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水泥窑协同固废处理行业就捷报频传,“江苏绿森签约水泥厂计划改造后达产年处置固危废200 万吨”、“30 万吨/年。国内最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贵港台泥水泥窑环评项目过审”……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不经意间,危险废弃物处置行业内的人们发现,水泥窑协同处置已经占了危废焚烧处置的将近半壁江山。数据显示,水泥窑协同处置目前占比45% 。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将增加。危废处置行业分化变革,无害化处置中的焚烧、填埋、水泥窑协同处置等几种路线不断交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重构这一产业的格局。 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快速释放 与传统回转窑焚烧等处理方式相互补充,预测到2020 年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新年伊始,水泥窑协同固废处理行业就捷报频传,“江苏绿森签约水泥厂计划改造后达产年处置固危废200 万吨”、“30 万吨/年。国内最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贵港台泥水泥窑环评项目过审”……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不经意间,危险废弃物处置行业内的人们发现,水泥窑协同处置已经占了危废焚烧处置的将近半壁江山。数据显示,水泥窑协同处置目前占比45% 。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将增加。危废处置行业分化变革,无害化处置中的焚烧、填埋、水泥窑协同处置等几种路线不断交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重构这一产业的格局。 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快速释放 与传统回转窑焚烧等处理方式相互补充,预测到2020 年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12 月,全国共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许可证约64 个,处置规模已经达到408 万吨/年。有些产能是处理单一类别的含氰废渣,还有312 万吨/年的焚烧能力。同时,目前还有近100 个项目在推进中。预测到2020 年,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
有人士认为,水泥窑协同处置适合处理的危废种类占所有种类的60%;此外其具有焚烧温度高、时间长,处置较为彻底;处置能力强,无二次处理需求等特点,是危废处理过程安全、处理效果彻底的方式之一。同时,水泥窑协同处置与水泥生产共摊成本,边际成本较低。加上近年来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危废处理市场需求暴发,水泥窑协同处置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日益成为危废处理的主流方式。
住建部科技委委员、专家委委员张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危废处置历史欠账较多,市场需求大,水泥窑和传统的回转窑焚烧等处理方式相互补充。“ 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企业基本是红狮、海螺、金隅、金圆、华新、华润等大型水泥企业,每家企业的水泥窑都有一两百条,今后能够改造成协同处置的水泥窑还有不少。”
金隅冀东环保产业中心经理、固废产业服务平台工作委员会委员刘科表示,水泥窑在大宗废物处理的方面有很多优势,在国外也有几十年的经验。“水泥窑协同处置并非横空出世,突然规模很大。水泥窑协同处置不是偶然地就扩张成今天这么大规模了。我认为是危废处置需求的驱动,还有自身的工艺技术特点催生了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快速释放。”
他预测,到今年,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可能会超过专业焚烧炉持证的能力。“这是一个大趋势,当然是否能烧那么多还有待观察。”
图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厂区
安全、稳定胜过一切
水泥产品质量波动与危废掺烧有关,还需完善重金属等多指标监测,提升技术水平
危废处置的设施和管理要精细化,保障安全和稳定一直是国家和业内所重视和强调的。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安全性,业内观点不一。
有人认为规范运行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出来的水泥产品是有标准可依、过程可控的安全产品。
也有人质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之后的水泥产品安全性能存在争议,尤其是集中于对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住房、路面、桥梁等混凝制品是否安全,是否会存在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去年9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通报水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199 批次水泥产品中有7 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4 家企业的氯离子超标,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协同处置危废等不无关系。
张益表示,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公开资料显示,绝大部分产品是达标的。但是,近两年在云南、贵州的抽检中发现,部分指标不合格。这与危废掺烧存在关系,未来还要进一步完善重金属等多指标的监测。
他告诉记者,还要重视技术研发。“现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与三五年前已经大不一样。这几年协同处置飞灰等危废技术得到了实质性进展,干法、湿法、干法湿法结合等技术进步对飞灰等危废处置效果不错,成本也降低了。”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在一次论坛上公开表示,危废处置市场发展越火热,就越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危废的特殊性质对处理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处理技术运行和管理时也具有更高的难度和风险。“危废处理作为本身比较复杂又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行业,应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企业内功要扎实,追求内涵式发展,而不是一味扩张。”他说。 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要稳扎稳打 行业对专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大,企业定位应专一而不能过于求全
目前,危废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在企业扩张时,这种人才稀缺就更为明显。“ 有些专业人员在知名企业工作一两年,就可以到一些规模偏小的私营企业当经理。自己还没出师呢,专业方面有欠缺,到其他企业也存在很多隐患。”一位大型危废处置企业的负责人说。一番话道出了危废行业人才稀缺的现状。
刘科说:“因为这个行业缺人才,公司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指导水泥窑协同处置。”
相比而言,大型水泥企业相对规范,专业技术也比较扎实。张益认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严格执法后,危废处理量大量释放。危废行业存在小、散等特点,企业处理能力不足,水泥窑协同处置是区域处理能力不足的有效补充。“相对中小处置企业来说,大型水泥企业虽然在改造标准、排放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在管理水平、规模、社会责任方面要好很多。”
有关人士认为,危废行业不管外部的变局怎样发展,企业内部一定要定位准确。“研究透了哪类危废,再做哪类,应专一而不能过于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