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春晚的“经典语录”
sjzri
sjzri Lv.7
2008年02月13日 21:28:24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到今年是第25年。在过去的24年中,面对褒贬不一的评价,春晚却总能闪出一些语汇的光芒,流行一时。不得不承认,春晚在引领话语时尚方面占尽先机。现在总结一下历年春晚的“经典语录”,难免挂一漏万。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到今年是第25年。在过去的24年中,面对褒贬不一的评价,春晚却总能闪出一些语汇的光芒,流行一时。不得不承认,春晚在引领话语时尚方面占尽先机。现在总结一下历年春晚的“经典语录”,难免挂一漏万。
免费打赏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2:20
12楼
1993年:“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因为一首《涛声依旧》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还引发了广东歌手北上的潮流,这句经典歌词后来也被篡改成“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2:41
13楼
1994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宋祖英以委婉的歌声,用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意象深情赞颂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情怀。这句歌词也传遍神州大地,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并列成为对教师的献礼。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3:12
14楼
1995年:“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巩汉林给赵丽蓉进行包装,要求新潮式的表演,动作要有爆发力,因此评剧唱词也改成了RAP(说唱)。虽然小品《如此包装》对演艺圈流行的包装热进行了讽刺,然而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改造仍然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难题。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3:40
15楼
1996年:“它为什么这么脆?就是一盘大萝卜。”这次想打工的赵丽蓉碰上了黑心老板巩汉林,她风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不知给多少人带去了欢乐。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3:59
16楼
1997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董文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老人画圈的故事成为特区的一个符号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4:19
17楼
1998年:“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动听、歌词清新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大姐”级歌手的支撑。这首连续10周荣登全国各省区市电台排行榜冠军的歌曲不仅使王菲以一种相对主动和主流的方式接近了她的歌迷,而且两个人的合唱对彼此在歌坛的地位、人气都有相当的提升。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4:41
18楼
1999年:“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最早在电台打榜的是男歌手耿宁,但由于缺乏版权意识让陈红与原著作权人签署了买断协议,而他只成为《常回家看看》的原唱。因此我们之后听到看到的都是陈红的版本。其实这首歌歌词和旋律都很一般,它的走红同《一封家书》一样,在于一种对回家和亲情的呼唤。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5:00
19楼
2000年:“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个本来湮没在笑话堆里的平平之作,有了舞台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身体力行,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5:19
20楼
2001年:“走两步,没病走两步。”赵本山把卖拐的骗子刻画得入木三分,被人们津津乐道
回复
sjzri
2008年02月13日 21:35:42
21楼
2002年:“忽悠,接着忽悠。”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范伟显然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但最终还是招架不住赵本山的忽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