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住宅,是功还是罪?
暧媚枚
暧媚枚 Lv.3
2018年02月24日 16:40:39
只看楼主

2012年我到硅谷一位留学生家做客,他那一层的木结构房子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占地600平米,房屋面积150多平米,3房2厅2卫,卫生间用的马桶、水龙头也是30年前的科勒产品。我很感慨,60年代造的房子,其居住功能今天也不落伍,可见当初美国的生活水平,普通木结构,经历50多年的时间考验,今天依然没有结构问题,证明材料的品质和建造者的认真。 我老家在湘中农村,80年代前后,农村的经济有了一定改善,农民开始建房。以我伯父、堂哥家为例,80年初建了土砖房,其后推倒重建为红砖房,2000年改建为二层的红砖房,今年春节,伯父的孙子,再次推倒了二层的红砖房,开始建农村小别墅。40年左右的时间,建了4次,平均使用时间为13年,而在农村,这并不是个案。想想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住宅,寿命长不到哪去,见诸媒体拆迁问题、电影《战狼2》所拍的拆迁镜头,都见证着中国城市住宅的短命。

2012年我到硅谷一位留学生家做客,他那一层的木结构房子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占地600平米,房屋面积150多平米,3房2厅2卫,卫生间用的马桶、水龙头也是30年前的科勒产品。我很感慨,60年代造的房子,其居住功能今天也不落伍,可见当初美国的生活水平,普通木结构,经历50多年的时间考验,今天依然没有结构问题,证明材料的品质和建造者的认真。

我老家在湘中农村,80年代前后,农村的经济有了一定改善,农民开始建房。以我伯父、堂哥家为例,80年初建了土砖房,其后推倒重建为红砖房,2000年改建为二层的红砖房,今年春节,伯父的孙子,再次推倒了二层的红砖房,开始建农村小别墅。40年左右的时间,建了4次,平均使用时间为13年,而在农村,这并不是个案。想想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住宅,寿命长不到哪去,见诸媒体拆迁问题、电影《战狼2》所拍的拆迁镜头,都见证着中国城市住宅的短命。

住宅寿命的差异,折射出国家间发展阶段、管理方式的不同。据可查证的数据,英国的住宅统计寿命近130年,欧洲大多数国家接近100年,美国以木结构为主的住宅统计寿命约80年,日本50年,而中国不到30年。

今天,中国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巨量的新房建设伴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拆迁,既创造了大量的GDP和工作机会,加快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缩短了住宅的寿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是房屋拆迁和建设的反复折腾劳民伤财,耗费社会、家庭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拆迁是中国城市建设的普遍矛盾已经有目共睹,即使在没有拆迁矛盾的农村,建一套房子要耗费家庭几年的收入、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让人精疲力竭。

环境问题是无论新建还是拆迁都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危害。新建需要使用建材,目前中国使用的水泥、钢材占世界总用量的50%,并已持续10年;建设部一位领导提到:“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短命建筑导致巨大的拆除量和巨量建筑垃圾,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笔者曾经在朋友圈调侃,谁有本事把中国住宅的寿命提高一倍,他对人类和地球的贡献可以跟袁隆平院士媲美。显然这只能是调侃,延长住宅寿命并非一人能为之,很多媒体把短命建筑的责任归为“豆腐渣工程”,让建筑企业承担,这既不公平也不正确,短命住宅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是短命建筑的首要原因,在极短时间内居住要求从“能住”到“住好”是需求变化的跳跃,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30年前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很难想到过去30年的发展速度和今天中国所到达的发展水准;但也明显存在着决策者、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准不高、短视等原因,念念有词的“百年大计”并没有进入心坎,“对历史负责”往往写在随处可丢的废纸上;中国有60年前北京旧城保护的争论,而美国华盛顿特区200年前的规划还在起着作用,两件事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可以看出决策者、管理者在前瞻性和远见上的差异;如果往事不可追,今天的中国,拥有8亿城市人口、拥有世界最多工程经验,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建设者,又如何去构建未来长寿的建筑、长寿的住宅?

政府管理部门是规划、法律、技术标准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和问题的解决者,需要尊重规律,需要有对未来负责的使命感。雄安新区的建设提出了千年大计,也许这种对未来负责的眼光,让我们看到短命住宅、短命建筑终结的可能,而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对农村住宅建设也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或者能让我们看到农村住宅寿命延长的曙光。

而建设者,则要努力建设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单幢、单套住宅。单套住宅的短命,不在结构强度,而在功能的适应性,即使土结构、木结构的房子,只要维护得当,自然寿命也可以超过50年,功能的短命才是短命住宅的命门。德国和日本,在50年前也造过很多短命住宅,问题就在功能的短命上;中国正处在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会有大量的住宅使用功能过时,比如,早期建设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在老龄化社会到来时,将过时;最近20年建设的固定房型结构,随着家庭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变化(结婚时2人,生孩子时5-6人,老了1-2人),功能无法满足需要;今天正在大量建设的、单套面积不大的保障房,如何在可使用的70-100年内,满足时代适应性、功能需求的适应性、技术的可改造性,这些都是影响住宅寿命的关键影响因素。刘强东先生乐观地预测12年后中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可见社会变化之快,笔者畅想,中国今天建设的大量保障房,使用寿命不会超过30年,我们兴致勃勃搬入的新居,也许是功能短命的住宅;数十年前的东德和日本政府也曾经建设过大批住宅,其后又大规模拆除,原因就在于功能的短命。

那么,延长住宅寿命的关键是什么?维护和可改造性。就总体而言,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住宅的维护在中国都是重大问题,农村住宅几乎没有维护,城市住宅的维护远不如办公楼;欧洲一些国家立法,要求住宅外装饰每隔多少年要维护一次,林语堂先生提到“世界理想的大同生活”中就包括“英国乡下的别墅”,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和富有,让他们住宅设计和建造上能做到功能前瞻,平均100年以上的历史让每幢建筑都成为一本可读的书;今天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房屋建设投入都在维保上,可见对维护的重视;其次是住宅的可改造性,在北上广深这样高房价的城市,多数家庭很难随心所欲地更换住宅,住宅功能的可改造性将越来越重要;家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人员结构,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需要,需要房子具有可改造性,目前大量建设的住宅,由于结构设计的限制,在功能很难随意改变;而未来,需要从事建设行业的地产商、设计院、建筑企业做出适应家庭不同时期功能需要的“百变住宅”,这是提高住宅寿命的诀窍。

短命住宅,是我们眼前的现实,它像丧钟一样促使我思考,但我仍然期待着长命住宅的未来:那时,我们的子孙可以住在我们曾经住过的房子里,可以住在100年前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曾经住过的房子里,讲关于这些老房子的历史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224163911.png

“现有住宅户数/每年新建户数”的国际性比较

QQ截图20171230141018.jpg

QQ截图20180224171231.png


微信扫一扫,群内一起畅聊~

如二维码过期,请加管理员微信araon518

快乐de忘忧草
2018年02月26日 15:02:29
2楼

GDP惹的祸,功归官员,祸害后代

回复
bnnng56
2018年02月26日 19:15:00
3楼

其实也在展示了  中国在发展  从普通到享受 是因为腰包鼓了 才会翻盖 现在去偏远山村  房子住七八十年的 也不少

回复
pangzi13
2018年02月27日 09:14:20
7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汗血宝驹
2018年02月27日 11:38:47
9楼

回复
txs426
2018年02月27日 17:54:33
10楼

谢谢楼主分享资料。

回复
txs426
2018年02月27日 17:57:33
11楼

谢谢楼主分享资料。

回复
你当温柔
2018年02月28日 10:16:00
12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回复
断裂
2018年02月28日 11:30:12
13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回复
ct010203
2018年02月28日 11:30:26
14楼

谢谢楼主分享

#7 0
回复
你当温柔
2018年03月01日 08:35:25
15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