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社会追求的一种时尚。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构成的基础,煤炭仍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尽管新能源得到很大发展,但世界能源格局在未来30多年中,煤炭依然是主角之一。 现在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电力消耗情况,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1-11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01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第二产业用电量367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6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3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11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906小时,同比减少222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394小时,同比增加300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72小时,同比减少262小时。1-11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6706万千瓦,其中,水电1821万千瓦,火电3405万千瓦,但是水电虽然新增的比较快,火电还是占据着70%的量。
现在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电力消耗情况,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1-11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01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第二产业用电量367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6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3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11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906小时,同比减少222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394小时,同比增加300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72小时,同比减少262小时。1-11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6706万千瓦,其中,水电1821万千瓦,火电3405万千瓦,但是水电虽然新增的比较快,火电还是占据着70%的量。
而且。在煤炭到电能的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染物,与中国现在执行的节能减排措施相互违背。但是煤炭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后煤炭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煤炭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煤炭在中国的主体能源地位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动摇。
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因为煤炭革命的核心在于整体推进煤炭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利用。概括地说,就是要安全、绿色、高效开采,控制开发量,提高科学产能比例;分级分质对口利用,全面洗选,制定洁配度准入标准;加大高效洁净煤发电和煤电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推广;突破技术瓶颈,减少水耗和排放,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发展稀缺煤的二次开发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输煤输电经济成本的平衡点:1800公里以上,输煤比输电更经济
二、中国的非常规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则是“先天不足”。在页岩气的钻井时间上,美国只需20天,而中国则需150天,美国页岩气钻井数已达10万口,而中国仅有45口。
为此电力行业必须参与碳市场交易。电力二氧化碳的减排不仅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决定电力发展方向、前途、命运的大事,而且电力的碳减排也决定了能源领域碳减排。
参与政策制定、基础研究、反映诉求、信息统计、低碳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碳交易追踪和试点企业调研,以及国际合作等等。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和能源不断发展,和推动能源革命的进展,能源的电力化,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对于中国,现在天然气缺乏的现实和天然气价格的持续走高的趋势,中国要实现在合理成本下的碳减排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好煤炭、电力、天然气、石油、核电、可再生能源之间以碳减排为纽带的关系,从市场经济和国际经验来看,采用碳交易方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关注碳交易的动态,也在持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在一定管辖区域内,允许碳排放主体或者其他合法主体,拥有在一定时限内排放一定碳的权利,这种权利可以通过行政配额得到,也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且允许这种权利在确保碳实际排放不超过限定的排放总量下,像商品一样在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易,以达到碳交易成本最优市场的机制。
一、中国碳市场建设意义深远,电力行业要提高认识,积极面对。可以通过运作降低成本,甚至获得利润,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试点作为市场机制减碳的探索也作出了很好的实践。
二、加快推进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尽快完善配套法规政策。
三、协调好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关系,建议用法律统筹考虑,引领电力绿色发展。节能提效,控制污染排放,介绍温室气体排放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对企业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应该同时考虑,避免出现类似二氧化硫控制方面出现的政策重复,交叉矛盾的现象,同时要减少对电力企业的约束,要尽可能释放企业在碳交易中的自主选择技术和碳交易方式的权利,这样更有利发挥市场机制。由于现在对电厂的考核指标较多,既有节能指标、环保指标、碳强度指标,应该建议统筹考虑。
节能是弹性要素,因为它不存在极限,而环保是刚性要素,因为它对人体健康影响有一个尺度,如果碳作为要素来统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