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综述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06日 22:57:3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引言 氮在废水中以分子态氮、有机态氮、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以及硫氰化物和氰化物等多种形式存在,而氨氮是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 氨氮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中,氨氮排入水体,特别是流动较缓慢的湖泊、海湾,容易引起水中藻类及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除了会使自来水处理厂运行困难,造成饮用水的异味外,严重时会使水中溶解氧下降,鱼类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湖泊的干涸灭亡[1]。 2007年太湖爆发的蓝藻污染就是典型的氨氮污染事件。2007年5月16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5日,贡湖水厂水质尚满足供水要求;28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0毫克每升,氨氮指标上升到5毫克每升,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 氨氮还使给水消毒和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过程增大了用氯量;对某些金属,特别是对铜具有腐蚀性;当污水回用时,再生水中氨氮可以促进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用水设备,并影响换热效率[2]。



引言
氮在废水中以分子态氮、有机态氮、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以及硫氰化物和氰化物等多种形式存在,而氨氮是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 氨氮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中,氨氮排入水体,特别是流动较缓慢的湖泊、海湾,容易引起水中藻类及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除了会使自来水处理厂运行困难,造成饮用水的异味外,严重时会使水中溶解氧下降,鱼类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湖泊的干涸灭亡[1]。 2007年太湖爆发的蓝藻污染就是典型的氨氮污染事件。2007年5月16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5日,贡湖水厂水质尚满足供水要求;28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0毫克每升,氨氮指标上升到5毫克每升,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 氨氮还使给水消毒和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过程增大了用氯量;对某些金属,特别是对铜具有腐蚀性;当污水回用时,再生水中氨氮可以促进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用水设备,并影响换热效率[2]。

氨氮去除方法
生物法去除氨氮是在指废水中的氨氮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生物法脱氮的工艺有很多种,但是机理基本相同。都需要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硝化反应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由亚硝酸菌参与的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反应。由硝酸菌参与的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亚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自养菌,它们利用废水中的碳源,通过与NH3-N的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反应方程式如下: 亚硝化:2NH4++3O2→2NO2-+2H2O+4H+ 硝化: 2NO2-+O2→2NO3- 硝化菌的适宜pH值为8.0~8.4,最佳温度为35℃,温度对硝化菌的影响很大,温度下降10℃,硝化速度下降一半;DO浓度:2~3mg/L;BOD5负荷:0.06-0.1kgBOD5/(kgMLSS•d);泥龄在3~5天以上。 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脱氮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废水中逸出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底物(碳源)。以甲醇为碳源为例,其反应式为: 6NO3-+2CH3OH→6NO2-+2CO2+4H2O6NO2-+3CH3OH→3N2+3CO2+3H2O+6OH- 反硝化菌的适宜pH值为6.5~8.0;最佳温度为30℃,当温度低于10℃时,反硝化速度明显下降,而当温度低至3℃时,反硝化作用将停止;DO浓度<0.5mg/L;BOD5/TN>3~5。生物脱氮法可去除多种含氮化合物,总氮去除率可达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较经济,因此在国内外运用最多。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低温时效率低。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 ⑴多级污泥系统 多级污泥系统通常被称为传统的生物脱氮流程。此流程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 ⑵单级污泥系统 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该工艺特点: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基建费用可大大节省;将脱氮池设置在去碳源,降低运行费用;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减轻其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此外,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效果。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它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其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
免费打赏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0日 08:54:42
2楼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0日 08:55:13
3楼
氧化沟法又称氧化渠或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应用。氧化沟工艺在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各类氧化沟工艺得到普遍应用,其中奥贝尔氧化沟应用较广,DE及T型多沟交替式在中高浓度污水处理厂应用较多,而卡鲁塞尔氧化沟以外贷项目为主。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0日 08:55:36
4楼
SBR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SBR技术的核心是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反应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0日 08:56:18
5楼
CASS/CAST循环式活性污泥系统:
CASS/CAST循环式活性污泥系统主要由进水、曝气、沉淀(进水)、滗水和充水、闲置四个基本过程组成,是以序批式曝气、非曝气方式间歇运行,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结合在一座池中进行,CASS工艺将可变容积活性污泥法过程和生物选择器的原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0日 08:56:45
6楼
AO生物处理法又称A2O法(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通过厌氧过程使废水中的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得以降解去除,进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并为后续的缺氧段提供适合于反硝化过程的碳源,最终达到高效去除COD、BOD、N、P的目的。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0日 08:57:04
7楼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其作用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0日 09:17:24
8楼
德丰晴 发表于 2017-7-10 08:57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 …德丰生物污水处理菌种~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2日 14:34:35
9楼
前的运行工艺流程及状况:车间来水→集水井→调节池(停留时间:6小时,COD:750左右,pH值9.5-10.0,温度:38℃)→水解酸化池(8000立方米,停留时间12小时,酸化池出水COD:500-600,pH值8.0左右,温度:37℃)→好氧池(7900立方米,停留时间12小时,好氧池出水COD:250-300,pH值8.2左右,温度:36℃)→生化沉淀池(3500立方米,停留时间5小时,生化沉淀池出水COD:200左右,pH值8.0左右,温度:36℃)→物化反应池(加药剂处理,聚铝、脱色剂、聚丙)→物化沉淀池(3300立方米,停留时间4.5小时,物化沉淀池出水COD:60-80,pH值8.0左右,温度:36℃)→总排水口(COD:55左右)
水量:660立方米/小时
原来系统运行良好时的工艺流程及状况:车间来水→集水井→调节池(停留时间:6小时,COD:500左右,pH值9.0-10.0,温度:38℃)→水解酸化池(8000立方米,停留时间12小时,酸化池出水COD:300-350,pH值8.0左右,温度:37℃)→好氧池(7900立方米,停留时间12小时,好氧池出水COD:150-200,pH值8.2左右,温度:36℃)→生化沉淀池(3500立方米,停留时间5小时,生化沉淀池出水COD:100-120,pH值8.0左右,温度:36℃)→物化反应池(加药剂处理,聚铝、脱色剂、聚丙)→物化沉淀池(3300立方米,停留时间4.5小时,物化沉淀池出水COD:40-50,pH值8.0左右,温度:36℃)→总排水口(COD:40左右)
加菌种目的就是要将系统生化后生化沉淀池出水的COD降至100-120,这样才能够保证再经过少量的物化药剂处理后,COD稳定降至40左右。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7月12日 14:34:56
10楼
德丰晴 发表于 2017-7-12 14:34 前的运行工艺流程及状况:车间来水→集水井→调节池(停留时间:6小时,COD:750左右,pH值9.5-10.0,温度: …其实原因主要就是进水COD由500左右,上升至750左右,负荷加大很多,而导致现在各个池子的COD都有升高,而COD排放标准是要低于60这是之前日本菌种的客户,做了小试,取水解池水5L,加复合菌,测cod,但效果不明显
回复
qq_1479270233991
2017年08月07日 16:10:00
11楼
生物技术以其低成本、无污染等符合环保理念的特点引起了当今污水处理界的关注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