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长期不管,要么对企业通通一关,甚至关闭豆腐坊、拆除养殖网……一些地方针对环境污染平时不作为、压力之下乱作为的“一刀切”现象,恰似对中央环保督察的“高级黑”;是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必须从加强政治和作风建设的高度,对其实施严格的督察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只有如此,才能让各级政府学会积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生,以扎扎实实的环保工作,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形成。
要么长期不管,要么对企业通通一关,甚至关闭豆腐坊、拆除养殖网……一些地方针对环境污染平时不作为、压力之下乱作为的“一刀切”现象,恰似对中央环保督察的“高级黑”;是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必须从加强政治和作风建设的高度,对其实施严格的督察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只有如此,才能让各级政府学会积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生,以扎扎实实的环保工作,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形成。
5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0省(区),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生态环境部近日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意见》要求,督察进驻期间,被督察地方在整改工作中要制订可行方案,坚持依法依规,注重统筹推进,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切中时弊,令人拍手称快。
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工作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也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一些地方为应付检查、督查采取“一刀切”式的做法,带不来真实的蓝天,也带不来长流的碧水。对此,群众和企业颇有微词,中央和地方千辛万苦取得的环保成就,在他们心目中也就打了折扣。这正是由于生态环境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造成的。
?“一刀切”式的工作方式看似雷厉风行,实则是变相的懒政怠政。环境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离不开各地各部门对各项环保指标与工作的层层分解与严格执行。而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将本该细致的措施和长久的对策,变成了简单粗暴统一关停来应付,实则把原本自己应担之责变相转嫁为群众和企业的负担。这种工作方式究其本源还是缺乏正确的政绩观以及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持久性、重要性。
此前,在 2016年、2017年两年间 , 第一轮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了对全国 31个省(区、市) 的全覆盖,开出 超过14亿元“环保罚单 ”,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8万多个,取得显著成效。在掀起“环保风暴”的同时,中央环保督察组还落实了严抓严打严问责,要求各地积极整改,推动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但是,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相当的“顽固性”,为防止环保整改出现“一阵风”现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开展“回头看”工作。环保督察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将环境保护督察结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评价和改进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的环保成绩,进而发挥有效的奖惩作用。与其他政策工具相比,环保督察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强制性”,对相关地区及部门构成了较大工作压力。然而,这种环保压力在一些地方并没有转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的动力。某些领导干部在压力之下,更习惯于动歪脑筋,他们不是汲取教训切实推进问题整改,而是采取各种敷衍应对做法,以此蒙混过关。
一些地方在环保检查期间,经常使用的“一招”就是,对众多企业、商户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这种“一刀切”关停,不仅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也是对环保检查督察工作的敷衍,是一种严重的环保欺骗手段。
环保检查过程中,易出现被“一刀切”的行业或领域包括,城市管理、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工程施工、工业园区、采砂采石采矿等。此前曾发生过,一些地方为了应付环保督察,禁止汽车钣金喷漆导致修车店洗车店大批关闭,小吃摊、屠宰场、养猪场遭取缔,甚至一些豆腐作坊也被迫关了门。还有一些企业,付出巨大代价购买安装了环保设备,但在检查期间却遭到与污染企业同样的关停待遇。在一些地方,环保督察期间,工厂关门、菜场停业、烧烤停档,连收废品的都消失了,然而,环保督察组走后则是一切照旧。
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回头看”之际,必须谨防一些地方再次使用“一刀切”关停手段欺骗督察人员。由于在此前第一轮环保督察中,一些地方通过“一刀切”关停侥幸过关,督察组离开后,当地污染问题势必出现反弹。当前环保督察即将开始“回头看”,在“回马枪”的压力下,那些始终疏于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地方政府,极可能再次将“一刀切”关停当做过关手段,通过“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应付督察组。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则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一些地方“一刀切”关停的敷衍做法,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给环保督察造成了负面影响,严重违背了环保工作的初衷。
环保“一刀切”是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必须从加强政治和作风建设的高度,对其实施严格的督察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只有如此,才能让各级政府学会积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生,以扎扎实实的环保工作,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形成。
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一个常识。想通过几轮关停就能完成目标任务是行不通的。环保督查不仅要看到污染企业的关闭数量、一时的治理效果,也要看到关停是否精准、施策是否长远,更要关切企业背后所承载的经济、民生。如果治理整改时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督查之后过不了多久,关闭的污染企业又开始照常开门营业,合法企业的损失却已无法挽回。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实功实做,拿出“绣花”功夫,把环境治理工作做细、做精,在广泛的产业调研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退出机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处理,治理和整改都要制订可行方案,坚持依法依规,加强政策配套,注重统筹,分类施策。同时,也要完善考评考核机制,通过科学考核杜绝懒政怠政。更重要的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守正笃实,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