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什么不重要,这些经历有什么启示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打算每段先写我个人的总结,然后写写自己的经历作为论点佐证,其他答案写得多的我不赘述,力求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去看设计、地产、金融。最后写一点关于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土木行业的衰落及转行的个人看法。有问题回答问题,跟大家多交流互动。 一、设计院 进设计院的两个盲点:①地缘优势 ②内部架构
经历了什么不重要,这些经历有什么启示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打算每段先写我个人的总结,然后写写自己的经历作为论点佐证,其他答案写得多的我不赘述,力求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去看设计、地产、金融。最后写一点关于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土木行业的衰落及转行的个人看法。有问题回答问题,跟大家多交流互动。
一、设计院
进设计院的两个盲点:①地缘优势 ②内部架构
①地缘优势:个人认为,在中国,除了同济,清华,哈工大,东南的土木在全国范围认可度都比较高之外(纯属个人观点哈,如果忽视了阁下的大学,请见谅),剩下的学校具有很大的地域性。善用地缘优势可以让你起步的时候顺一点。
②内部架构:设计院内部人员的架构也是一个影响你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往往我们难有选择的机会。
结合自己的情况说一下,答主西南交大结构专业本科毕业,这是个典型的有地缘优势和劣势的学校。在西南地区,业内知道西交的结构还行,但走出西南三省,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过这个学校,更遑论它的弱势专业结构工程,认可度真的不高。
举个例子,我毕业的时候去广州参加瑞安建业的终面,全国各地来了十几号人,跟上海一个哥们儿聊天,他问我哪个学校毕业的,我说你可能没听过,西南交大。他连忙说,听过听过,我知道啊,顿了一下,然后他问我,你们西安这次来了多少人?
所以,我找工作的时候,第一个错误是,直接放弃了西南地区的工作,缘木求鱼,一心要到沿海发达城市去发展。
经过一番折腾,在江浙沪一个二线城市找到一个三甲综合设计院。
自己还挺自豪,本科毕业就能去甲级院,全然不知大坑就在眼前。
入职一月,发现我所在的所,组织架构是这样的:
A.所长重大结构毕业
B.副所长浙大毕业
C.四个专业负责人,三个浙大,一个东南
D.喽啰研究生:一个同济,一个湖大,两个重大,四个人都是82、83年的
E.喽啰本科:一个同济,一个华南理工,一个东南,一个哈工大,有两个学校不出名,但是工作五六年的老同志,还有一个就是我。
问题来了,打主力的喽啰:
1.工作经验比我多2~3年
2.学校碾压我
3.学历碾压我
那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成了所里的梯王之王。我画楼梯到后期到了什么程度呢?你只需要告诉我跨度,我马上能告诉你梯板厚和配筋。除了钢结构楼梯之外,正常的板式,梁式,剪刀梯,做吊柱的楼梯,旋转楼梯,人防楼梯等等等等通通画了个遍。
偶尔有机会画点梁板柱,但是,成长很慢,很少有机会建模,我更像一个标准的绘图员。随之而来的,是对职业发展的焦虑。我很努力,其他人也很努力,他们是研究生,但他们的父母在改制前就在院里担任一官半职,他们从小就是院领导看着长大的,要不就是某某领导托关系进来的,你让我怎么办?
在设计院的这段日子里,我拼得很艰苦,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选择沿海的设计院,是个错误。以己之短功攻彼之长,如螳臂当车。
总结一下:进设计院,进大院,不一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好事,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具体分析,如果我当时选择成都的设计院,踏实干起,有师兄师姐的照顾,可能,我是说有可能,际遇就会有所不同。通过实习了解设计院,混个脸熟,给领导留下一个踏实肯干的印象,绝对有好处。
累了,明天接着写房产公司的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顺带分析点他们的发展前景。
------------------------------------------------------------------------------------------------------------------------
半夜睡不着,爬起来扯淡
二、地产公司
去地产公司前需要知道的事情
地产公司的结构工程师大致可分为两类:
A.区域层面的结构工程师,一般要求工作至少5年以上(有些专业的或者牛B的开发商要求8年以上,一注优先,专业负责人优先)
B.项目层面的结构工程师,一般要求是3到5年,有些条件不错的,刚去设计院不爽,直接跳去房产公司,收了的也有。
两者的区别如下:
通常A的工作比较专一,往往负责区域所辖公司下面各个项目的结构优化,施工设计对接等等,同时负责几个项目,所以,要求经验比较丰富,最好是能上工地解决现场问题这种。一般大型的专业开发商倾向于招A这种工程师。
相对的,小开发商,或者不那么专业的开发商倾向于招B这种工程师。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的设计部经理,是搞建筑出生的,也有做结构,精装,景观的,少。建筑的设计部经理,找个搞结构的小弟来协调他不擅长的结构设计,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小的开发商并不太懂如何去充分发掘运用结构工程师,比如说,结构形式的优化,含钢量的控制,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只需要一个懂点结构的人能在中间协调一下施工和设计就够了。所以,你给他一个一注高工,那是浪费人才,而且,经验少的年轻人便宜啊,好使唤啊,没事儿还能打个杂啥的。
A、B如何选择?
作者:子休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