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热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mrym47740
mrym47740 Lv.7
2015年09月10日 12:02:00
来自于采暖供热
只看楼主

  针对我国的气象特点和中国人对舒适性的要求,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测控周期,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减少阀门动作次数、保证控制精度,是需要消化和改进北欧的技术的第一个问题,对此提出了供热补偿策略。我国的供热系统热网与热源由两个部门分管,会经常出现给热与用热的矛盾。而当热源供热能力不足时如何实现热量的均匀分配是需要消化和改进北欧的技术。如何确定最不利环路和最不利环路压差的设定值,是需要消化和改进北欧技术的第三个间题,提出了一种自辨识、自适应的策略。

  针对我国的气象特点和中国人对舒适性的要求,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测控周期,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减少阀门动作次数、保证控制精度,是需要消化和改进北欧的技术的第一个问题,对此提出了供热补偿策略。我国的供热系统热网与热源由两个部门分管,会经常出现给热与用热的矛盾。而当热源供热能力不足时如何实现热量的均匀分配是需要消化和改进北欧的技术。如何确定最不利环路和最不利环路压差的设定值,是需要消化和改进北欧技术的第三个间题,提出了一种自辨识、自适应的策略。
  热力系统本身是一个大的热惯性系统,且影响因素千变万化,精确的控制必须不断地跟踪室外温度的变化,这将导致阀门处于频繁动作状态,一方面使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处于扰动状态,另一方面导致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变短,因此有两种不同的作法。虽然这种方法在热网正常运行且设计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热力失调现象,但我国的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二次侧补水量会经常变化且毫无规律,换热器设计时换热特性各不相同,运行过程中参数的变化及换热器结垢等因素也将使个热力站换热器的换热特性有所不同。因此仅流量的平衡并不能完全消除我国供热系统的热力失调,而且投人大量的流量限制阀将增加投资。因此必须解决热量不足时的热量均摊问题。
  如果定义热力工况平衡的概念为各热力站的二次供水温度相同的话,当热源能力不足时,各热力站的二次供水温度的设定值应都降低,当低到一定程度时,热源的能力就变得充足了,自控系统将重新起作用。因此只要能找到相对热源能力恰好适合的二次供水温度的设定值便可解决北欧国家广泛采用的集散式自控系统在热源能力不足时的失调问题。如果能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解决问题,则可取消北欧国家广泛采用的集散式自控系统中的限流阀。对于大型热网普遍采用间接供热方式,当热源能力不足时,最大循环流量可获得最大热能输送能力,因此当热源能力不足时一次网采用最大循环流量运行。二次网普遍采用质调节,二次侧流量为固定值。
  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可以确定最冷时和最暖时的二次侧供回水温度参数。对于换热器而言,当已知一次侧流量、二次侧流量及供回水温度后,便可模拟计算出一次侧供回水温度值。求出最冷和最暖时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供回水温度,便可得出热网最大输送能力时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供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曲线。即当一次侧循环流量最大时,每一个一次供水温度对应一个二次供水温度。这样当供热能力不足时一次循环流量达到最大,根据一次供水温度计算出二次供水温度的设定值,便可通过自动控制实现热量的平均分配。若各热力站二次供水温度均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二次供水温度值控制,则可解决热网上的热力失调问题。对于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水力汇交点的变化会引起最不利环路的变动。
  因此,供热系统自控策略应用在唐山某供热系统中,经一个采暖期的运行实践表明是成功的。室内温度控制精度在2C之内;在室外温度变化平缓时可实现6h才改变一次设定值,因此系统稳定性很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热源不充足时,自控系统仍然能保证供热系统热量的平均分配,各热力站二次侧供回水温度的平均值相差不超过2OC。最不利环路的判断及其压差的设定均正确无误。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