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多种曝气量计算方法差异,大家谈论一哈
小易yiyi
小易yiyi Lv.7
2015年01月21日 14:31:1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曝气量的计算 曝气量的计算有多种方法,我试着按各种方法算了一次,发现差异较大,现发上来,请大家评评,用哪种方法较准确. 参数: 水量:46吨/小时, COD:1200mg/l, 无BOD数据,按BOD=0.5*COD=600mg/l计 方法一:按气水比计算: 接触氧化池15:1,则空气量为:15×46=690m3/h 活性污泥池10:1,则空气量为:10×46=460 m3/h

曝气量的计算
曝气量的计算有多种方法,我试着按各种方法算了一次,发现差异较大,现发上来,请大家评评,用哪种方法较准确.
参数: 水量:46吨/小时, COD:1200mg/l, 无BOD数据,按BOD=0.5*COD=600mg/l计

方法一:按气水比计算:
接触氧化池15:1,则空气量为:15×46=690m3/h
活性污泥池10:1,则空气量为:10×46=460 m3/h
调节池5:1,则空气量为:5×46=230 m3/h
合计空气量为:690+460+230=1380m3/h=23 m3/min

方法二:按去除1公斤BOD1.5公斤O2计算
每小时BOD去除量为0.6kg/m3×1100m3/d÷24=27.5kgBOD/h
需氧气:27.5×1.5=41.25kgO2
空气中氧的重量为:0.233kg O2/kg空气,
则需空气量为:41.25 kgO2÷0.233 O2/kg空气=177.04kg空气
空气的密度为1.293 kg/m3
则空气体积为:177.04kg÷1.293 kg/m3=136.92 m3
微孔曝气头的氧利用率为20%(一般情况下7%即可),
则实际需空气量为: 136.92 m3÷0.2=684.6m3=11.41m3/min
方法三:按单位池面积曝气强度计算
曝气强度一般为10-20m3/ m2h , 取中间值, 曝气强度为15 m3/ m2h
接触氧化池和活性污泥池面积共为:125.4 m2
则空气量为:125.4×15=1881 m3/h=31.35 m3/min
调节池曝气强度为3m3/m2h,面积为120 m2则空气量为3×120=360 m3/h=6m3/min
总共需要37.35m3/min

方法四:按曝气头数量计算
根据停留时间算出池容,再计计算出共需曝气头350只,需气量为3 m3/h只,
则共需空气350×3=1050 m3/h=17.5 m3/min
再加上调节池的需气量6m3/min,
共需空气:23.5m3/min




根据我的实践经验,简单地回答楼主:
1、关于汽水比,毫无理论依据,纯粹是边干边摸索的经验之谈。
2、按去除1公斤BOD需1.5公斤纯氧来计算,氧利用率应该取7%较合理,这样还可有上下浮动的余量。过分依赖、相信高氧利用率,肯定会上当、吃药。要问为什么?来电告知。
3、曝气强度一般为6-8 m3/ m2h,通常每平米的池容设2只曝气头或2米曝气管,而单只曝气头或单米曝气管的有效负荷取3-4m3/m2h,这样可有一定的气量调节范围。如果曝气强度为15 m3/ m2h ,请问除了类似旋混式曝气头,还有那一个曝气头能承受的了那么大的气量负荷,到那时根本谈不上氧利用率了。
4、在没有相关参数的情况下,曝气头数量根据什么来决定的?恐怕是拍脑袋拍出来,瞎猜猜的。
曝气软管之父
2015年01月21日 16:15:55
2楼
这几种曝气量的计算方法,以前有人发表过。
现在再炒炒也不错。
最后的那段话,当初就是我说的,现在看看还是没有多大的出入。哈哈!
“根据我的实践经验,简单地回答楼主:
1、关于汽水比,毫无理论依据,纯粹是边干边摸索的经验之谈。
2、按去除1公斤BOD需1.5公斤纯氧来计算,氧利用率应该取7%较合理,这样还可有上下浮动的余量。过分依赖、相信高氧利用率,肯定会上当、吃药。要问为什么?来电告知。
3、曝气强度一般为6-8 m3/ m2h,通常每平米的池容设2只曝气头或2米曝气管,而单只曝气头或单米曝气管的有效负荷取3-4m3/m2h,这样可有一定的气量调节范围。如果曝气强度为15 m3/ m2h ,请问除了类似旋混式曝气头,还有那一个曝气头能承受的了那么大的气量负荷,到那时根本谈不上氧利用率了。
4、在没有相关参数的情况下,曝气头数量根据什么来决定的?恐怕是拍脑袋拍出来,瞎猜猜的。”
回复
tumuwudongsheng
2015年01月21日 17:02:56
3楼
本帖最后由 tumuwudongsheng 于 2015-1-21 17:07 编辑

室外排水规范是有相关理论计算公式的,不用采用你说的那些公式,大部分是经验公式 不可以采用,说到底 供气量和水质(BOD NH3-N)和工艺等有关,这是本质,从曝气的供气量和曝气头服务面积推算供气量不是扯淡吗?
但是什么汽水比也不能说完全错误,这个是针对某一行业 某工艺 的一个经验值 ,汽水比不能一概而论 。
污水处理技术本来就是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东西,理论能帮助更好的理解和解释经验,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了。



以上个人愚见 还请高手指正!
回复
小易yiyi
2015年01月22日 13:31:16
4楼
曝气软管之父 发表于 2015-1-21 16:15 这几种曝气量的计算方法,以前有人发表过。现在再炒炒也不错。最后的那段话,当初就是我说的,现在看看 …原来是高手的杰作啊,多多指教,我感觉汽水比,经验之谈,这个确实,不过现在很多工程的曝气量确认也是汽水比确认的,但个人认为设计的时候还是第二种方法不错!
回复
z327834506
2015年01月23日 10:08:57
6楼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ttft2000
2015年01月23日 11:05:30
7楼
:lol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东七方
2015年01月24日 18:33:35
8楼
我觉得根据COD量来计算,更靠谱一点,经验是用来借鉴和指导的,不是用来依靠的,真正值得依靠的是科学理论和合理准确的计算。
回复
成事在人
2015年01月25日 12:56:30
9楼
本帖最后由 成事在人 于 2015-1-25 13:02 编辑

对于市政污水而言,一般BOD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根据BOD来计算需氧量就是通常的做法;但对于大部分工业废水而言,BOD经常不知道的,有时也测不准,只有COD数据,采用气水比也是无奈之举,更多的是一个经验数据,气水比与废水类型及水质有很大关系,但是即使是用气水比,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核算一下需氧量,1kg氧气大约相当于40立方的空气,如果B/C比是0.5的话,按去除1kgBOD需氧1.5kg考虑,也就是说去除1kgCOD需氧0.75kg,即30立方的空气.
回复
成事在人
2015年01月25日 13:06:12
10楼
这里最大的偏差可能就在氧气利用率上,不同的曝气方式氧利用率差别较大,但曝气设备厂家往往夸大氧利用率,因此计算时应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回复
wuke35953
2015年01月25日 15:25:33
11楼

值得学习,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wuke35953
2015年01月25日 15:27:41
12楼

值得学习,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