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工作原则 1.1强化“成品住宅”设计理念,促进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同步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强调“成品住宅”的设计理念,促使住宅装饰装修一步到位,并对住宅设计相关专业及产业链条上的相关环节进行整合,强调装修设计贯穿和协调建筑设计全流程的重要性,促进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同步,从而提高装修设计的完整度和完成度,使住宅工程建设链条趋向合理。1.2提倡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手段,提高建造过程的“绿色度”标准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而模数化、系列化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已经对模数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但由于住宅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模数化的应用和实践,至今也主要局限在建筑的结构构件及配件的预制与安装方面,对住宅内装修产品、设备和设施安装等方面仍然缺少应用和指导。以目前的卫浴产品制造企业为例,每家企业仅铸铁浴缸的型号就多达30 多种,少的也有10 多种,但每家企业之间的产品规格还都不同。由于产品规格尺寸多,但又缺乏互换性,造成建筑设计难以协调,部品与建筑主体、部品之间的衔接和配合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则。如果设计中标准化本身做得不好,那会在建造过程中出现很多“定制品”,成本、工期、质量及安装的难易度等方面必然大打折扣,从而使材料采购、安装等方面的成本难以控制,建造过程中的材料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建造过程的“绿色度”不高。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手段,能够提高部材、部品的标准化程度,可以以较少种类的标准化构件和部品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丰富的功能。同时提高部件和部品的互换性,这样可以减少装修材料的切割和浪费,从而提高建造过程中的“绿色度”。在本标准中,提倡上述设计手段,减少装修工程中出现大量“定制品”的问题,节约材料,从而提高住宅装修工程的“绿色度”。1.3采用室内声、光、热综合环境指标改善室内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居住健康,以至居住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从装修异味到对室内甲醛等污染物水平的关注,一直到近年来引起社会热议的PM2.5。如果说标准需要从设计环节对全装修的设计质量进行把控,促进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提升住宅装修的品质,对建筑声、光、空气品质等方面指标也需要有较为详尽的约束和规定。“室内装修选材得当,就可以控制室内污染物指标”,虽然绝大多数开发单位会按照国家要求使用环保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但全装修住宅是由诸多种上述材料有机地集成而来,目前也存在全部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而经过各种材料组合集成、各种建造工艺的加工、各类化学粘接剂的使用,容易出现室内污染物累积叠加而引起新的室内环境问题,这方面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考虑和约定;另外,如墙体大量的安装线盒、强弱电箱、穿各类管线,这样容易形成“声桥”,导致住宅建成后室内隔声、户间隔声性能出现下降,甚至有时连隔壁的说话、咳嗽声音都能清楚的听得到,而这方面的问题引起的投诉和纠纷也日渐增多。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也会考虑加入一些现场检测环节的要求,以保证住宅成品的环境指标达到要求。1.4兼顾全年龄人群居住需求,增加住宅全生命期适应性结婚生子、在宅养老,随着家庭成员年龄不断增长或者人口数量的变化,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本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人适用”的理念,考虑通用设计和适老设计,保证住宅对特殊人群的适用性,增强建筑全生命期适应性,提倡装修设计中对相关设施等的排布位置、加固件的预留预埋等加以设计和考虑。例如,目前的住宅中大量的采用轻质墙体,这不但实现了部分废材的回用,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的轻量化,减轻了结构设计的负担,但一般来讲,加气块、轻质隔墙条板等墙体存在一定的吊挂力不足的情况,而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环节对住宅未来安装功能型辅助设施、挂墙电视、画框等加固条件的关注不够,造成了在需要安装上述设施电器时,墙体性能无法满足安装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宅的适应性。本标准也会在应对住宅未来改造、增加相应设施等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规定与之相应的建筑条件的预留,以增加住宅全生命期适应性。1.5引入先进的设计手段、建造工法和新产品,提高住宅全装修工业化水平兼顾目前市场发展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和适度超前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和工法,做到适度引领本市全装修住宅产业发展。传统的装修工艺存在一定的不足,装修时必须剔凿墙体安装各类管线,给墙体带来“硬伤”,甚至出现结构安全隐患,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并不少见。本标准兼顾目前市场发展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提倡装配式建造,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荐使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和适度超前的装配式建造理念和工法。比如,装配式的贴面墙可以在建筑墙体与饰面板间留出足够各类管线穿越的空间,使管线“不入墙”。这样,揭开面板即可对其进行处理,给未来的检修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避免了墙体再遭剔凿造成安全隐患;而装配式的住宅地暖系统,能够实现快速施工安装的同时,避免地暖盘管“埋地”,使后期维修、维护和更替更加方便。上述工业化装配式施工,工期能提高70%以上。拿隔墙的建造来说,如果说传统工法抹灰、刮腻子找平等工作需要一周的话,这种装配式墙板的安装只需要一天。这种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也能够大量减少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效率,避免作业场地扬尘、噪声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并且满足绿色建造中干式作业的要求。适当引入工业化建造方法,使手工作业所占比例降至最低,也能使建造精准度得到提高,保证品质均一。装配式的建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集成化的,更加科学的建造手段,由于其具有大量减少人力、大幅节约工期、大量节约材料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需要大量、快速建设的,一次装修到位的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类型,本标准的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另外,考虑70年产权内若干次的装修和改造成本,先进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和产品的使用,能够大量节约住宅全生命期的维护和改造费用,大大降低了带有租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的维护管理费用,变相实现政府持有财产的保值增值。而对于商品房持有者来讲,在不增加装修成本的前提下,减少了未来对住房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投入。
一、编制工作原则
1.1强化“成品住宅”设计理念,促进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同步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强调“成品住宅”的设计理念,促使住宅装饰装修一步到位,并对住宅设计相关专业及产业链条上的相关环节进行整合,强调装修设计贯穿和协调建筑设计全流程的重要性,促进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同步,从而提高装修设计的完整度和完成度,使住宅工程建设链条趋向合理。1.2提倡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手段,提高建造过程的“绿色度”标准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而模数化、系列化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已经对模数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但由于住宅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模数化的应用和实践,至今也主要局限在建筑的结构构件及配件的预制与安装方面,对住宅内装修产品、设备和设施安装等方面仍然缺少应用和指导。以目前的卫浴产品制造企业为例,每家企业仅铸铁浴缸的型号就多达30 多种,少的也有10 多种,但每家企业之间的产品规格还都不同。由于产品规格尺寸多,但又缺乏互换性,造成建筑设计难以协调,部品与建筑主体、部品之间的衔接和配合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则。如果设计中标准化本身做得不好,那会在建造过程中出现很多“定制品”,成本、工期、质量及安装的难易度等方面必然大打折扣,从而使材料采购、安装等方面的成本难以控制,建造过程中的材料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建造过程的“绿色度”不高。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手段,能够提高部材、部品的标准化程度,可以以较少种类的标准化构件和部品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丰富的功能。同时提高部件和部品的互换性,这样可以减少装修材料的切割和浪费,从而提高建造过程中的“绿色度”。在本标准中,提倡上述设计手段,减少装修工程中出现大量“定制品”的问题,节约材料,从而提高住宅装修工程的“绿色度”。1.3采用室内声、光、热综合环境指标改善室内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居住健康,以至居住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从装修异味到对室内甲醛等污染物水平的关注,一直到近年来引起社会热议的PM2.5。如果说标准需要从设计环节对全装修的设计质量进行把控,促进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提升住宅装修的品质,对建筑声、光、空气品质等方面指标也需要有较为详尽的约束和规定。“室内装修选材得当,就可以控制室内污染物指标”,虽然绝大多数开发单位会按照国家要求使用环保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但全装修住宅是由诸多种上述材料有机地集成而来,目前也存在全部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而经过各种材料组合集成、各种建造工艺的加工、各类化学粘接剂的使用,容易出现室内污染物累积叠加而引起新的室内环境问题,这方面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考虑和约定;另外,如墙体大量的安装线盒、强弱电箱、穿各类管线,这样容易形成“声桥”,导致住宅建成后室内隔声、户间隔声性能出现下降,甚至有时连隔壁的说话、咳嗽声音都能清楚的听得到,而这方面的问题引起的投诉和纠纷也日渐增多。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也会考虑加入一些现场检测环节的要求,以保证住宅成品的环境指标达到要求。1.4兼顾全年龄人群居住需求,增加住宅全生命期适应性结婚生子、在宅养老,随着家庭成员年龄不断增长或者人口数量的变化,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本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人适用”的理念,考虑通用设计和适老设计,保证住宅对特殊人群的适用性,增强建筑全生命期适应性,提倡装修设计中对相关设施等的排布位置、加固件的预留预埋等加以设计和考虑。例如,目前的住宅中大量的采用轻质墙体,这不但实现了部分废材的回用,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的轻量化,减轻了结构设计的负担,但一般来讲,加气块、轻质隔墙条板等墙体存在一定的吊挂力不足的情况,而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环节对住宅未来安装功能型辅助设施、挂墙电视、画框等加固条件的关注不够,造成了在需要安装上述设施电器时,墙体性能无法满足安装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宅的适应性。本标准也会在应对住宅未来改造、增加相应设施等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规定与之相应的建筑条件的预留,以增加住宅全生命期适应性。1.5引入先进的设计手段、建造工法和新产品,提高住宅全装修工业化水平兼顾目前市场发展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和适度超前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和工法,做到适度引领本市全装修住宅产业发展。传统的装修工艺存在一定的不足,装修时必须剔凿墙体安装各类管线,给墙体带来“硬伤”,甚至出现结构安全隐患,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并不少见。本标准兼顾目前市场发展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提倡装配式建造,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荐使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和适度超前的装配式建造理念和工法。比如,装配式的贴面墙可以在建筑墙体与饰面板间留出足够各类管线穿越的空间,使管线“不入墙”。这样,揭开面板即可对其进行处理,给未来的检修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避免了墙体再遭剔凿造成安全隐患;而装配式的住宅地暖系统,能够实现快速施工安装的同时,避免地暖盘管“埋地”,使后期维修、维护和更替更加方便。上述工业化装配式施工,工期能提高70%以上。拿隔墙的建造来说,如果说传统工法抹灰、刮腻子找平等工作需要一周的话,这种装配式墙板的安装只需要一天。这种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也能够大量减少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效率,避免作业场地扬尘、噪声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并且满足绿色建造中干式作业的要求。适当引入工业化建造方法,使手工作业所占比例降至最低,也能使建造精准度得到提高,保证品质均一。装配式的建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集成化的,更加科学的建造手段,由于其具有大量减少人力、大幅节约工期、大量节约材料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需要大量、快速建设的,一次装修到位的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类型,本标准的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另外,考虑70年产权内若干次的装修和改造成本,先进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和产品的使用,能够大量节约住宅全生命期的维护和改造费用,大大降低了带有租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的维护管理费用,变相实现政府持有财产的保值增值。而对于商品房持有者来讲,在不增加装修成本的前提下,减少了未来对住房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投入。
二、结语
现在北京市7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都在推进住宅产业化。在这些项目中,已经实现了住宅主体结构中的外墙、楼梯、隔墙共计30%的产业化率。本标准预计2014年内编制完成,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北京市成品住宅的设计水平,推进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