想用于桥梁的混凝土护栏的施工时(护栏最长的将近150米),会不会因为膨胀剂用量的不一致,而造成混凝土外表颜色不一?有哪位高人能指点一二!!万分感激 原文当中有一段如下:结构出现裂缝与干缩和温差有直接关系。当底板和外墙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凝土,且底板和外墙厚度较大时,干缩和温差均较大,易产生裂缝。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计算和工程实践表明,后浇带的间距约为30m~40m。但本工程底板混凝土不厚,混凝土中掺加占水泥重量2%左右的HM膨胀剂,理论上可不设后浇带,只设加强带即可,但考虑施工等因素,为确保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在非加强带区也掺用占水泥重量0.5%的膨胀剂,以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变形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