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房屋建筑冬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4-11-3 22:01 编辑 一个工程的开始到结束都有时间的限制,所以施工周期的长短对一建筑项目效益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需求,有时不可避免的要冬季施工。那么按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I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若采取的措施不当,极易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或出现质量事故,所以房屋建筑工程应尽可能在高于5℃的气温条件下施工。因为其承重墙体强度增长主要靠水化作用,水结冰时,水化作用停止,而且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促使混凝士结构松散破坏,因此,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则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方能施工。 一、冬期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要提前收集施工地冬期气温变化的资料。准备好施工的技术方案及施工的材料。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
冬季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本帖最后由 专注土木的先森 于 2013-11-30 13:06 编辑 1、调整配合比。若气温在0℃左右的时候施工,一般应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硅酸三钙含量不低于50%,细度达到4900/cm2细目筛余量<15%的水泥。这种水泥水化热反应的比较早,使早期强度提升较快,三天的强度一般大约等于普通硅酸盐水泥7天的强度,效果较明显;尽量降低水灰比,实际上是减少游离水,增加水泥用量,增加幅度在50kg/m3左右较合适,从而增加水化热量,减短龄期使强度增长快;掺人早强剂和减水剂,提高早期强度,但掺量必须经过试验确定,计量以水泥重为依据,一般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少掺既无效果又浪费,多掺量反而会降低
冬季低温下混凝土的施工
国内外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认为,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剥落脱皮是由于冻融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材料的损伤;2)内部损伤是表面没有可见效应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害,它导致混凝土性质改变(如动弹性模量降低)。至于新拌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后则会导致混凝土冻胀破坏。对于常年负温期为130d左右的地区,防治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在冬季施工中具有重大意义。当混凝土工程进入冬季施工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筑混凝土早期浸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象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2-16 10:46 编辑 ]
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探析
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探析 论文栏目:混凝土论文 1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成因1.1塑性收缩如果混凝土固结前,其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在受到干热以及大风气候的影响后,将会加快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造成一定的负压作用,从而形成塑性收缩,致使混凝土发生裂缝,混凝土裂缝的表现形式通常为中宽边细,而且长短不齐,混凝土裂缝长度通长在20-30cm范围内,较长的也可能达到3m左右。1.2干缩作用混凝土在水分蒸发完毕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缩作用,从而致使裂缝发生,该问题通长在混凝土浇筑七个小时后存在,或者在混凝土养护工作结束后,导致裂缝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混凝土内外的水分蒸发存在差异,在外部作用下,混凝土水分蒸发较快,但是在内部水分蒸发相对较慢,从而造成混凝土发生变形,内外存在拉应力,进而发生裂缝,此裂缝均会对房屋的抗渗性造成影响,而且还会锈蚀钢筋,使房屋的整体承载能力大幅下降。
冬季混凝土施工的防护措施
北方广大地区有较长的寒冷季节,这些地区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从多年的施工实践及研究的结果认识到,当环境温度降至 5℃再不回升连续 5天以上时,只要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施工的混凝土不要早期受冻。使施工后的外露混凝土降至0℃以下,就会使工程有其它季节一样好的效果。 1 冬季混凝土施工受冻问题分析 1.1 温度与砼强度的关系 混凝土捣拌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有高的温度,是由本身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组合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而当温度降至 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强度也不再上升。温度继续下降,当混凝土中的水全部结成冰,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积膨胀约9%,同时产生大约 20kN/m 的侧压力。这个应力值一般大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致使混凝土受到程度不同的早期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当水结成冰后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这种冰凌会减弱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