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海滩总要俯身拾贝,虽然是别人“海选”剩下的,不起眼的,残缺不全的,也会“爱不释手”收进袋子,偶尔拣到颜色漂亮一点的,还有如获珍宝的欣喜。
每次到海滩总要俯身拾贝,虽然是别人“海选”剩下的,不起眼的,残缺不全的,也会“爱不释手”收进袋子,偶尔拣到颜色漂亮一点的,还有如获珍宝的欣喜。
2楼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去年,英国班戈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科学家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海底捕捞到3000多个空贝壳和34个存活的“明”。“明”是一种圆蛤类软体动物,因为其生长初期正好处于中国明代而得名。因为“明”身上的贝壳共有405条纹理,科学家们最后断定,这些动物已经存活了405年。它们比此前发现最长寿的动物还年长31岁!而最珍贵的是翁戎螺(龙宫贝)和鹦鹉螺,它们在五亿年前即生存於地球上,是“活化石”。
回复
3楼
天啊,它们竟然比人类的祖宗还祖宗!难道说人类是海螺演变的?莫怪自古以来有关“海螺仙女”的传说很多很多。
《闽越记》:有任氏子,家贫,以孝称世。因钓得一巨螺,中有一女子,既将而归,善织布。有识者曰:‘此龙须布也。’倍与重价,任益喜,且足以养亲。或曰:‘此必龙女,领下必有明珠,可杀而取之,何止龙布之直耶?’任归将谋之,女遂化龙而去。”今闽中有螺江是也。可悲人之贪欲而自食其果矣!
又曰: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瑞,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险以归,贮甕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取妇,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甕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甕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甕中,不能得去,答曰: “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不可乏。 ”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今道中素女祠是也。可惜端之好奇而未能始终致富,然得白水素女神壳丰衣足食也!
回复
4楼
长于海底的海螺,生前一定不会知道她所构筑的“精舍”在她死后会身价百倍。正如一些诗人、画家、音乐家和哲人学士、高僧大德等生前穷困潦倒,身后却千古垂名,万世流芳。
海螺把美丽的躯壳留给人间,尽管偷懒的寄居蟹利用它遮风挡雨,她也无怨无悔……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