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是丝状菌膨胀吗
cqut1234
cqut1234 Lv.6
2014年08月23日 07:45:34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我接手一个调试工艺,从开厂到现在刚好两个月,我接手已经40天啦,从现场采集的照片如下:具体说明是,刚来的时候因为负荷高产生很多白色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曝气时间控制在12小时左右,白色泡沫逐渐减少,到上个周白色泡沫几乎消失完全。后来由于甲方觉得曝气的时候给调节池曝气太臭,就让操作师父把调节池的曝气阀门关了,就相当于把气体全部通入到了曝气池。曝气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这样子3天过后,就看到二沉池有污泥小颗粒从三角堰口流出。还有就是曝气池内的污泥也要15分钟才能沉降下去。

我接手一个调试工艺,从开厂到现在刚好两个月,我接手已经40天啦,从现场采集的照片如下:具体说明是,刚来的时候因为负荷高产生很多白色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曝气时间控制在12小时左右,白色泡沫逐渐减少,到上个周白色泡沫几乎消失完全。后来由于甲方觉得曝气的时候给调节池曝气太臭,就让操作师父把调节池的曝气阀门关了,就相当于把气体全部通入到了曝气池。曝气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这样子3天过后,就看到二沉池有污泥小颗粒从三角堰口流出。还有就是曝气池内的污泥也要15分钟才能沉降下去。

IMG_20140821_154707.jpg


IMG_20140821_154717.jpg


IMG_20140821_155429.jpg


IMG_20140821_155434.jpg


IMG_20140821_160539.jpg


IMG_20140821_160545.jpg

免费打赏
cqut1234
2014年08月23日 07:50:07
2楼
SV30的图片今天补起来,我再持续关注曝气池的情况。谢谢大家指点
回复
飞啊飞啊
2014年08月23日 13:26:56
3楼
观察污泥膨胀最好的办法一是SV30,二是镜检。
回复
cqut1234
2014年08月23日 13:32:35
4楼
镜检没有设备啦!
回复
曝气软管之父
2014年08月23日 13:38:23
5楼
似乎曝气池的污泥负荷偏低,浓度不够,未形成污泥(矾花状)微生物胶团,故沉降效果差。
解决办法;在总溶解氧保证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污泥回流,提高污泥浓度。
回复
飞啊飞啊
2014年08月23日 15:54:16
6楼
误导人,很可怕啊。
回复
曝气软管之父
2014年08月23日 20:25:04
7楼
本帖最后由 曝气软管之父 于 2014-8-23 21:10 编辑

第一、第二张照片,泥水分层明显,透过水面可以看到有细小的(矾花状)或称(豆腐花)状污泥,所以排除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的话,泥水混合物几乎呈薄胶水状,是没有分层现象的,沉淀效果更差。
沉降慢,是因为曝气搅拌、供氧没有掌控好,或者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未形成较大的(矾花状)或称(豆腐花)菌团,所以沉降效果就差。
更何况,才调试2个月左右,设计负荷还远远未达到,何来的污泥膨胀一说。
当务之急,是加大污泥回流比,或者再从外面运些活性污泥投放进去。
需要注意的是,在保证一定污泥浓度后,溶解氧的控制,也要掌握好;
溶解氧不要太高,以免产生微生物内耗,如果营养源再跟不上,就会出现过多的死泥,造成二沉池细小颗粒物随水流外排。
溶解氧也不要太低,以免产生兼氧或厌氧,出现污水变色。
总之,调试是个细活,急不得。只有在调试中不断总结、调整,才会顺利完成调试的任务。
一般正常情况下,曝气池部分调试到全流程正常运行,需要4个月以上。
一点拙见,但愿不是误人子弟。
回复
飞啊飞啊
2014年08月23日 21:42:14
8楼
本帖最后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4-8-23 21:44 编辑

楼主把废水的情况详细介绍一下:
1、工业废水还是生活污水?
2、污泥浓度多少?
以便后续进行讨论。
回复
飞啊飞啊
2014年08月25日 07:03:34
9楼
今天继续呼唤楼主,提供工艺流程和水质情况,污泥浓度,分析到底什么情况。
回复
neineii
2014年08月25日 08:36:26
10楼
做镜鉴就能确定是否是丝状菌膨胀了。二沉池有污泥小颗粒从三角堰口流出,曝气池内沉降比变差,i水处理问题可到环保通进行探讨。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丝状菌引起的,但是水量、水质变化过大,曝气过度、污泥缺乏营养老化等也会导致。

回复
missyobo0604
2014年08月25日 09:24:57
11楼
学习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