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缓水流: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景观展示图
wesg33643
wesg33643 Lv.5
2015年09月22日 12:48:00
只看楼主

项目概述该项目的设计整合了一系列的修复技术,尤其是对暴雨雨水流速的减缓措施,最终将城郊一处废弃地上的混凝土河道改造成环境怡人国家湿地公园,并担当着城市范围内生态基础设施的主力:作为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诸如暴雨雨水处理、水质净化、本土生境修复等多项功能;作为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聚会和陶冶情操的欢快场所。项目描述目标和挑战六盘水市,以其凉爽的高原气候而闻名,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座工业城市,位于石灰岩山丘围裹中的山谷中,城市主体河流——水城河贯穿全城。城市人口密集,60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中居住着60万人口。作为城市环境改善重要举措性元素之一,六盘水市政府委托景观设计团队,对水城河周边及明湖湿地区域制定出有效而全面的相关策略,以解决这一区域以下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

20141016100946693.jpg
项目概述
该项目的设计整合了一系列的修复技术,尤其是对暴雨雨水流速的减缓措施,最终将城郊一处废弃地上的混凝土河道改造成环境怡人国家湿地公园,并担当着城市范围内生态基础设施的主力:作为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诸如暴雨雨水处理、水质净化、本土生境修复等多项功能;作为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聚会和陶冶情操的欢快场所。
项目描述
目标和挑战
六盘水市,以其凉爽的高原气候而闻名,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座工业城市,位于石灰岩山丘围裹中的山谷中,城市主体河流——水城河贯穿全城。城市人口密集,60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中居住着60万人口。作为城市环境改善重要举措性元素之一,六盘水市政府委托景观设计团队,对水城河周边及明湖湿地区域制定出有效而全面的相关策略,以解决这一区域以下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

1.水质污染:作为冷战时期建立的主要重工业城市之一,六盘水市一直以煤炭、钢铁、水泥等工业发展为主导。因此,市民们长期生活在空气及水质遭受严重污染的环境中。几十年来,源自于工业烟囱的空气污染沉积物,都随着风向的移动落在了城郊毗邻的山坡上,又随雨水的冲刷,连同着山坡农田上的化肥和山上零散住区的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到水城河中;
2.洪灾及暴雨泛滥:水盘水市地处山谷之中,每当雨季来临,整座城市就瘫痪于一片泛滥的雨水积水之中,但在旱季,又由于其多孔石灰岩地质,而造成严重干旱,因此,季节性雨水的有效蓄存和充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3.母亲河修复:为缓解洪灾及城市内涝,20世纪70年代六盘水市对水城河进行了水泥渠化处理,虽然解决了上游城区的雨水内涝问题,然而却致使下游的洪涝灾害更为严重。因此,往日蜿蜒清澈的这条母亲河日渐沦为了毫无生气的泥化沟渠,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滞洪与环境修复能力;
4.公共空间创建:由于该市人口激增,休闲及绿地公共空间日趋不足。曾经是城市福音的水城河供水系统,却逐渐恶化演变成了废弃之所、垃圾场,甚至于城市的危险死角。在人口如此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对于可供人们休憩的绿地公共空间系统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该项目相关治理策略的关键在于减缓山坡水流流速,进而创建一个以水源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蓄存和修复,使水源恢复活性,从而修复并营造一个全新的健康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相应的自然及文化服务,最终将原本了无生趣的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一座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设计策略
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项目,占地90公顷(222英亩),是由景观设计师为六盘水市规划的城市综合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第一阶段项目工程,也是整个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体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景观设计师将重点放在城市尺度及水城河流域的规划与治理上。首先,将原有沿河径流、湿地、低洼地整合纳入到与河流相连的雨洪调蓄与生态净化系统中,进而形成具备不同水容量的一系列水源澄清池和雨洪净化湿地设施,以缓解城市内涝,并在雨季过后回补河道景观用水。其次,拆除形成渠化河道的混凝土河堤,修复河道的自然驳岸,恢复河岸生态并最大限度地强化河道的自净能力,重现河道生机。而后,创建一系列连续性的公共游憩空间,其中包括慢行步道及自行车道的建设,并将城市休闲游憩设施建设与河道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以营造便捷、舒适的亲水廊道。最后,将滨河土地开发与河道整治相结合,以河道生态治理为契机引导城市内部改造,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滨河景观与城市宜居环境的协同发展。作为六盘水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主体项目之一,明湖湿地公园对原先的渠化河道上游河段进行了有效的生态修复。明湖湿地公园位于水城河上游区域,公园所在地原先满目疮痍,到处是遭受严重污染的湿地地块、废弃的鱼池及管理不当的麦田,在改造之前,遍地垃圾,污水横流。作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项目,第一阶段的项目设计便是应用相关策略对生态健康系统进行重建,以实现生态多样性与自然生境的修复、雨水蓄存及水质改善、高品质开放空间公共通道的建立,以最终促进整个城市的综合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明湖湿地公园的改造制定了以下相关具体策略:

1.拆除混凝土河堤,以对两大滨水生态地带进行有效重建。在洪泛区种植浮水及沉水植被,并在河床区域种植挺水植被,为各类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生境。沿河建造充气式低堰,以确保水体拥有充足的氧份,从而促进正在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养分吸收。
2. 建造层阶式湿地及澄清池系统,以减缓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季节性雨水量。层阶式湿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相关的农耕技术:通过对水分的有力截取和留存,将陡峭的坡地转变为丰饶的农田。这些层阶式湿地的所处位置、存在形式及其深度都依据相应的地质因素和水流状况而设定。根据不同的水质及土壤环境,湿地中适当种植了一些本土植被(以播种为主)。这些层阶式植物生境有效减缓了水流,微生物和水生植物依靠充分吸收水中过盛的营养物质而获取养分,从而得以健康生长。
3. 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沿水道铺筑于各绿化空间地表,在层阶湿地之间形成有序的道路系统。各个休憩平台都设有大量的坐椅、凉亭及观光塔等景观设施,与经过精心整合的自然系统融于一体,营造出清新、怡人的滨水生态环境,人们可以在这里学习、游憩、赏景。此外,完备的环境诠释系统的设计,有力地协助游人更好地了解公园各处的自然及文化内涵。公园中最为醒目的纯人工构筑物便是一座巨型的暖色调彩虹桥,它与当地司空见惯的凉爽、潮湿气候形成了对比。这座堤道式的蜿蜒桥梁将中央湿地湖区的三面进行了有效连通,营造出令人难忘的漫步及聚会场所。自竣工后对外开放以来,这里便迅速成为了备受当地民众及远近游客喜爱的社交和休闲环境。通过这些景观技术的灵活应用,昔日恶化的水体系统与城市周边的废弃地块都成功转变成为高效能、低维护的城市绿化前庭。项目设计团队在调蓄雨水、净化地表污水、修复本土生境等方面都做了巧妙而科学的设计处理,吸引了广大周边居民和游客前来观光。2013年,该项目被正式评定为“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41016095953726.jpg
彩虹桥是该项目设计中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元素,桥上远眺,能够欣赏到城市周边广袤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设计师以蜿蜒造型呈现这座盘旋于整个公园之上的巨型彩虹桥,旨在令平日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致在各个特定视角中诠释出别样的景观魅力,人们置身其中,就如同游历于一条景观文化长廊之上
20141016100059566.jpg
项目施工前后照片对比:这两组照片分别展示了2010年与2013年项目场地的巨大变化:从原先的城郊废弃景观,一处非法倾倒未处理污水和固体垃圾的恶化环境空间,转变成为如今充满着温馨气息的多功能湿地公园

20141016101019868.jpg
这一视角向北的公园全景图,充分展现了该项目蜿蜒盘旋的设计特点

20141016101127957.jpg
这是六盘水市水城河上游流域生态恢复的典型场景。山上的雨水缓缓流下,逐渐丰富了这处河道的水源,水面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水生植物,形成恬静的水景景观,取代了原先的混凝土渠道。先前了无生气的河道,如今则成为市民理想的休闲垂钓之所,而河道两侧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也吸引着许多民众在此漫步、骑行。河面上的挺水植物有效阻挡了坡地农田上因农业面源污染而产生的盐质及其他杂质,确保了河水的纯净度20141016101231429.jpg

夏日里,水城河流域沿边那些相互串连的生态草沟与池塘系统经过清晰的层次划分,呈现出一条“绿意盎然的海绵带”。雨水得到有效的蓄存,便于有效阻隔或转化农业和城市面源污染物。经过合理设计的景观环境为增强生物多样性营造出形态多姿的天然栖息地20141016102501129.jpg
夏日里,湿地公园中的人行步道系统交织于各生态草沟之间,让游客们可以尽情地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在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交错性生态系统中,环境理念植根于每一处细节
20141016102527583.jpg

经过环境修复后的湿地公园每天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本地及外地游客前来观光。图中景致正值秋季,游人们正陶醉在这满园的秋色之中,欣赏着秋天赋予这些水景与植被的独特意境。湿地自种式花卉沿着高低错落的漫步小径在生态草沟之间播散开去,形成了低维护的地被植群,进而营造出一处充满着生机与惬意的漫步环境
20141016102551815.jpg

游客休憩平台穿梭于各生态草沟之间,并做了相应的挑高处理,以便游客可以与这一精心设计的自然湿地空间进行亲密接触,喜欢在平台上慢跑、嬉戏的小女孩们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人造的休憩平台无形中为“凌乱”的自然环境搭建起了有序的框架,构筑出一个环境整洁、层次清晰的公共空间。此外,宽敞的木质平台为群体聚会、个人冥思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20141016102624558.jpg

每道生态草沟的水平面都是经过水体进出水位高度的严格测量而精心设计的。设计减缓了池塘及植被区的水流速率,为水体的过滤和植被对养分的吸收提供适当的时间与空间。堤坝的设置将水池层级化划分,以减缓整个公园区域的水流速度。合理的水体设计使得每个独立池塘都蓄存有充足的水源,以维持适当的植被灌溉,同时也为游客营造四季怡人的栖息生境景观
20141016102653806.jpg

各道生态草沟的形式与宽窄都与对应的地形坡度相吻合:坡度越大则生态草沟也就相应越窄。基于随挖随填策略而修建的层阶式地形也遵循对地形原貌最大化保护的原则
20141016102850931.jpg

当遇到原地形坡度十分陡峭时,层阶式湿地的地形修建就相对趋缓,以确保充足的蓄水量。这一设计技术是从当地斜坡水稻种植作业的农业实践中获取的灵感
20141016102927219.jpg

在风中摇曳的成片湿地自种式花卉很受游客们的青睐,人们置身于花丛中乐不思蜀,同样受到青睐的还有生态草沟中的清澈水源,岸边嬉水,游客乐在其中20141016102959347.jpg
湿地水源在经过一系列的生态草沟和层阶式地形过滤之后,汇聚于中央湖区,形成安全、洁净的水源,可供游人尽情嬉水。许多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游客都因这里纯净的水质纷至沓来,在他们看来,这样纯净的自然水源只存留在他们的记忆或近20年来的传闻中
20141016103031309.jpg

湿地公园上空高高架起的这座彩虹桥,是人们进入修复后湿地的必由之道:忙碌的都市人,踏上彩虹桥,“放缓”他们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于生态草沟边静赏缓缓流水,享受着“慢生活”。伴随着轻松的步履,人们每天都可以欣赏如此美妙的环城景观,而如此美景却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倍受忘却与人为糟践20141016103054739.jpg
项目场地地形图及设计理念:明湖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是区域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减缓水流、修恢原生栖息地以及创建兼具娱乐与漫步功能的公共绿地空间等措施,彻底清除湿地内存留的盐质及其他杂质污染物。项目过程中所做的规划与设计相关研究表明:项目场地整体和局部间的合理协调,最终形成了这一理想的综合性湿地空间系统。为了减缓水流,更好地顺应现有地形,生态草沟与层阶式湿地的设计这两大策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0141016100946693.jpg


20141016095953726.jpg


20141016100059566.jpg


20141016101019868.jpg


20141016101127957.jpg


20141016101231429.jpg


20141016102501129.jpg


20141016102527583.jpg


20141016102551815.jpg


20141016102624558.jpg


20141016102653806.jpg


20141016102850931.jpg


20141016102927219.jpg


20141016102959347.jpg


20141016103031309.jpg


20141016103054739.jpg

co1428904640313
2015年09月22日 16:30:42
2楼
作品不错,有想法
回复
曾大帥
2015年09月24日 13:34:19
3楼
少见的资料,谢谢提供
回复
苏州雾森
2015年10月01日 22:15:57
4楼
匠心独具,有返璞归真的味道.
回复
wk714823
2015年10月09日 13:27:05
5楼
!!!!!!!!!!!!!!
回复
whlq2008
2015年10月13日 18:04:48
6楼
步道系统很有创意,既满足了功能又很漂亮,而且将场地围合出不同的空间,满足了不同物种的生活条件,很生态。
回复
www15255
2015年10月16日 11:57:42
7楼
看着照片都觉得这地方很惬意,凉爽
回复
下面很痛
2015年10月20日 17:58:42
8楼
这是土人设计的?
回复
园林居士
2019年07月30日 10:22:55
9楼

谢谢提供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