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大家好,这一期《设计之声》我们一起来听听豆瓣的“匠之道”老师来讲讲他的建筑设计中的故事。
导语
大家好,这一期《设计之声》我们一起来听听豆瓣的“匠之道”老师来讲讲他的建筑设计中的故事。
“匠之道”老师的设计构思
事情缘由:
一年前承接了浙江莫干山的一个小型度假酒店的设计任务,酒店用地处于莫干山镇中心附近的一处竹园。近看是茂密的常绿竹林,远望是莫干山山景,是闹中取静的无与伦比的理想用地。
~~~~~~~~~~~~~~~~~~~~~~~~~~~~~~~~~~~~~~~~~~~~~~~~~~~~~~
开发商对于我绝对的信任,使我顿感压力倍增。他们挑选了5块用地,让我决定选择其中一块。在几次一一考察那些用地后,我就像做选择题一样的将5块用地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不是现在的用地,而是在莫干山中山顶的一块,无奈开发商投标报价5万元之差而没有拿下。现在是其中的第二块,虽然没有第一块景色优美,但是也有它的优势,那便是距离镇的中心很近,步行3分钟到达,而用地内的环境相当不错。
我早就说过我如今厌倦了对于建筑形态形式的过度思考和操控,更倾向于自然而成。我不知道这在建筑学中称之为什么?自主性?不懂。当拿到一块用地时,我不会先入为主的考虑未来的建筑形态形式是如何呈现的,我首先想象的是它未来建成后的场景,
它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何种位置才能获得理想的内部空间
,以及各种内部空间
可能获得的品质
。这些品质包括作为酒店的关键使用内容客房的舒适性和是否拥有优美独特的景观,此外就是如何获得优良的外部环境,并
促成内外相融
。由此便引发需要关注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有些设计者认为,一栋建筑首先需要有一个概念,我曾经也秉持这样的观念。
但是,我觉得一栋建筑的空间场景和细节更重要,这些场景和细节是一个使用者对建筑物最直接切身的感知和体验。
从走道中脚步声到房间开门后第一眼的窗景、墙面的质感、地板的柔韧性、灯光和窗帘,都会影响对使用者感受,也是使用者对建筑的舒适性与愉悦感的直接经验来源。
这些空间场景和细节并不一定构成一个概念,有时它是支离破碎的。作为一个建筑师,他的重要任务是去
捕捉这些感知碎片
,进而编辑成整体。如果广义的看待概念,那么对场景与细节的编辑也是概念的形成过程。
考察用地时,当我漫步跳跃在幽幽的竹海中,渐渐唤醒最初的想法。
当我步入未来那座建筑将要诞生的用地中,在我眼前会蒙蒙胧胧的浮现出未来的那栋建筑物。它时而具象时而抽象,模糊而漂浮不定。对我来说,最真切的是仿佛我已经在沿着它未来的路径行进在它的空间序列中,有时连续有时突然中断。中断之处是我要找到方法去寻找去连接。
行进在未来的它的路径中,现有用地中环境要素是一种必然的存在物,并与未来的建筑实体构建和空间相互依存。有时,我会特别留意那几颗特别的大树,想象着它们在
未来建筑中的位置
以及
对着哪些开启的建筑空间
?大树应该如何修剪?流经的小溪更是重要构成因素,它将穿过建筑的什么地方?从环境从建筑哪里可以体验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哪些空间可以聆听到流水声?还有鸟的鸣声。再有就是想象着阳光从竹叶中闪烁洒落在房间里,在地板墙面上留下光影,从窗口可以看到景色。在落笔前,一副画面已经在脑海中。
如果说对这栋度假酒店有一个概念,那么上述文字是概念的一部分,而笼统模糊的概念是希望这栋度假酒店为生活在拥挤都市中的人们构筑一个现实的梦境,这个梦境他们在城市中在他们的家中不易实现。
当他们来到这栋酒店能感受到无拘无束,可以放下约束,获得自由,回归本我。未来的这栋建筑是谦虚自然的,融入隐藏在自然的绿色中。它不需要刻意遵守规则,一切随机而成。
这栋酒店一定需要餐厅。在最先的思考中呈现在我脑海中的不是建筑入口而是在动线中并无确切序列和位置的餐厅。因为在考察基地后我发现,虽然用地处于镇中心的附近,但是仍然人烟稀少。当然对于住客的悠闲休息空间这种幽静是有益的,但是却缺乏生气与活跃。人在度假中既需要私密宁静,同时也需要交流和互动,特别有意愿参与到小镇的生活中,并与小镇的生活场景对话。
因此,第一概念是决定将餐厅放置在竹园的靠近公路的路边,利用山地高差累叠在石材上,面向竹海和莫干山。行车和路人在经过时能感受到通透餐厅中的灯光和人影,便是一种诱惑和招揽。
而餐厅使用者能享有深深的绿色和悠然的景致同时也不乏小镇的市井喧闹。餐厅的东侧靠近公共道路设置一方平台,之上布置室外休息椅坐和烧烤设备。住客可以散座在木制平台上,喝点红酒、品尝野趣美味,对行人是一种快乐生活的展示,并与小镇分享愉悦闲趣的度假时光。在安置好餐厅的布局后,我才理顺其他动线序列和空间安排。穿过餐厅的南侧是步行者客人的步道,故意尺度很小的步道进入酒店入口平台,然后步入门厅,门厅与餐厅与客房连接。客房必须面向竹园和莫干山,不远处是楼梯直通屋面平台,可瞭望景色以及作为休闲休憩场所。车行者必须绕过竹园从远处沿着竹园的边缘进入,让客人仿佛进入庭院深深竹海中的隐居。其它的功能空间都随机而布局,以景观和竹海中的空间效果以及创造尽可能放松悠闲亲切的室内空间为依据,没有标准。
建筑物的使用材料和形象自然形成。我希望
就地取材的石材和青砖
,施工粗糙的
清水混凝土
,不必刻意掩盖当地
土风原始的施工技术
,然后
拼贴叠加高度工业化的玻璃和钢
。通透、散落、玻璃、钢、石材、混凝土
构成自然的存在与自然的无拘无束的谦虚的建筑
。
大家对建筑设计如何把握最初衷的设计内涵有什么心得可以在下面交流一下,
我通常会抓住自己的一点灵感不松手,顺着道道一点点思绪铺垫下去,最终形成作品,
可能会和最开始的想法有很大不同,但是是经过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
大家是怎么样设计的呢?有什么把握重点吗?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