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座1970年代的工业建筑将被改造翻修成豪华酒店公寓,阳台表面将覆盖绿植。这个项目由Adjaye建筑事务所设计,坐落于市区Maboneng区,是一座17层楼房。建筑高66米,曾是一座钻石加工工厂。改造后,建筑将涵盖酒店、豪华公寓、商店和文化设施。
求助,对于工业建筑如何根据厂房高度、荷载等级折算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的层数?请大家指教
山海之间的波动-大连三十七相 UUA新作
城市不断前行, 高楼迭起、车水马龙间,有一些建筑却默默无闻地坚守昔日历史荣光。它们,就是隐没在霓虹灯火间的工业建筑。
有个 部分是松散(遇水软簧,地质部门建议做桩基)页岩,但是大部分地方是弱风化岩层,很难凿动的,全部做桩肯定不行,全部清除松散岩层又很不经济,请问各位大虾,改如何处理
本帖最后由 reenoip 于 2014-4-17 16:17 编辑 之前是建筑按照办公楼设计的,我结构楼面取值恒载1.5活载2.0,结果今天建筑说是一栋陶瓷检验实验大楼,有比较多的检验机械设备,问问前辈们楼面恒载和活载是否需要加大?
图纸简介: 在一钢筋砼结构中新增一钢结构框架,包括工艺提工艺条件,钢框架结构图,设计说明,相关节点图等等 投稿网友: xuyongne 上传时间: 2014-01-30
对工业厂房楼面活菏载的取值,规范规定的不是很准确。所以想请教大家一般是如何进行取值的。 我手上有个工程,一层,二层是厂房,四到六层为餐厅,宿舍。主要是二层的活菏载该如何取值。厂房用途是做服装的。各位大虾是如何,取得。 最好能详细介绍,谢谢各位了。
建筑结构加固及改造总则 第一节 加固、改造工作程序(一)、可靠性鉴定 可靠性鉴定是已有建筑物加固或改造工作的基础。 必须全面了解建筑的结构性能及安全隐患(如材料强度、构造措施、裂缝、变形及使用条件等),并对结构的可靠性做出全面的评定。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步骤如下:已建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步骤:(1) 对建筑物进行宏观调查,(2) 根据现状及用户的要求,确定鉴定的项目和内容,(3) 实地检测,实地检测的内容包括:结构形式,截面尺寸,受力状况、计算简图、材料强度、变形(挠度)、裂缝、钢筋的配置和构造、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地基沉降等。(4) 根据实测强度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确定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等级。(5) 根据各分项指标及评定标准,得出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结论。(二)、加固(改造)方案的选择 已有建筑物加固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加固方案的优劣,不仅影响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影响加固质量。 如,对于承载力不足而实际配筋已达超筋的结构构件,继续在受拉区增配钢筋是起不到加固作用
设计成果的内容和深度是构件生产、施工阶段对设计需求的结果。而在工业化建筑中,设计与生产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便于生产制造中成本降低;生产工艺改进促使设计灵活性提高,设计与工艺成为了一个互利互进的关键环节。 从构件生产工艺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详图:制作适合生产的构件详图,包括模板图、配筋图 2.模具图纸设计:符合模具设计的初步构件图可以在构件外观尺寸确定后提供,设计师根据需要可审核模具图 3.模具加工:尽量考虑模具使用的通用性及重复利用率 4.工厂备料:设计确定构件的所有预埋件型号、外饰面材料、门窗型号等。 5.绑筋、组模、预埋:构件图中需明确表示配筋要求、预埋件的定位、防雷设置要求,注意位置避免互相干涉打架。 6.混凝土浇筑:构件图需表达不同构件所用混凝土的标号。 7.脱模、养护:构件图需表达脱模的吊点、吊具型号及位置。
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建筑业中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业方式。它的重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我国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是缓解行业劳务紧缺的需求,也是促进全社会资源节约的需求。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和现状 1993 年制定的《中国21 世纪人居报告》中提到“住宅产业”,这是建筑工业化在我国最早的体现。1995 年,国家启动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标志着住宅产业开始受到国家关注。同年,原建设部下发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加快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步伐。1999 年,国家在总结“2000 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推广康居示范工程,并将其作为住宅产业化的载体和发展方向。自此,我国的住宅产业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2006 年原建设部下发《国家住宅
建筑工业化是随西方工业革命就已经萌出的概念,工业革命让造船、汽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随着欧洲兴起的新建筑运动,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逐步形成了建筑工业化最初的理论雏形。1974年,联合国出版《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义了“建筑工业化”: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我国早在早在1956 年,国务院即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并于1978 年,我国原国家建委在新乡召开了建筑工业化规划会议,会议要求到1985年,全国大中城市要基本实现建筑工业化,到2000年,全面实现建筑工业的现代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并未实现。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几类企业: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式企业、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钢结构生产企业、部品一体化生产企业等五大类。 我国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主要有: 一、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在实现一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从市场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须按计划进行。 二、施工过程和施工生产的重复性。构配件生产的重复性只有当构配件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同使用目的和环境才有可能。构配件如果要进行批量生产就必须具有一种规定的形式,即定型化。 三、建筑构配件生产的批量化。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工业化结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建筑营造需求,因此,建筑工业化必须提供一系列能够组成各种不同建筑类型的构配件。
1 建筑工业化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业规模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峰值,它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另一方面,其弊端也已显露无遗,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粗放型的现场人工作业,对城市、对生态、对产业结构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以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推动绿色装配式建筑必将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业全面向工业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2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建筑工业化,就是采用工业化的预制装配化技术,选用合理的可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将主要构件和部品在工厂按工业化、精确化、标准化的模式预制生成,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就位与装配的建造过程。也就是将构配件的生产过程,由传统的现场浇捣砌筑,大量地前移至工厂车间里完成。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工业化建筑具有质量、成本、进度可控等优势,真正体现了“四节一环保”的概念。它既节约资源和材料,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减少建筑垃圾,降低扬尘与噪音污染,又解决了传统建筑
随着时代发展,八十、九十年代建筑虽然占据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筑功能的落后现在逐渐被人们所淘汰。如今为了迎合顾客的更高标准与体验,这些老旧 项目 需要迎来新生,重新改造装修,重新挖掘出更高的使用价值。 1、老旧建筑改造存在的问题
在深圳这边,很多企业会选择将废弃的工业厂房改造成办公室,工业办公装修继承了厂房的优点,那就是面积大,视野宽,由于老的厂房被弃用,所以很多企业老板会选择将目光放在这些老旧的工业厂房中,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写字楼办公室,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工业厂房装修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