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芯数选择的问题
lksjsjj
lksjsjj Lv.4
2007年10月02日 14:26:21
只看楼主

最近做一个工程,为一工厂,接地系统TN-S,设厂总低压配电室,由此配电室到各车间配电室电缆芯数是选择五芯还是四芯呢?有什么依据?谢谢回答。另给电机供电的四芯电缆其中的一芯是叫PE线还是N线?

最近做一个工程,为一工厂,接地系统TN-S,设厂总低压配电室,由此配电室到各车间配电室电缆芯数是选择五芯还是四芯呢?有什么依据?谢谢回答。另给电机供电的四芯电缆其中的一芯是叫PE线还是N线?
免费打赏
jkchong501
2007年10月02日 15:39:15
2楼
既然是TN-S,则应该是五芯电缆。由于电机不需要零线,所以其中的一世应该是PE线。
回复
lksjsjj
2007年10月02日 16:17:18
3楼
先用四芯,到车间后也可以做成为TN-S系统啊!这样的话可以省电缆钱啊,不知道这样可以吗?
回复
baby77527
2007年10月02日 16:34:46
4楼
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么TN-C-S系统算什么呢啊,有些糊涂等待高人指点,
回复
zp155-zp155
2007年10月03日 12:00:52
5楼
民用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探讨



  现在我国的民用建筑中已普遍使用TN—C—S系统供电,TN—C—S系统是低压配电系统中一种接地形式。它是由电源侧和负载侧两个不同接地形式组成的。我国低压配电系统的划分采用了IEC标准,IEC标准按系统的接地形式划分为TN、TT和IT三种。其文字符号的含义是:第一个字母中T表示电源侧是直接接地(通常是电源的中性点接地),I表示对地绝缘或经高阻抗阻抗接地;第二字母N表示负载侧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与电源接地点连接或与该点引出的导线相连接,T表示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源的接地无关,彼此相互独立。

  

  而TN系统根据中性点N和保护线PE的不同连接方式,又可分为TN—C,TN—S,TN—C—S三种形式。TN后面的字母C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而之一的,称为PEN线;S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C—S表示一部分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另一部分是分开的。

  

  要了解TN—C—S系统,首先应了解TN系统。根据以上字母代号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TN系统:电源系统有一点(建筑行业中通常是给建筑物供电的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载侧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PE)连接到此点的低压配电系统,称为零保护系统,也叫TN系统来表示。它的特点如下。

  

  (1)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2)TN系统节省材料、并且安装简单,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多广泛得到应用。



  根据前面所述,所谓的TN—C系统,就是N线和PE线合为一根PEN线,所有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为与PEN线相连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如下:



  (1)TN—C系统中,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或只有单相负荷的时候,PEN线上有电流通过,因为PEN线上有阻抗的存在,电流在PEN线上将产生电压降,而且距离电源越远电压降越大,该电压降呈现在用点设备的外壳和导线的金属保护管上,对敏感的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将造成影响,因此给数据处理设备和电子仪器设备的供电,不宜采用TN—C系统。



  (2)如果工作时中性线断,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3)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所以,实用中工作零线只能让漏电保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4)TN—C方式供电系统只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5)但是这种系统节约导线,投资较省,只要技术措施采用得当,是能够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和用电的安全性要求的,所以这种系统目前在我国应用较为普遍。便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这种系统在民用建筑中已经逐步淘汰,城市的民用建筑已经不使用这种系统。



  TN—S系统是指N线和PE分开设置的系统,N线与PE线在电源端连接接地引出后,在整个系统中多是分开的,显然,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相五线制。它的特点如下:



  (1)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PE)上没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PE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



  (2)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专用保护线(PE)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线可有重复接地,但是不能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



  (6)在民用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中使用以及对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供电都适合。但这种系统耗材料较多,而且投资较大。



  有了前面的简介,就便于理解TN—C—S系统前边为TN—C,即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后边是TN—S系统,即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是分开的;自分开点以后,两者之间独立不能再合一,且中性线(N)线不仅与保护线(PE)绝缘,还应对地绝缘。TN—C—S系统是TN—C,TN—S系统的有效组合,它利用两种系统的各自优势。在民用建筑中该系统的通常作法是:从给建筑物供电的电源端即取电的变压器外,用TN—C系统配电至的进户位置(一般建筑物的接地做在该处)在此接地后将TN—C形式的PEN线分为两根(一根为N线,一根为PE线)进入建筑物,从此在该建筑物内两者应该保持绝对的绝缘。中性线(N)线只作回路电流用,保护线(PE)起的是保护作用。它的特点如下:



  (1)零线(N)与专用保护线(PE)相联通,这段线路不平衡电流比较大时,电气设备的接零保护受到零线电位的影响。进户位置至后面PE线上没有电流,即该段导线上没有电压降,因此,TN—C—S系统可降低电动机外壳对外地的电压,然而又不能完全消除这个电压,这个电压的大小取决于负载不平衡的情况及TNC系统配电至的进户位置这段线路的长度。



  (2)保护线(PE)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



  (3)PE线除了在进户位置总箱处必须和N线相接以外,其他各分箱外均不得把N线和PE线相联,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



  在民用建筑使用TN—C—S系统供电的好处:



  (1)电源至建筑物处,这段线路使用TN—C系统能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且经济、简单。



  (2)建筑物中实际上使用的是TN—S系统,其优点是:



  1)一旦N线断线,只影响用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不会造成断线后的设备外壳上出现危险电压,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2)即使负荷电流在N线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而不会在设备外壳上出现危险电压。

  3)因为PE线在正常情况下无电流通过,所以用电设备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适合对数据处理,精密仪器装置等负载供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用建筑的现代化发展很快,其对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及供电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TN—C—S系统供电的建筑,重要按技术要求施工,在电供应上就能给用户提供可靠、安全、高质量的保证。





文章页数:[1]
回复
hawk5460
2007年10月03日 20:37:34
6楼
5楼说的非常清楚
谢谢!!
回复
wang8067
2007年10月03日 23:05:36
7楼
既然是TN-S,则应该是五芯电缆。由于电机不需要零线,所以到车间后用四芯,也可以做成为TN-S系统啊!这样的话可以省电缆钱啊。
回复
nmshi.vip
2007年10月04日 11:59:23
8楼
3楼说的做法是TN-C-S。是可以的。不过在转换的配电部分要重复接地下
回复
土木粉
2007年10月04日 17:33:48
9楼
)建筑物中实际上使用的是TN—S系统,其优点是:



  1)一旦N线断线,只影响用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不会造成断线后的设备外壳上出现危险电压,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2)即使负荷电流在N线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而不会在设备外壳上出现危险电压。

  3)因为PE线在正常情况下无电流通过,所以用电设备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适合对数据处理,精密仪器装置等负载供电。

谢谢您的留言,学习了 很多的知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