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年份: 项目地点:宁夏 银川 项目客户: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 项目规模: 5,980平方米 设计单位: 三磊设计 设计时间: 2013年 竣工时间: 2015年底 项目摄影: 存在建筑 缘起贺兰 自银川西行三十公里是层峦叠嶂的贺兰山脉,上溯石器时代,古人以古拙苍劲的笔触,在山口东麓沟谷两侧岩石间留下人、动物、狩猎、祭祀和神明的图像。穿越五千年,它与当代艺术家韩美林之间有着一条奇妙的连线。
项目年份:
项目地点:宁夏 银川
项目客户: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
项目规模:
5,980平方米
设计单位:
三磊设计
设计时间:
2013年
竣工时间:
2015年底
项目摄影:
存在建筑
缘起贺兰
自银川西行三十公里是层峦叠嶂的贺兰山脉,上溯石器时代,古人以古拙苍劲的笔触,在山口东麓沟谷两侧岩石间留下人、动物、狩猎、祭祀和神明的图像。穿越五千年,它与当代艺术家韩美林之间有着一条奇妙的连线。
如他所言:“21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贺兰山,面对那么多古岩画,突然感觉,我走了半辈子,直到50多岁才找到艺术的家。”
2010年,怀着对贺兰山的深厚情谊,韩美林先生将创作的千余件艺术精品捐赠给银川市人民政府。为了收藏、陈列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银川市政府决定在贺兰山岩画遗址景区内兴建一座艺术馆。由此,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于焉而生。
原始启示
面对巍巍贺兰山,建筑应以何种姿态介入到这片雄壮而原始的自然环境之中,并最终塑造出一个专属于这片土地的空间场所,是三磊设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古老的岩画激发韩美林先生的艺术灵感,亦给予设计团队最大启示。我们希望这座艺术馆像岩画遗迹一般,既表达人类的智慧,又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一座地景般的建筑在天、地、山、人之间达成精神的连接,比雄壮的山体相比,它以恰当的尺度、体量和线条表达出人的存在感。
藉此,形成人与艺术的共鸣,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 雄壮而原始的自然环境
▽ 入口空间,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当代诠释
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土法石墙构筑——是贺兰山下原住民在房屋建造中“就地取材”的智慧结晶。
为确保苍茫雄浑的场所特征,我们利用山势高差,将建筑整体嵌入山体。具有当地原始肌理的砌石墙体宛如自然天成,墙体间的“缝隙”承载建筑的主要功能。以清水混凝土构建的三个平台,仿佛搁置于原始地貌之上,营造出苍野大地间的安全领域感。
具有原始肌理的墙体和纯净的展厅相叠加构成建筑的雏形,经过功能、动线与美感等诸多因素间的反复协调推敲,建筑的造型最终确定。建筑的辅助功能如楼梯、卫生间等全部隐藏于浑厚的“墙体”中,在确保所有展厅空间高纯净度的同时,又使建筑造型的层次变得丰满。
▽ 概念演化
▽ 出口空间,以石墙和清水混凝土构建而成的建筑
空间互动
基于场地9.5米的高差,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参观流线,以自然的石砌路径将人流引向建筑入口。艺术馆内共分三层,主要包括展厅、互动区、创作区及游客服务区等,集参观、教学、展览、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分别展示韩美林先生以岩画为题材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艺术精品。
根据展品特点,我们采用多展厅布局方式,便于在不同展览空间中布置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平面格局以中心两层的核心展厅为主导,在形状规则的展厅之间,设置形状富于变化的互动空间。展厅与互动厅的交错布局增加参观的趣味性,仿佛恢弘巨著的不同篇章,让参观者细细品味。
▽ 入口大堂内景
▽ 展览空间
▽ 出口处平静的水面
起点终点
艺术馆位于岩画遗址景区的出口处,它的出现,不仅充实整体景区游览的体验节奏,更像是给略微疲惫的参观者准备的落脚驿站。这里是景区参观流线的终点,更是回味传统与当代艺术互动交流的起点。游客可以尽情欣赏感受五千年前的历史、艺术、自然同现代精神的交融与对话。
苍穹之间,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宛如一环至美璎珞,与古老的岩画,共同隐伏于巍峨的贺兰山下。
▽ 游览路线
▽ 夜景
▽ 入口层平面
▽ 中间层平面
▽ 出口层平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三磊微信公众号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