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但光有政策是短时期的,真正的装配式技术是要经过市场考验的。如果我们高出的造价自身就能消耗掉,才能说装配式真正走向市场化。 2016年,国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从最高层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市场迎来了新的机会。然而推至一年多来,市场的形势并不乐观,问题丛生,其中主要的是产业链的有效配合,才能从根本扭转高造价下产生的阻碍。对于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最近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侯建群、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新双进行了探讨。
2016年,国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从最高层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市场迎来了新的机会。然而推至一年多来,市场的形势并不乐观,问题丛生,其中主要的是产业链的有效配合,才能从根本扭转高造价下产生的阻碍。对于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最近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侯建群、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新双进行了探讨。
中国房地产报: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在5%左右,推广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进程比较缓慢?
侯建群:我们从事装配式建筑行业有十多年时间,当时其还不称作装配式建筑而是叫钢结构成套技术开发。但是多年过去,装配式建筑发展进程缓慢慢,其原因在于造价。虽然现在装配式建筑逐渐红火起来,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对造价的敏感程度比较高。所以我们在想办法,是否能有一种方式,在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同时降低造价。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多年以来,从一线城市开始,高层建筑大都采用混泥土预制大板构建方式。一线城市能够承受造价的提高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给予3%的容积率补贴,相当于一平方米房屋能够多卖几万元。这样一来,提高造价对这些开发商影响不大。不同的是,如果在三四线城市给与3%的容积率补贴显然没有意义。
我们清华大学研究的技术介于混泥土和装配式建筑之间,我们改变了施工工法,在保证一定装配率的同时降低造价。我们已经研发十多年,现在已经进入实战阶段,目前已经建造了一栋11层的商品房。甚至,我们把技术规程、标准图都已经编制完成。
在造价方面会有降低。现在一线城市几乎都采用预制混泥土大板结构,如果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每平方米会增加400元~500元。而我们的目标是和预制混泥土大板方式成本持平,但也许每平方米会略高于一两百元,但还是低于目前装配式建筑方式成本。
范新双:是的,我国装配式建筑总占比还很低,日本、欧美等国家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以上。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了很多年,进程缓慢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讲:首先,对装配式建筑的优点认识还不够,普通老百姓认为装配式建筑没有现浇钢筋混泥土结实,这还需要行业人士去推广。其次,造价高。装配式建筑处于发展初期,会产生增量成本,而怎样解决增量成本是其目前发展的一个瓶颈。第三,怎样从政策层面去引导,特别是开发商要认可装配式建筑是好的建造方式,特别是从成本上去接受,这样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如果单从政策层面去做,没有利益驱动,也不能完全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你们在推行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认为从政策层面还需要哪些支持?
侯建群:第一个是造价,第二个是产业工人的缺乏。目前,国家不希望现行的这种粗放式建造模式再进行持续,所以推动装配式建筑,希望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建造方式实现工厂化制造。在培养产业工人上,目前学会、商会、协会以及职业学校都在开设这类课程,但培养产业工人不能一蹴而就。
实际上,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但光有政策是短时期的,真正的装配式技术是要经过市场考验的。如果我们高出的造价自身就能消耗掉,才能说装配式真正走向市场化。我们希望能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不用国家去进行推广,让自己的技术经过市场考验。
中国房地产报:有专业人士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没有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导致各方力量不能协同,对项目的工期和成本都产生了较大的消耗。你怎么看?
范新双:目前,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设计、施工、部件生产等各个产业链都没有有效整合,产业链比较长,并且每一环节都有成本和利润,这导致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相比,产生了增量成本。如果采用EPC,就可以把增量成本消耗掉,我们首先通过设计来优化建造方案、构建生产。比如,设计院不了解生产的话,那么拆分的构建有100种,如果自己能实现设计、施工、建造一体化,就可以通过优化,将构建种类优化到60种,构建开销减少,规模上去,成本就会降低。其次,在施工方面,用棉抹灰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如果从全生命周期来讲,在装修阶段,通过管线预留预埋的方式把其做好,包括外保温会提前在工厂预制进入,这样一来,全生命周期缩短,工期降低。
侯建群:以前的情况是,开发商找设计单位,通过投标再找施工单位,开发和设计是脱节的,如果都在一个集团内部做统一管理,至少有一个牵头的单位,不管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牵头,或者由投资商牵头,都会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影响。现在中建、中铁、中交等建筑公司,还有一些设计院也是这几年开始摸索总承包模式。我认为它是对装配式建筑的一种促进。
中国房地产报:推广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难度主要在哪个环节?
范新双:主要在开发商方面。目前,开发商就是总承包,他们会自己招勘查设计、施工、构建、装修。如果要推广EPC,难度在于要打破现有的利益链,这是推动EPC的困惑和难点。重要的是,开发商有一个稳定的利益链,很难被打破。
还有,在政策推进上也有难度。比如在北京,设计和施工是分开的,规划委招勘查设计,住建委招施工建造招标。推广EPC要从主管单位方面去协调,要从政策上去规定设计和施工一起去招。从开发商方面来看,打破开发商现有的利益链,从承包上来讲,要破解招标流程。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国全产业链的公司很少。
中国房地产报:你们公司在多年发展实践中,有哪些经验分享,又遭遇到了哪些问题?
范新双:我最大的感受是,装配式建筑热度越来越高,包括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在大力推动,并且北京8号文中提出四项政策去发展装配式建筑。
我们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从政策层面看,国家进行面积奖励(国家政策给予3%的容积率补贴),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强制执行装配式建筑。但我了解到很多开发商在卡面积,并不是很愿意去做。比如,国家这些年在推广全装修,开发商对价格很敏感,做精装修会产生增量成本,他们并不乐意去做。所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让开发商主动去做,这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我认为要想让开发商积极愿意去做,一定要有利益驱动。
中国房地产报: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是什么?为什么?
侯建群:国家提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30%,按现在发展速度10年时间达到国家目标。因为目前住宅建筑、公用建筑、民用建筑很多采用了钢结构,而钢结构具备装配式建筑的建筑特征。
此外,我认为不能完全否定现浇钢筋混泥土建造方式,其把价格已经做到极致,装配式建筑在造价上很难超越前者。最重要的是,装配式建筑要找到更好的、结合实际同时降低造价的方式以及技术。不过,达到国家目标还取决于这几年的努力(不到10年时间),很欣慰的是,现在很多企业想方设法在做革新,初有成效,但装配式发展不能太着急,需一步步来。
范新双:趋势会越来愈好,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提高。第二,人们对生活品质、住宅品质的要求提高。第三,建筑行业需要换代升级。第四,产业工人的要求。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民工越来越少,独生子女又不愿意到施工现场工作,因此从人员技能提升上来说,发展装配式建筑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