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正在学习《喷规》,也遇到了很多疑问。现在对表7.1.2有了一定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学习。1、表7.1.2中共有5个参数要求,喷水强度,正方形布置的边长,举行或平行四边形布置的长边边长、一直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其中,正方形布置是矩形布置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统一按照矩形的布置来对待;平行四边形布置在设计中基本不常用,所以我们的重点就是学会矩形的布置形式。而在矩形的布置中为什么要说“长边边长”这一词呢?因为用“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除以“长边边长”就等于矩形布置的宽度。这样也就得到了喷头布置时相互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定位。
1、表7.1.2中共有5个参数要求,喷水强度,正方形布置的边长,举行或平行四边形布置的长边边长、一直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其中,正方形布置是矩形布置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统一按照矩形的布置来对待;平行四边形布置在设计中基本不常用,所以我们的重点就是学会矩形的布置形式。而在矩形的布置中为什么要说“长边边长”这一词呢?因为用“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除以“长边边长”就等于矩形布置的宽度。这样也就得到了喷头布置时相互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定位。
2、喷头布置时位什么要布置成矩形呢?这是因为喷头在火灾时喷出的水在形状上是一个圆形,多个圆形放在一起它们之间会产生空隙,这也就是《喷规》上说的“漏喷空白点”,那么,这个“漏喷空白点”有什么危害呢?假如火灾发生,而且正好发生在这个空白点之内,即使喷头喷水了,在这个空白点之内是得不到水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喷头布置成矩形的原因了。大家看《喷规》的条文说明图10,为什么要假设一个ABCD的矩形呢?请大家仔细看,在这个矩形呢,共有4个喷头的水进入,并且4个喷头喷水时形成的圆是对角相切的,在A点和C点形成的圆相切,但是在B点和D点上有了漏喷点,所以要在B点和D点也分别设置一个喷头,这要B点和D点形成的圆就覆盖的A点和D点的空白,也就不会出现火灾时出现有的地方没有喷淋水的情况了。
3、“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怎么理解。要站在满足”喷水强度“的角度上理解它。”喷水强度“是在人为假设的一个作用面积内每平米的面积上每分钟内得到的水量,通过计算得出一只喷头的出水量,能够满足几个”喷水强度“,这个满足的数值就是这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那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保护面积呢?这是因为,”喷水强度“这个值是一个最低限度值,也就是说在火灾时,每平米每分钟内得到的水量最少是多少升,所以用喷头的出水量除以这个最小值得出的就是最大保护面积。而”最大保护面积“是一个圆的概念,它又和“矩形布置的长边边长”有什么关系呢?这里面牵扯到一个转化的问题。前面说了,圆形之间会有空白点,为了弥补这个漏喷空白点就要布置成矩形,把漏喷空白点覆盖住,这样的话,即能使喷头适时开放,又能按规定的强度喷水,岂不是有一个圆形向矩形转化的隐含条件。
4、表7.1.2中的数据是在K=80,P=0.1MPa的条件下计算的得出的,如果在实际设计中,选用的喷头的K值不是80或者系统的压力不是0.1MPa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带入公式计算,而不能按该表选值,但是要满足喷水强度,这是始终不能变的一个值。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希望有高手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