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工作近日结束。根据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0省(区)实施督察进驻的情况来看,督察人员认为,在连续通报的50多起典型案例中,“假装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现象变本加厉、触目惊心。 1、有些地方政府存侥幸心理整改不落实
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工作近日结束。根据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0省(区)实施督察进驻的情况来看,督察人员认为,在连续通报的50多起典型案例中,“假装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现象变本加厉、触目惊心。
1、有些地方政府存侥幸心理整改不落实
在对江苏泰兴的“回头看”督察过程中,督察组发现,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后,泰州市人民政府没有将滨江污水处理厂在长江边违法倾倒污泥案件纳入整改方案,原来堆存的2.3万吨污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增加到了将近4万吨,当地政府落实反馈报告中的整改承诺变成了一纸空文。
△污泥堆存增加至4万吨
国家环保督察办工作人员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回头看”不会发现这个问题。
2、有些地方政府消极应付整改不力
督察组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案件,消极应付,简单处理,出现整改不力等问题。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进驻广西开展“回头看”时,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200万吨冶炼废渣堆填铁山港,占用海滩面积超过400亩,严重污染环境。督察组赶到现场发现,群众的投诉情况属实。
△200万吨冶炼废渣堆填铁山港
然而对于这样的环境问题,当初北海市却给出了“手续齐全,各项污染物排放达标,群众举报不实”的核查回复。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认为,北海市没有动真碰硬,监督管理形式化,督察整改走过场,已对此给予了严厉批评。
3、弄虚作假个别地方政府带头违法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梳理典型案例,发现其中普遍存在当地政府不作为问题。不仅如此,有些官员为追求一时利益竟然还铤而走险,出现弄虚作假、伪造文件等现象。
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对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进行督察时,提出调阅《范县“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资料,在审阅资料时发现,濮阳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于2017年11月7日印发,然而范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文件印发日期却为2017年5月7日,县级材料比市级材料竟然早了整整6个月,比河南省的材料甚至还提前了2个月。
工作不落实,就编造假文件。督察组发现,一些地方没有将心思真正放在问题的整改上,反而挖空心思,做出以关代治、以停代治,甚至编造虚假台账等现象,企图来躲避督察、掩盖真相。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组织开展第二批“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还将用3年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些关键领域,根据需要每年还要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直奔问题、严肃问责、强化震慑。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