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山门入口公园明陵路片区景观绿化工程
lizhiguo1
lizhiguo1 Lv.6
2015年05月27日 11:37:21
只看楼主

色彩丰富的各种植被与起伏舒缓的地形、形式多样的水景组成大气自然的生态美景,静谧的环境令人备感舒适……面貌一新的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山门入口公园已经成为南京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 乔灌木与地被植物、草坪构成层次鲜明、四季绚丽的景致。 片片涟漪显示出活水的流动。 色彩丰富的各种植被与起伏舒缓的地形、形式多样的水景组成大气自然的生态美景,静谧的环境令人备感舒适……面貌一新的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山门入口公园已经成为南京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该工程是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南京市政府的形象工程,荣获了2010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工程奖”金奖。

色彩丰富的各种植被与起伏舒缓的地形、形式多样的水景组成大气自然的生态美景,静谧的环境令人备感舒适……面貌一新的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山门入口公园已经成为南京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
20120914054607833.jpg 20120914054623828.jpg
乔灌木与地被植物、草坪构成层次鲜明、四季绚丽的景致。
20120914054651978.jpg
片片涟漪显示出活水的流动。

色彩丰富的各种植被与起伏舒缓的地形、形式多样的水景组成大气自然的生态美景,静谧的环境令人备感舒适……面貌一新的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山门入口公园已经成为南京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该工程是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南京市政府的形象工程,荣获了2010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工程奖”金奖。
地形水系精细改造 多样景致自然清新
该项目负责人武汉农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刚介绍,项目原始地貌为凹形盆地状,中央溪流原为一道贯穿于整个施工区域的人工泄洪排水渠,渠边不同区域之间的坡度高差很大,最高相差13米。基于设计师提出的对水系两侧斜坡进行人工调整和大型水系改造的设计要求,施工人员开展了大规模土方施工。
施工中如何细腻准确地把握每处坡面应有的走向和高度,既创造出自然舒缓的坡形、起伏不一的高差美感,又避免水系沿岸出现水土流失,成为本工程的一大施工难点。“为此,我们调配大量人工,对所有斜坡采取高挖低不填的手法逐层削薄,并注意在不同位置控制不同的挖削厚度。与此同时,还在斜坡上设置数道隐形挡土墙以防滑坡。最终,调整后的斜坡以大气舒展、线条流畅的实景为整个项目奠定了良好的景观基础。”白刚说。
该项目另一个难点就是水系改造。白刚指出,水系作为该项目景观中贯穿前后的中心主轴,不仅应在秋冬两季的干涸期内充分满足设计意图中的水景效果,还应确保每年夏季洪汛期内具备安全泄洪排水的使用功能。因此,合理施工水系河床的深度和水下坡度,调整水系依山就势的最佳走向,巧妙而自然地堆置水系内的天然景石,成为水系改造工程中施工人员反复琢磨、精确测算的难点。经过与建设方和设计师多次研讨后,最终在水系上游机械开挖一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深约50厘米的人工水面,并在水面上选择两三处土石结合的人工小岛,同时在上、中游设置6级人工跌水。“如此一来,水系既能对汛期大流量山洪实现缓势减速,也可在干涸期保存一定量的水源,保证下游不致断流。”
长约600米的水系以高差超过5米的倾斜度自渠顶流泻而下,所经之处,或因跌水落差较大而飞流直下,或因渠宽有限而水流湍急,或因水面豁然开朗而霎时平缓柔和,片片涟漪显示出活水的流动。不同水面上,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堆放着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的天然景石。因为有了水流速度的急缓程度和水面的宽窄之分,景石布局就有了三五叠堆,独自成景的摆位,由此既对水流起到缓冲和调整流向的作用,也成为水系中画龙点睛的点缀之笔。
斜坡植绿巧妙实施 水生植物锦上添花
水系两岸的斜坡以近1.3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成为绿化植物的“聚集地”,银杏、榉树、香樟、乌桕、红果冬青、杜英、无患子、洒金桃叶珊瑚、金边黄杨、金叶女贞、金丝桃、红叶石楠等3800余株乔灌木与地被植物、草坪构成层次鲜明、四季绚丽的景致。“这些树木花草的栽植过程花费了我们不少心思。”白刚表示,由于施工作业面平均坡度约45度,栽植绿化植物时,无法按照平地栽植的常规施工手法进行栽植。为了避免斜坡土方流失,增加土壤保水能力,该公司变更了斜坡原绿化设计方案,改用爬根类草坪固定斜坡土壤,以地被植物作为不同方向斜坡的分界带,对大型乔木采取凹形鱼鳞穴低位种植手法,并在树根旁埋设透气通水管。对个别坡度较大的乔木,在栽植位上还给予重点支撑加固,从而有效保证了斜坡绿化带的植物成活率和良好的景观效果。
虽然景石是表现水系自然景观的关键要素,但若缺乏植物的陪衬与提炼,实景效果将显得单调而生硬。为此,施工人员在景石与驳岸处栽植大量水生植物,并局部穿插部分灌木球。自水系上游顺流而下,随处可见水中景石堆缝隙里和驳岸沿边处,黄菖蒲伸展着宽宽的青绿叶片组合成团;长长的木桥下,睡莲和慈姑在平缓的水面上静静绽放;跌水处两侧的景石背面,修剪成球的火棘、杜鹃、海桐和成片栽植的鸢尾是景石向驳岸的自然过渡;驳岸与水体的衔接处,大蓬的芦苇挑着长长的雪白苇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叶常春藤匍匐在驳岸边缘,肆意蔓延着柔软的茎叶;水系下游突然沉静下来的湿地沼泽在高大乔木树荫下层层过滤着流淌至此的水体,粗细一致的杉树木桩密密排列,静谧地围护着驳岸……这一切充满天然质感的景观共同营造了野趣横生、自然和谐的原生态效果。

20120914054607833.jpg


20120914054623828.jpg


20120914054651978.jpg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