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来源]中国建设报[作者]佚名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而且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风格各异。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环境之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前者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后者着眼于自然美。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功能有哪些历史演变?
研究西方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功能的演变我们发现,植物景观的功能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产生、延续或者消失的演变过程。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遮荫、营造小气候是植物景观最基本的功能,因而无论手法如何变化,这个应用的方向从未改变,从实用的类型分析,实用园是园林最早的雏形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早已被弱化,从古希腊开始从实用型园林向装饰游乐型花园过渡,产生了迷园、花结园、柑桔园和水剧场。 植物景观替代建筑材料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园林成为户外的厅堂,植物作为室外的建筑材料,被修剪成舞台背景和墙垣栏杆,到勒诺特尔时期更是发展到绿色地毯和绿墙等多种形式,用植物景观创造游乐活动的功能在18世纪后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最早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中的运用植物进行空间组织和引导的设计方向在历经数百年的今天仍然被设计师们广泛应用,足见其存在的价值。
北方园林树木的保护和修补
树木的主干和骨干枝,往往因病虫害、冻害、日灼、机械损伤等造成伤口。如不及时保护和修补,经过雨水的侵蚀和病菌的寄生,内部腐烂成树洞。不仅影响树体美观,而且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应根据树干伤口的部位、轻重等采取不同的治疗和修补方法。 一、树干伤口的治疗对于树干上的伤口,首先用锋利的刀刮净削平四周,使皮层边缘呈弧形,然后用药剂(2%至5%的硫酸铜液,0.1%升汞溶液,石硫合剂原液)消毒,然后涂抹保护剂,保护剂要容易涂抹、粘着性好,受热不融化,不透雨水,不腐蚀树体组织,一般用铅油较好;如用激素涂剂(含0.01%至0.1%的cl-萘乙酸膏)对伤口愈合更有利。 二、修补树洞对于长期不能愈合的树洞,我们可在洞口表面钉上板条,以油灰和麻刀灰封闭(也可用安装玻璃用的腻子);然后再涂白灰乳胶,颜料粉面,最后在上面压树皮纹或钉上一块真树皮,以使外观更加自然。另外,也可用填充法修补树洞,填充物最好用小石砾和水泥的混合物,填充物必须压实,为加强填料与木质部的连接,洞内可钉若干电镀铁钉,洞口内两侧挖4厘米深的凹槽,填充物从底部开始,每20厘米至25厘米为一层,用油毡隔开,每层都要向
泛论杭州西湖园林的楹联文化
楹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学艺术,早为日韩等多数民族所传承而成为世界文艺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从我国特有的骈文、律诗的对仗形式中演化出来的,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她以最精练的文字、最浓缩的感情,表达作者的心态情志,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因她与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相结合,更赋以极高的文化情趣与美学价值。 景区楹联是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与美学表现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综合体,而景区楹联就是景观的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与美学表现。曾经致力于西湖园林建设的已故园林专家余森文先生曾提出’继承发扬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的文化传统,在内容上创造新的意境’的主张。他说:’园林的命名、题词、匾联是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人们在游览园林、观赏景物的同时,可以看到各种雅致的题名和匾联,吟咏一副副对仗工整、诗意盎然的楹联,既开拓了园林景观的诗画意境,又深化了园林艺术的美学情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一副好的楹联,往往能突出自然景观的环境特色,概况出人文景观的历史背景,使人开阔视野,深化领悟,启迪心智,’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进入寓情于景、情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