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问与答】2015.11.25【地震】基本知识(连载)
曾晓峰
曾晓峰 Lv.14
2015年11月25日 08:37:56
只看楼主

大家好! 感谢各位同行长期以来对【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参与、关注、指导。在此真心谢谢了!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改版【每日——问与答】有好的话题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提出,大家讨论或解决。就我本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由于本人知识局限,对钢结构及高难的特种结构不甚了解,不能答复时还望谅解,也希望其他同行能给与指导。

大家好!
感谢各位同行长期以来对【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参与、关注、指导。在此真心谢谢了!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改版【每日——问与答】有好的话题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提出,大家讨论或解决。就我本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由于本人知识局限,对钢结构及高难的特种结构不甚了解,不能答复时还望谅解,也希望其他同行能给与指导。
免费打赏
曾晓峰
2015年11月25日 08:46:11
2楼
■2.6.3足够的冗余度
【冗余、赘余】过剩、多余、余存。
【冗余度】也称做富裕度。在结构中就是超静定次数。
结构的作用就是保证能够承受荷载,那么结构就要是个几何稳定的不变体系。
【机动体系】即属于灵活可变的体系,当然不符合结构的特征,是相对于固定、不变体系的。
比如,在结构力学中,如果构件发生三铰共线的情况,就是属于机动体系(瞬变体系)。


建筑倒塌往往是结构构件破坏后,致使结构体系变为机动体系的结果,因此,结构的冗余度越多,进入倒塌的过程越长。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上每岀现一个塑性铰,就能吸收和耗散一定量的地震能量。在整个结构变成机动体系之前,能够出规的塑性铰越多,耗散的地震输入能量越多,就更能经受住地震的冲击。从这个意义来讲,结构的冗余度越多,抗震安全度越高。
从结构传力途径上看,超静定结构要明显优于静定结构。静定结构传递地震水平力单一,一旦其中一构件或局部发生破坏,整个结构就会因传力途径中断而失效。而超静定结构在超负荷作用下,破坏首先发生在赘余杆件上的超静定约束,地震作用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传递,其后果仅仅是降低了结构的超静定次数,而整个结构还是稳定的,并具还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因此一个好的抗震结构,一定要从概念角度去把握,保正其具有足够多的冗余度。
回复
加倍努力
2015年11月25日 08:52:03
3楼
很感谢楼主!好资料。
回复
boeboe1
2015年11月25日 08:57:08
4楼
很感谢楼主!好资料。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1月25日 09:08:24
5楼
boeboe1 发表于 2015-11-25 08:57 很感谢楼主!好资料。非常感谢你的参与
回复
ryanstella
2015年11月25日 14:40:48
6楼
曾工,您好!
最近遇到的一个问题:关于楼板上开洞,在11G101-1的第101、102页都有说明怎么处理,但是第102页第三条“X向、Y向补强纵筋深入支座的锚固方式同板中钢筋,当不伸入支座时,设计应标注”
这里的什么情况应该深入支座、什么情况不用深入支座?
如果不深入支座,应该每边比洞口边身处多少?或者如何确定?

我个人理解的是应该和板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板面及洞口的荷载有关,但是不知道如何计算或者确定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1月25日 15:22:45
7楼
ryanstella 发表于 2015-11-25 14:40 曾工,您好!最近遇到的一个问题:关于楼板上开洞,在11G101-1的第101、102页都有说明怎么处理,但是第10 … 如果不深入支座,加强筋超出洞边的长度应和板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荷载等有关。这种情况下101给了我们一个简便的做法,那就是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的钢筋锚固长度,只要满足该条上述都满足了。 但是就该洞加强来讲,还存在个问题,哪就是原有板筋被切断,加强筋要与原有筋部分共同作用,那就存在个钢筋塔接的问题,既搭接长度。又因规范的绑扎搭接长度是在两钢筋间距小于5倍D的情况下制定的,而我们加强筋与原有板钢筋的距离往往大于5倍D,故我们采用的长度应大于钢筋的搭接长度,如1.2La(个人理解)。 也就是说:当加强筋超出洞边的长度能满足1.2La时就可不伸入支座,反之应伸入支座并满足锚固要。
回复
q450195
2015年11月25日 16:14:13
8楼

很感谢楼主!好资料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1月25日 16:27:44
9楼
双虎 发表于 2015-11-25 16:14 很感谢楼主!好资料非常感谢你的参与
回复
无间道
2015年11月26日 09:03:04
10楼
每天都能长见识。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1月26日 09:10:08
11楼
无间道 发表于 2015-11-26 09:03 每天都能长见识。 请问,今后我们这讨论的题目是:【每日——问与答】好?还是【今日话题】更好?内容今后和今天(26且)的相同。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