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3S做的一个钢架采光顶设计(附图)
lky111
lky111 Lv.2
2007年10月09日 20:29:56
只看楼主

第一次用3D3S计算不知对不,请大虾指点谢谢先!

第一次用3D3S计算
不知对不,请大虾指点
谢谢先!
7b0947207d8efde0cbf4.rar
6.3 M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wxh5330
2007年10月09日 22:47:46
2楼
我来说几点吧:
1. 对于梁柱刚接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也指定为0.8m(R2)和自动计算(R3)不妥。应该让全填系数0让程序自动计算,或者根据梁柱线刚度比查《钢规》附录D-2确定。
2. 钢结构的阻尼比根据《抗规》8.2.2条取0.035,而非0.05。其实对于这么小的钢框架,又是6度区,地震力不起控制作用,可以不计。
3. 在地震参数表中,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值系数应根据《抗规》表5.1.3确定。对于本工程,只有屋面活荷载,可以不计入,但同时应考虑屋面雪载的组合值。
4. 有构件验算时,应按“有侧移结构”进行,而非“无侧移结构”。
5. 屋面纵向水平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指定为0.8m(R2)和自动计算(R3)不妥,这与实际构件的支撑情况不附,而且计算结果也不满足要求。建议修改为系数等于1.
6. 后面的实体模型没有看。对于这么小的结构,柱脚做成铰接即可满足要求,按刚架设计是给自己找事。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愚见,楼主如果认为说得有理,那就相应修改;如果认为没有道理,那就权当是没看到。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回复
lky111
2007年10月09日 23:18:17
3楼
感谢wxh5330大虾,正在学习中……
但杆件长细比还是不够啊,咋办……结构安全吗?
大虾能否就杆件的释放和计算长度作较为详细的讲解。
回复
wxh5330
2007年10月10日 06:26:21
4楼
1. 杆件的释放相当于PKPM中的梁端铰接。拿一根简支梁来说,在3D3S中需释放其在大、小节点处绕强轴、弱轴(或2轴、3轴)处的转动刚度。对于不同的截面形式,其2、3轴方向不同,详见构件库里的图示。
2. 在钢结构中,计算长度的取值影响到构件的稳定系数,最终影响到构件的稳定应力。
a.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参考2楼的说明。
b. 简支梁的平面内计算长度即为构件的跨长;平面外计算长度即为平面外可限制主梁倾到的次梁间距。
c. 对于楼面的主次梁体系,主梁的计算长度取值同b项;连梁次梁面内和内外都取其单跨长。
d. 3d3s中取计算系数为0时,由程序根据模型的布置自动确定计算长度系数。不过程序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用户有把握,建议手工指定构件的计算长度。
下面是8.0的用户手册下载链接,http://co.163.com/forum/content/1654_859593_1.htm
回复
niuyj-888
2007年12月06日 09:21:59
5楼
我也来说几点吧:
1. 对于梁柱刚接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也指定为0.8m(R2)和自动计算(R3)不妥。应该让全填系数0让程序自动计算,或者根据梁柱线刚度比查《钢规》附录D-2确定。
2. 钢结构的阻尼比根据《抗规》8.2.2条取0.035,而非0.05。其实对于这么小的钢框架,又是6度区,地震力不起控制作用,可以不计。
3. 在地震参数表中,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值系数应根据《抗规》表5.1.3确定。对于本工程,只有屋面活荷载,可以不计入,但同时应考虑屋面雪载的组合值。
4. 有构件验算时,应按“有侧移结构”进行,而非“无侧移结构”。
5. 屋面纵向水平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指定为0.8m(R2)和自动计算(R3)不妥,这与实际构件的支撑情况不附,而且计算结果也不满足要求。建议修改为系数等于1.
6. 后面的实体模型没有看。对于这么小的结构,柱脚做成铰接即可满足要求,按刚架设计是给自己找事。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愚见,楼主如果认为说得有理,那就相应修改;如果认为没有道理,那就权当是没看到。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 杆件的释放相当于PKPM中的梁端铰接。拿一根简支梁来说,在3D3S中需释放其在大、小节点处绕强轴、弱轴(或2轴、3轴)处的转动刚度。对于不同的截面形式,其2、3轴方向不同,详见构件库里的图示。
2. 在钢结构中,计算长度的取值影响到构件的稳定系数,最终影响到构件的稳定应力。
a.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参考2楼的说明。
b. 简支梁的平面内计算长度即为构件的跨长;平面外计算长度即为平面外可限制主梁倾到的次梁间距。
c. 对于楼面的主次梁体系,主梁的计算长度取值同b项;连梁次梁面内和内外都取其单跨长。
d. 3d3s中取计算系数为0时,由程序根据模型的布置自动确定计算长度系数。不过程序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用户有把握,建议手工指定构件的计算长度。

回复
niuyj-888
2007年12月06日 09:22:19
6楼
我也来说几点吧:
1. 对于梁柱刚接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也指定为0.8m(R2)和自动计算(R3)不妥。应该让全填系数0让程序自动计算,或者根据梁柱线刚度比查《钢规》附录D-2确定。
2. 钢结构的阻尼比根据《抗规》8.2.2条取0.035,而非0.05。其实对于这么小的钢框架,又是6度区,地震力不起控制作用,可以不计。
3. 在地震参数表中,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值系数应根据《抗规》表5.1.3确定。对于本工程,只有屋面活荷载,可以不计入,但同时应考虑屋面雪载的组合值。
4. 有构件验算时,应按“有侧移结构”进行,而非“无侧移结构”。
5. 屋面纵向水平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指定为0.8m(R2)和自动计算(R3)不妥,这与实际构件的支撑情况不附,而且计算结果也不满足要求。建议修改为系数等于1.
6. 后面的实体模型没有看。对于这么小的结构,柱脚做成铰接即可满足要求,按刚架设计是给自己找事。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愚见,楼主如果认为说得有理,那就相应修改;如果认为没有道理,那就权当是没看到。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 杆件的释放相当于PKPM中的梁端铰接。拿一根简支梁来说,在3D3S中需释放其在大、小节点处绕强轴、弱轴(或2轴、3轴)处的转动刚度。对于不同的截面形式,其2、3轴方向不同,详见构件库里的图示。
2. 在钢结构中,计算长度的取值影响到构件的稳定系数,最终影响到构件的稳定应力。
a.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参考2楼的说明。
b. 简支梁的平面内计算长度即为构件的跨长;平面外计算长度即为平面外可限制主梁倾到的次梁间距。
c. 对于楼面的主次梁体系,主梁的计算长度取值同b项;连梁次梁面内和内外都取其单跨长。
d. 3d3s中取计算系数为0时,由程序根据模型的布置自动确定计算长度系数。不过程序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用户有把握,建议手工指定构件的计算长度。
回复
dyxlxl
2009年08月24日 16:23:25
7楼
:) ,自学中,这个绕二三轴的计算长度系数可真不好理解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