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与困难同在
sdeex1
sdeex1 Lv.2
2014年02月12日 03:53:09
只看楼主

其中,大气治理除了行动计划以外,还有实施细则。和去年12月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一样,本次行动计划对重点区域实施不同的政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为重点。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确定各省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下降比例,大幅消减各省市煤炭消费总量,取缔城市燃煤电厂,对黄标车强行淘汰,对机动车强化年检,对产能过剩行业加快淘汰力度等措施,对PM2.5的减排纳入政绩考核。同时各地将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来代替燃煤发电。

其中,大气治理除了行动计划以外,还有实施细则。和去年12月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一样,本次行动计划对重点区域实施不同的政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为重点。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确定各省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下降比例,大幅消减各省市煤炭消费总量,取缔城市燃煤电厂,对黄标车强行淘汰,对机动车强化年检,对产能过剩行业加快淘汰力度等措施,对PM2.5的减排纳入政绩考核。同时各地将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来代替燃煤发电。

实现任务目标难度大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国PM10浓度普降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左右。首先,我们分析这十条措施就可以看出,前面七条基本都是过去一再强调的措施,这次通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再次强调,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难度之大。以北京而言,空气质量改善至少要提速2—3倍才可以完成此项目标。
任务非常艰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部火电厂的脱硫除尘,常规三项指标的主要污染物PM10也只是下降了9.1%,PM2.5与PM10比较,来源更为复杂,不仅是传统的火电、扬尘,还包括机动车尾气、有机废气,甚至餐饮油烟等生活废气,涉及面更广、治理难度更大,要在今后5年下降20%,难度是非常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全社会动员一起来推动。
十条措施强调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都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但是我国的现状是基础弱,科研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经济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都是粗放型发展,要在短期内补上短板还有很大难度。而且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发展经济,《行动计划》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这在短期内也很难做到。
另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的素质也不一致,采取全国统一的杠杆来衡量各地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效存在一定困难。
其实,治理大气污染难的本质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存在难度并不代表目标实现不了。这十条措施有些内容是我们正在实施的,有的是在国际上有过先例的,或者我国部分地区有过摸索的,是对有效经验的总结,或者是专家广泛论证的,比较有针对性的意见,可以说是集思广益。而且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有个突出优点就是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只要全国上下都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这十条措施都真正落到实处,实现“经过五年时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还是可期的。
考核动真格“威力巨大”

各地区将把可吸入颗粒物或pm2.5作为约束性指标,与国务院签订目标责任书。对于那些没有通过考核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将会同组织部门和监察部门约谈省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人,予以督促。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重大突破,首次提出组织部门参与考核的要求,考核结果作为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污染天气的,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组织部门的约谈,将对地方政府产生非常大的震撼力。”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表示,“这些都将让计划目标的实现更有希望。”
走绿色发展道路全民参与
行动计划的一大亮点就是强调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大气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每个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源。要做大气污染防治,必须全民参与。
行动计划设定的不仅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可以接受的目标,更是老百姓将可切身感受到的目标。
少开一天车、减少烟花爆竹燃放、不在户外野外烧烤……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还有一点,《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制定应对措施。在采取重污染应急预警机制时,公众要积极配合。

免费打赏
ypflll
2014年02月12日 09:33:52
2楼
:victory::victory::victory:
回复
tanpuji123
2014年02月12日 11:26:32
3楼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
回复
liu_lijjxf
2014年05月06日 07:46:15
4楼
谢谢资料分享
回复
mabcegh
2015年11月28日 14:28:36
5楼
:):D:lol:hug::victory: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