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目前进行到内部装饰阶段,按计划明年将开门迎客。“博物馆的绝大部分都放在地下,作为展示空间不需要很多自然采光,可以把绝大部分的功能区域都放在地下。水的流动、声音,瀑布溅起的水花、形成的涟漪也将是博物馆体验的一部分。”来自帕金斯威尔公司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创设计师——拉尔夫·约翰逊表示,新馆采用螺旋状是考虑到会有利于营造比较有趣的参观流线,同时也可以保证充分的自然采光。
“博物馆的绝大部分都放在地下,作为展示空间不需要很多自然采光,可以把绝大部分的功能区域都放在地下。水的流动、声音,瀑布溅起的水花、形成的涟漪也将是博物馆体验的一部分。”来自帕金斯威尔公司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创设计师——拉尔夫·约翰逊表示,新馆采用螺旋状是考虑到会有利于营造比较有趣的参观流线,同时也可以保证充分的自然采光。
整个新馆能看到的5个外立面各不相同。顶部是绿色屋顶,花园有水景;东侧外立面则是一堵绿化墙,布置垂直绿化,使原本水平的公园绿化形成拱形的垂直结构;西侧则考虑到太阳西晒的威力,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墙,只是在下部设计了一些玻璃幕墙;北侧则是将来的参观入口,外墙采用了石材装饰。南面则最特别,是一堵“细胞墙”,玻璃幕墙附着在一个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不规则的“格子”上,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活细胞,灵动而富有张力。
拉尔夫·约翰逊称,不同立面有着不同的考虑。屋顶作为“第五立面”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绿色屋顶的设计既体现自然,同时也有节能的作用。东墙则代表地球表面的植被,北墙的石材设计来自于板块运动的灵感,南面的“细胞墙”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也是建筑结构受力承重的一部分。采用“细胞墙”的形式,一是想体现中国传统的窗棂形式,二是暗示了生物与生命的活力,从而从建筑形式来表达人和自然的和谐。
“博物馆的整个建筑融入了中式传统的山和水景,需要体现中国的特色。”拉尔夫·约翰逊说。
新馆地面以上有2层,地下包括夹层在内有4层,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绿化屋顶边设置了人行观光步道,届时人们可以沿着步道走到约20米高的屋顶上,俯瞰整个雕塑公园。在博物馆地下一层的东北角将有通道与轨交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相通,届时市民可以很方便地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