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

  •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pdf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pdf

  • 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发布稿

    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发布稿,本人收罗征求意见稿。

  •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为了确保重大环境污染发生以后,我****项目部能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重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及善后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控制污染,及时制止重大环境污染的继续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特制定本项目部环境污染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 一、 组织机构 项目部组成环境污染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应急抢救指挥。 指挥组长: *** 副指挥长: **** 成 员:**** 1. ***、***、***任务是了解掌握险情,组织现场抢救指挥及对外联络。 2. ***、***、***、***、****、***、***任务是根据指挥组指令,及时调动抢险员、器材、机械上一线抢险。 3. ***、***、***任务是保持我项目部及行业主管部门(环保部门)等外界的联络,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传,并负责生活保障。

  •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处置案例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处置案例 主编: 齐文启 孙宗光 汪志国 本书作者齐文启博士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安全咨询专家,曾多次代表国务院、国家环保总局处理重大污染事故。他曾多次深入污染事故第一现场,亲自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监测与报告、事故处理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他共同编写本书的作者大都参与处理过许多环境污染事故,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首先阐述了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对各类污染事故进行了分类描述,作者在提炼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参考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应急预案,并列举了近年来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处置案例,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对策、应急预案的制定、不同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方法等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本书主要介绍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重点强调污染事故的“防与控”。本书在整体上具有如下特点:1、实用性:本书紧密结合各类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分析污染事故处理处置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编制要求、编制原则等,非常适合各级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需要;2、全面性:本书介绍了常见各

  • 典型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实用技术

    典型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实用技术 当前水污染事故频发多发态势仍未改变,且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置有预案、缺技术、少装备的问题依

  •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化工环境污染及治理技术

    本帖最后由 劳武 于 2015-11-14 21:43 编辑 张秋望,王秀芳编著

  •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李彦军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李彦军

  •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victory: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

  • 道路环境大气氮氧化物监测技术探析

    道路环境大气氮氧化物监测技术探析

    1大气氮氧化物的特点 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氮氧化物。两者在空气中通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后达到化学平衡。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如:NO转化为NO2,形成O3;CH、NO·、O等自由基和O3氧化产醛、酮、醇、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RO2、•HO2、•RCO等自由基。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转化,并导致O3和PAN等生成,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

  • 三峡库区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三峡库区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由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助,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国家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三峡库区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近日通过验收。该项目综合应用遥感、GIS、GPS等技术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水质、滑坡灾害进行监测和过程建模,取得了多方面研究成果: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3S”技术与常规监测相结合的库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质水环境、地表形变与滑坡灾害监测技术流程,实现了点-面相结合的连续监测与时空建模; 2、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三峡库区典型试验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环境、滑坡等生态环境现状,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结论,对库区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具有的参考价值; 3、通过结合1990年以来的多期Landsat TM/ETM数据、2000年以来的Terra/MODIS数据及地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基本掌握库区近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宏观变化的空间分布基本情况及成原因,得出有一些重要结论,可为重

  • 分析软基路堤施工监测技术

    关键词:软基路基 监测技术 引言 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在软弱地基上面进行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由于软弱地基的特殊性质,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路堤的填筑速率,严密监控填筑段的路基变化情况,边施工,边监控,监控所得结果又用于指导施工,否则盲目地施工,一味地追求工程进度,不顾地基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时将造成严重工程事故及重大经济损失。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探讨高速公路软基路堤施工监控技术,并提出了一些见解,供同行参考。 1、软基路堤施工监测的原则 1.1.监测点应设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的部位。地基条件差、地形变化大和设计问题多的部位和土质调查点附近均应设置观测点。 1.2无论在路堤的纵向还是横向,测点越多,测得的结果越能反映路堤真实情况。从满足监测需要与施工便利性考虑,一般路段沿纵向每隔100~200m设置1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应设计2~3个观测断面。 1.3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且稳定性差的路段,必要时应进行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对

  • 浅谈桥梁自动化监测技术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它可以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可以穿过高山平原,跨过江河大海,让桥路相连,让桥隧相通。作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过,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桥梁由于受到环境、车辆、风、雨、雪等作用的影响,会导致结构各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检测和维修,不仅影响行车安全,缩短桥梁使用寿命,还可能发生桥梁破坏和倒塌事故。因此,要确保桥梁安全,超前防护是关键。预知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才能守护桥梁的安全,交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安全。 通过分析桥梁的受力特点和主要病害形式,确定测项和监测方案,建立针对桥梁结构安全的自动化监测系统。 桥梁结构监测以挠度监测为主,力监测为辅。挠度测量包括“静挠度”和“动挠度”测量,“静挠度”反映桥梁的总体变量,“动挠度”不仅反映桥梁的变形趋势,还可以直接反映桥梁的损伤程度。 桥梁裂缝会减小梁体的有效截面高度,致使桥梁挠度增加,而挠度又会加速裂缝发展。因此,裂缝和挠度监测是中小桥最主要的两个测项。针对大桥、特大型桥梁,

点击加载更多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专题,为您提供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50011

分享用户量

79227

下载热度

58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