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写春秋(原创)
blog163
blog163 Lv.16
2007年10月30日 17:08:59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它们往往建在自然风光绝佳之处,或是建在南来北往交通要冲上,历代名贤登临览胜、题咏著文,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一篇篇佳作;有的亭台楼阁还附会着美丽的神话故事,令人遐想不已。所有这些使后来登临者在赏景同时,禁不住俯仰上下,思接千载;怀古伤今,感慨不已。岳麓书院里有一副楹联云: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用来概括那些流芳千古的楼台倒也十分契合,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共同造就了中国亭台楼阁的别样春秋!

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它们往往建在自然风光绝佳之处,或是建在南来北往交通要冲上,历代名贤登临览胜、题咏著文,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一篇篇佳作;有的亭台楼阁还附会着美丽的神话故事,令人遐想不已。所有这些使后来登临者在赏景同时,禁不住俯仰上下,思接千载;怀古伤今,感慨不已。岳麓书院里有一副楹联云: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用来概括那些流芳千古的楼台倒也十分契合,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共同造就了中国亭台楼阁的别样春秋!
免费打赏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4:57
12楼

廊的美学设计

廊,融汇了建筑美、艺术美与自然美,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智慧相互渗透的成果,并以其独特的体系,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装饰手法为中国古典园林修建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总体上应自由开朗的平面布局,活泼多变的体型,易于表达园林建筑的气氛和性格,使人感到新颖、舒畅。

●廊是长形观景建筑物,因此考虑游览路线上的动观效果,成为主要因素,是廊设计成败关键。廊的各种组成,墙、门、洞等是根据廊外的各种自然景观,通过廊内游览观赏路线来布置安排的,以形成廊的对景、框景,空间的动与静、延伸与穿插,道路的曲折迂回。


●廊从空间上分析,可以讲是“间”的重复,要充分注意这种特点,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形成韵律、产生美感。


●廊从立面上,突出表现了“虚实”的对比为化,从总体上说是以虚为主,这主要还是功能上的要求,廊作为休息赏景建筑,需要开阔的视野。廊又是景色的一部分,需要和自然空间互相延伸,融化于自然环境中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6:00
13楼
廊中的诗意
“九曲回廊转,圣景揽千山”。

“宜曲立长则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婉蜒无尽……”。

《园冶》中对园林中廊的精炼概括。

唐代的皎然和尚曾说“诗有六至”: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

沧浪亭里的这条复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苏轼——西江月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五代诗人 张泌《寄人》诗

  “徜徉廊柱间,空洞其凝视。柱影远且长,柱身久弃毁。 惟余蔓草纹,穿行神庙址。幽香岂能循,神圣不能倚。”

  “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翠云廊,苍烟护,三百里程十万树”。

  “香径尘生鸟自啼,渫廊人去苔空绿。”

  “水殿云廊三十六,不知何处月明多。”

元·王蒙《宫词》

  “结庐烟水廊, 独寻疑有约, 尘境亦清凉”

陈源发·《过真静庵即事》   

  顺着长廊渐次升高——“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下上,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真州东园记》)”——这是欧阳修的句子。在阵阵清风里,没有坐进“闻木樨香轩”,就闻到桂花的香气了。

  “九曲回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而墙上的漏花窗刻“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诗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襄阳歌》,寄托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这种将诗句制作于漏花窗上的做法,在苏州园林中仅此一例。

  “知君小试济川才,横绝寒流引飞渡”

——苏州“小飞虹” 既是水廊,也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它凌空飞架水面之上,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 “飞虹眺秦河, 泛雾弄轻弦”意,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 故以为名。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6:30
14楼
颐和园长廊的建筑美
颐和园长廊综述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

颐和园长廊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游廊,也是世界第一长廊。

作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观,颐和园长廊综合了廊式建筑艺术。它以排云殿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向两边延伸,以它的长与佛香阁的高遥相呼应。

这座精心打造的游廊,雍容华贵,融合吸收了南方廊的典雅,更有一番皇家的威严气度。无论外界是风是雨总是以最安适的方式呈现给人们颐和园不同的美,漫步其中,步移景换,每每映入眼帘的,都像是精心构造引领人们去欣赏的山水图画。

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对丰富园林景色起着突出的作用,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它既是园林建筑之间的联系路线,或者说是园林中的脉络,又与各样建筑组成空间层次多变的园林艺术空间。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6:44
15楼
颐和园长廊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7:14
16楼
长廊的独特意境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左上图,右上图)还连接了两府临水建筑,分别是对鸥舫和鱼藻轩(左下图 右下图)

颐和园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这一道长得仿佛望不到尽头的走廊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拥有一个与同类建筑相比绝无仅有的长度,所以1992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就将这道长廊收录在卷。

中国造园艺术在颐和园得到极大的发挥,留下众多令人称奇的景观。颐和园长廊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冲檐的亭子。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山色湖光共一楼。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中心建设群座落在万寿山南麓与昆明湖交界一带,长廊也是这组建筑的一部分,它以颐和园建筑的最高点佛香阁脚下的排云殿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向两边延伸。以它的长与佛香阁的高遥相呼应。

  廊子是古代建筑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建筑在中国是已经由来已久了,比如说唐代,唐代的建筑就是廊院式的,它整个建筑的周围四周都是廊子,然后把所有的建筑把它连通起来。这种廊子也用在民居当中,比如说民居当中比较大一点的四合院,它是带抄手游廊的。同时也用在园林当中。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廊式建筑占有重要的位置。有游廊、曲廊、回廊、爬山廊等等。颐和园的长廊作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观,综合了各种廊式建筑为一体,而成为一条最长的游廊。

  廊子本身,就它的建筑的本身构造来说,并不是那么复杂,应该说是最简单的,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建筑。一般的廊子都是四檩的廊子,就是说从是最简单的,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建筑。一般的廊子都是四檩的廊子,就是说从它的构架上这个剖面上看,有四根檩子。廊子的进深一般也不大,像用在庭院里的廊子,一般的是一米多进深,有“四尺廊子”之说。颐和园的长廊尺度要大一些,因为它是皇家园林,有时候呢在功能上,它比这一般的住宅进深要大一些。大概是我记得它是两米多深,也是四檩卷棚式的这种建筑。

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邀月门是长廊东边的起点,从门外看,亭廊幽深。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8:20
17楼
亭——长廊曲折走向变化的连接点
寄澜亭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8:33
18楼
秋水亭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8:45
19楼
这四座重檐八角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不仅使长廊的布局更趋严谨且富于变化,而且它们还是长廊起伏的地势和曲折走向变化的连接点,由于处理巧妙,所以人们在长廊内浏览,并不会明显感到地势和走向的变化。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9:10
20楼
长廊正中点的排云殿
回复
blog163
2007年10月30日 17:19:20
21楼
长廊中的排云殿,前方有云辉玉宇牌楼,象征到了这里,就已到了琼楼仙境。

尽管长廊本身的建筑构造很简单,但从颐和园园林总体设计来看,这道长廊却起到了连接山水的重要作用。万寿山南麓的斜坡直抵昆明湖边,这山水之间只剩下了一条狭长地带,最通常的方法就是修筑一条环湖路,上山下船都很方便。然而,这样做就违背了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的造园手法。而这条雕梁画栋的长廊横贯于山水之间,北可爷望万寿山色,南可远眺昆明湖光。犹如山之彩屏,水之锦帐。

  廊子的作用大概有那么几种,一种是用在民居,或者是下雨,或者是刮风啊、或者下雪天啊、在走路的时候呢可以躲避风雨它有这么一种作用。在园林当中,它有一种连接景点的作用,同时也有引导旅游路线的这种作用。引导行人,从一个景点走到另一个景点。它可以通过长廊把行人把他引导过来。   

  本身廊子里可以起一个分隔景区的作用。比方说一组建筑,用一组廊子把它串联起来以后呢,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景区。同时廊子本身呢,因为廊子有空透的,有半空透的,它还有本身它还有借景的作用。,它还有这么一种作用。有组景的作用。

  这座精心打造的游廊,无论外界是风是雨总是以最安适的方式呈现给人们颐和园不同的美,漫步其中,步移景换,每每映入眼帘的,都像是精心构造引领人们去欣赏的山水图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