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专家应知民生艰
zhy_0427
zhy_0427 Lv.2
2007年11月20日 10:10:30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作者:郭松民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再次达到了10年来的高点。而且,10月份CPI的上涨与前几个月一样,继续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农村涨幅高于城市;二是食品上涨高于非食品;三是消费品上涨高于服务价格(11月14日《中华工商时报》)。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民众对这一轮的物价上涨的感受,可以用雪上加霜来形容,因为很显然,本轮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的,即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涨价的东西,件件都属于他们早起开门所必须面对的七件事,也许他们对劳力士手表或者劳斯莱斯轿车的价格不必太关心,但对肉价、油价、菜价,却不能不关心。 面对这样的形势,一个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涨工资!因为这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对那些非工薪族的富人来说,影响是不大的,但对那些靠工资为生的农民工、城市蓝领和白领们来说,由于他们的恩格尔系数比较高,所以这就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只有通过直接涨工资的方式,使他们的人均收入能够和CPI的上升幅度持平,才能维持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不至下降,才能谈得上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问题。其他的措施,如加息、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等,不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就是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都不如这一招来得有效。 但是,如果要使有关决策者痛下决心,毅然决然地采取决定性措施来提高工资,一个绝对必要的前提,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对形势的严重性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些有话语权、有专业声望、有影响决策渠道的专家学者,就要如实地向公众和舆论报告“军情”,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有些专家发挥的作用,却刚好是相反的。 比如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用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物价全面上涨。从核心CPI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因此不能讲我们已经进入全面通胀。”(11月14日《中华工商时报》) 听起来真的好象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网友看了这条新闻后顿时如坠五里雾中,不解地问:“请各位感觉一下,到底什么是核心CPI?食品是人们保证生命的必需品,不是核心?那还有什么是核心?电话费是核心?”  都说中国的网友刁钻,但至少从这个事情看,我看中国的网友还是太天真、太善良了。因为所谓的核心CPI,恰恰是排除了食品价格和油价的CPI。区别仅仅在于,国际经济学界使用这一概念,是为了排除掉一些本国政策无法左右的异常因素的影响,以把握消费价格的真实变动趋势,而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姚总经济师,使用这一概念,却是为了安抚公众之心和政府之心,“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殊不知,由于核心CPI不包括食品价格和油价,即便是老百姓揭不开锅了,但看核心CPI的数字,却是“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核心CPI由于不能反映民生的疾苦,因此只能作为一个研究问题的工具,而不能作为判断形势的依据——身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的姚景源先生,对这一点不应该不明白。但奇怪的是,自从今年CPI开始不停上涨以来,却每每看到姚总祭出核心CPI这个法宝,安抚舆论和公众,结论总归是形势大好,毋须惊慌。总经济师乎?总化妆师乎?我搞不明白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专家应知民生艰——愿以此句与姚总共勉

作者:郭松民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再次达到了10年来的高点。而且,10月份CPI的上涨与前几个月一样,继续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农村涨幅高于城市;二是食品上涨高于非食品;三是消费品上涨高于服务价格(11月14日《中华工商时报》)。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民众对这一轮的物价上涨的感受,可以用雪上加霜来形容,因为很显然,本轮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的,即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涨价的东西,件件都属于他们早起开门所必须面对的七件事,也许他们对劳力士手表或者劳斯莱斯轿车的价格不必太关心,但对肉价、油价、菜价,却不能不关心。 面对这样的形势,一个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涨工资!因为这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对那些非工薪族的富人来说,影响是不大的,但对那些靠工资为生的农民工、城市蓝领和白领们来说,由于他们的恩格尔系数比较高,所以这就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只有通过直接涨工资的方式,使他们的人均收入能够和CPI的上升幅度持平,才能维持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不至下降,才能谈得上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问题。其他的措施,如加息、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等,不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就是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都不如这一招来得有效。 但是,如果要使有关决策者痛下决心,毅然决然地采取决定性措施来提高工资,一个绝对必要的前提,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对形势的严重性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些有话语权、有专业声望、有影响决策渠道的专家学者,就要如实地向公众和舆论报告“军情”,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有些专家发挥的作用,却刚好是相反的。 比如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用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物价全面上涨。从核心CPI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因此不能讲我们已经进入全面通胀。”(11月14日《中华工商时报》) 听起来真的好象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网友看了这条新闻后顿时如坠五里雾中,不解地问:“请各位感觉一下,到底什么是核心CPI?食品是人们保证生命的必需品,不是核心?那还有什么是核心?电话费是核心?”  都说中国的网友刁钻,但至少从这个事情看,我看中国的网友还是太天真、太善良了。因为所谓的核心CPI,恰恰是排除了食品价格和油价的CPI。区别仅仅在于,国际经济学界使用这一概念,是为了排除掉一些本国政策无法左右的异常因素的影响,以把握消费价格的真实变动趋势,而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姚总经济师,使用这一概念,却是为了安抚公众之心和政府之心,“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殊不知,由于核心CPI不包括食品价格和油价,即便是老百姓揭不开锅了,但看核心CPI的数字,却是“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核心CPI由于不能反映民生的疾苦,因此只能作为一个研究问题的工具,而不能作为判断形势的依据——身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的姚景源先生,对这一点不应该不明白。但奇怪的是,自从今年CPI开始不停上涨以来,却每每看到姚总祭出核心CPI这个法宝,安抚舆论和公众,结论总归是形势大好,毋须惊慌。总经济师乎?总化妆师乎?我搞不明白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专家应知民生艰——愿以此句与姚总共勉

免费打赏
zhy_0427
2007年11月20日 10:10:44
2楼
从袁女士想钓东瀛金龟婿反被钓谈起 


一年前,上海的袁女士经人介绍,远嫁日本的穴三先生,并为此向介绍人支付了7万元费用。谁料袁女士赴日后发现,她的东洋夫婿竟是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生活极其窘困。为此,她逃回上海,并要求介绍人返还7万元。日前普陀法院已公开审理此案(11月15日《新闻晨报》)。 无疑,这是一起典型的本想钓一只金龟婿,结果自己却反被钓的弄巧成拙故事,袁女士的遭遇令人啼笑皆非。当然,如果这是一桩纯粹的个案,似乎也没有过多议论的必要,但事情显然不是这样。无须费神去找统计数字,就在这条新闻的相关链接中,我们就看到这样几个标题:“日媒报道称每年约1万名中国女子嫁到日本”;“赴日女留学生一心想嫁有钱人,同居怀孕两度遭弃”等等。至于嫁到美国、欧洲、新西兰大洋州的,我想也一定不是小数,换言之,中国女性热衷于远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以我的观察,可能有这样两条原因: 一条是自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风气日趋理性化、功利化了。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女性的婚恋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五四以来新青年们追求爱情的风气相反,婚恋越来越不再是一个寻找爱情的过程,而变成了一个寻找利益过程。对“成本-收益”的考虑,远远超过了对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考虑,婚姻已经蜕变成了一桩纯粹的生意。 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中国女性热衷于远嫁欧美日,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嫁到那里,最容易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以袁女士的遭遇为例,他和穴三先生谋面未久,就匆匆举行婚礼,赴日后发现对方生活极其窘困,便急急逃回,提起诉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了生意对手违约,交易失败的愤怒,而看不到爱情失败,感情受到伤害的伤感,原因盖在于此。 当然,如果仅仅是婚恋观的功利化,还不足以解释中国女性为什么会蜂拥外嫁,这就牵涉到我要说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近三十年来,一些主流舆论和社会名流持续不断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作天堂化的描述,这对不少中国女性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比如一位在国内早已功成名就的女歌星,正是花样年华,却忽然嫁给了一个须发皆白的欧洲老人,还像鱼甩子似的生了一堆孩子。嫁了就嫁吧,她还在国内的大小媒体上连续发表文章,讲述外国丈夫如何体贴、如何解风情,一付幸福无边的样子。过了几年,忽然对此事又闭口不谈,原来对方不过是一无赖,甚至要威胁她的生命。她的婚姻自然是以破裂告终,但她的故事已经误导了多少中国女性,我们是不难想见的。 舆论和名流为什么要为欧美日隐,避而不谈他们的阴暗面?这个问题令人费解,也许是因为不自信,觉得自己不配批评他们,也许是笃信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批评他们,会妨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这样做却只能产生一个后果,那就是国人对发达国家产生片面的认知。像袁女士这样,在一位日本穷苦老人面前轻易上当,只不过是这种后果的一个最轻微的后果罢了。 现在大家都喜欢谈论大国崛起,在我看来,一个崛起的大国国民,最低限度应该能够在外国人面前不卑不亢,女性国民在面对外国男性时,能够和面对本国男性一样挑剔和不容易上钩——以此标准来衡量,我们离崛起尚远。
回复
t_yf18
2007年12月20日 15:38:08
3楼
身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的姚景源先生,对这一点不应该不明白。但奇怪的是,自从今年CPI开始不停上涨以来,却每每看到姚总祭出核心CPI这个法宝,安抚舆论和公众,结论总归是形势大好,毋须惊慌。总经济师乎?总化妆师乎?我搞不明白了。
回复
zzdlm_cn
2007年12月21日 11:13:00
4楼
都说中国的网友刁钻,但至少从这个事情看,我看中国的网友还是太天真、太善良了。因为所谓的核心CPI,恰恰是排除了食品价格和油价的CPI。区别仅仅在于,国际经济学界使用这一概念,是为了排除掉一些本国政策无法左右的异常因素的影响,以把握消费价格的真实变动趋势,而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姚总经济师,使用这一概念,却是为了安抚公众之心和政府之心,“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殊不知,由于核心CPI不包括食品价格和油价,即便是老百姓揭不开锅了,但看核心CPI的数字,却是“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呵呵!这就是所谓的砖家叫兽。
回复
成套毛毛
2007年12月24日 16:18:01
5楼
中国有句古话嘛,月亮是外国的圆呀,慈喜是怕洋人,这些人是要洋人,婊子
回复
songshuang_1984
2007年12月25日 15:28:06
6楼
——身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的姚景源先生,对这一点不应该不明白。但奇怪的是,自从今年CPI开始不停上涨以来,却每每看到姚总祭出核心CPI这个法宝,安抚舆论和公众,结论总归是形势大好,毋须惊慌。总经济师乎?总化妆师乎?我搞不明白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专家应知民生艰——愿以此句与姚总共勉
回复
songshuang_1984
2007年12月25日 15:31:51
7楼
——身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的姚景源先生,对这一点不应该不明白。但奇怪的是,自从今年CPI开始不停上涨以来,却每每看到姚总祭出核心CPI这个法宝,安抚舆论和公众,结论总归是形势大好,毋须惊慌。总经济师乎?总化妆师乎?我搞不明白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专家应知民生艰——愿以此句与姚总共勉

顶!!!!!!!!!!!!!!!!!!!!!!1111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