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pushover的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
中建老工
中建老工 Lv.12
2014年12月22日 11:49:31
只看楼主

最近设计一栋框——筒结构超高层,高度超过规范静力弹塑性分析要求60米了。去国审咨询的时候,国审专家说,可以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就用了把PUSHOVER,计算以后,不知道何种结果是理想的满意结果。就是说,能力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的TS,AG两个结果,是大好,还是小好呢?咨询公司说,越接近小震结果越好。于是乎,我们把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配筋率提高了,这样能力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的TS,AG两个结果的周期和AG及位移都下降了,但结构的筒体的塑性铰产生较不加提高墙体配筋率的方案的结果多,不提高筒体配筋率时得出的结果,塑性铰基本上出现在了底部加强部位,上部结构较少的出现了塑性铰,框架梁极少数出现了塑性铰,而采用提高底部配筋率的方案时,底部加强部位出现的塑性铰较不提高的方案出现的多一些,而且上部结构的框架梁端大量的出现了塑性铰。到底是上部框架梁部分塑性铰出现的多的结果是正确的呢,还是上部框架梁的塑性铰出现的少是正确的呢?还有这个周期越接近小震的结果是对的呢还是在看其他结果呢?请有经验的高手给予解答谢谢啊!

最近设计一栋框——筒结构超高层,高度超过规范静力弹塑性分析要求60米了。去国审咨询的时候,国审专家说,可以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就用了把PUSHOVER,计算以后,不知道何种结果是理想的满意结果。
就是说,能力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的TS,AG两个结果,是大好,还是小好呢?
咨询公司说,越接近小震结果越好。于是乎,我们把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配筋率提高了,这样能力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的TS,AG两个结果的周期和AG及位移都下降了,但结构的筒体的塑性铰产生较不加提高墙体配筋率的方案的结果多,不提高筒体配筋率时得出的结果,塑性铰基本上出现在了底部加强部位,上部结构较少的出现了塑性铰,框架梁极少数出现了塑性铰,而采用提高底部配筋率的方案时,底部加强部位出现的塑性铰较不提高的方案出现的多一些,而且上部结构的框架梁端大量的出现了塑性铰。到底是上部框架梁部分塑性铰出现的多的结果是正确的呢,还是上部框架梁的塑性铰出现的少是正确的呢?还有这个周期越接近小震的结果是对的呢还是在看其他结果呢?请有经验的高手给予解答谢谢啊!
免费打赏
中建老工
2014年12月23日 09:18:41
2楼
为啥没有人回答呢?
回复
仼孒騎驴
2014年12月24日 09:18:11
3楼
你的问题太高深了,我只能帮你顶一下
回复
yanbin2010
2014年12月25日 17:12:26
4楼
你的问题太高深了,我只能帮你顶一下
回复
我爱你大鹏鹏
2015年04月10日 13:26:22
5楼

你的问题太高深了,我只能帮你顶一下
回复
wangxuebao123456
2015年04月14日 12:42:03
6楼
好厉害,只能看看高人解答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