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一个城市要建设成一个生态园林城市将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首先要了解城市化的进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在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只是一个渺小的单位,它仅仅作为一个人的居住聚集地存在。这时候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模式。人对环境的破坏有限,毕竟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作物的生产力。按照福拉斯蒂埃的划分,此时正处于人类农业文明时期,然后才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最后到现在的第三产业文明时期。
在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只是一个渺小的单位,它仅仅作为一个人的居住聚集地存在。这时候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模式。人对环境的破坏有限,毕竟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作物的生产力。按照福拉斯蒂埃的划分,此时正处于人类农业文明时期,然后才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最后到现在的第三产业文明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18世纪以来人类步入工业文明时期。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下降,而工业却在这时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金钱的魅力是巨大的,一个城市要想想发展工业首先就是利用自身的资源,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这样经济是迅速发展了,但随着资源的不段开采,环境不段恶化,同时伴随着资源的再生产,工业污染更迅速的破坏着环境。
当城市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第三产业开始兴起,并开始向工业文明挑战的时候。城市魅力达到高峰,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刺激着城市化的加快。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工业污染迅速蔓延,生态环境恶性事件频繁发生。最著名的就有西方城市八大公害事件。
这时人们开始注意到环境问题!
经过研究,人们发现了城市化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1.人口城市化通过提高人口密度增大生态环境压力。人口城市化通过提高人们消费水平和促使消费结构变化,使人们向环境索取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
2.经济城市化的生态环境胁迫, 改变企业细胞的用地规模或占地密度,增加生态环境的空间压力;引起产业结构的变迁,改变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方式;提升经济总量,消耗更多资源和能源,增大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经济城市化能带来更多的环保投资,提高人为净化的能力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另外,通过政策干预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污染排放总量得到控制,从而减轻经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3.城市交通扩张的生态环境胁迫。交通建设引起水土流失和尘土飞扬;交通运输产生噪音污染;汽车尾气带化步伐.高架桥对景观破坏,产生视觉污染。城市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空间压力;交通扩张刺激车辆增加,增大汽车尾气污染强度;交通扩张对城市化产生节奏性的促进和限制使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出一定的时空耦合节律。
4.生态环境恶化对城市化的影响:降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排斥居住人口,阻碍城市化。降低投资环境竞争力、排斥企业资本,减缓城市化。通过政策干预影响企业选址,限制城市化。通过降低生态环境要素的支撑能力,抑制城市化。通过灾害性事件影响城市化。通过降低经济增速,放慢城市胁迫机制正是这样两种相反力量交互作用下进行的
通过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反过来,生态环境又通过人口驱逐、资本排斥、资金争夺和政策干预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在这一胁迫约束机制作用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就是事情在变好之前可能不得不经历一个更糟糕的过程(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初期,资源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这类产业一般污染比较严重,尤其在经济起步之初,因为清洁技术缺乏,环境意识淡薄,环境污染随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清洁型技术得到发展和推广,环境污染也就随之逐渐减轻。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正是对这一发展过程的映射。)尤其是当信息产业能够代替一部分资源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已经开始稳步向生态园林城市前进了。
理想的生态园林城市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在城市化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间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如何调节这些矛盾,并在现有的城市化体系中加入绿化,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是当代园林工作着应当做的主要工作。
高楼林立阻水材料封闭地球表面,我国城市中60%以上为不透水层或基本不透水层,如采用透水道路,可有效平衡生态系统,使其功能接近自然植被所覆盖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