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水池垫层技术要求:基坑开挖后,应按照有关地基规范与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后,引放水池各部轴线控制桩与垫层模板外缘线。基坑混凝土的表面成型与高程控制垫层混凝土表面高程与平整度的精度影响到上部结构的质量水平。为使垫层混凝土表面高程控制在标准以内,首先要控制好垫层侧模板高程的误差值≤5 mm(用水准仪测量)。为此,在垫层浇筑时,设控制高程用的临时侧模板,将整体大面积垫层分为若干条。其次在分条浇筑垫层过程中,用平杠尺和抹子对混凝土表面整平。浇筑一条后,便拆除临时侧模,并继续浇筑下一条垫层,如此直到全部完成。
现浇混凝土水池垫层技术要求:
基坑开挖后,应按照有关地基规范与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后,引放水池各部轴线控制桩与垫层模板外缘线。
基坑混凝土的表面成型与高程控制垫层混凝土表面高程与平整度的精度影响到上部结构的质量水平。为使垫层混凝土表面高程控制在标准以内,首先要控制好垫层侧模板高程的误差值≤5 mm(用水准仪测量)。为此,在垫层浇筑时,设控制高程用的临时侧模板,将整体大面积垫层分为若干条。其次在分条浇筑垫层过程中,用平杠尺和抹子对混凝土表面整平。浇筑一条后,便拆除临时侧模,并继续浇筑下一条垫层,如此直到全部完成。
现浇混凝土水池底板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现浇混凝土水池池壁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现浇混凝土水池柱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为加快施工速度与节约模板加工,柱的施工时间应与水池池壁的施工时间同步进行,柱模板的加工数量应视总量而定。在能保证总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投入量。一般柱体分为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根部混凝土,第二次浇筑到柱帽顶或梁底。
1.柱的施工程序
柱轴线及边缘放线→施工缝凿毛与清刷→绑扎柱根钢筋(调整)→安装柱根模板→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柱根顶部凿毛→绑扎柱身钢筋→安装柱身(包括柱→帽)模板→绑扎柱帽钢筋→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后继续养护)→柱顶凿毛。
2.柱模板采用钢模或木模(多层胶合板)
柱身混凝土浇筑应一次到顶,浇前施工缝应充分湿润,应铺垫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80 mm,分层(不超过400 mm)浇筑与振动,为使混凝土沉实,浇到柱帽底部时应暂停后作二次振动,待全部浇完后,再作二次振动。
现浇混凝土水池顶板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小型清水池顶板应一次浇筑完成,较大水池顶板应考虑防裂措施。
1.水池顶板的施工程序
拆除池壁及柱模板→清理池底→放线(柱轴线、测池顶部高程控制线)→支搭池顶支架及模板→池壁顶板部混凝土施工缝凿毛清理→绑扎顶板钢筋→支搭池壁与顶板腋角的外模板→验收→混凝土准备→浇顶板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
2.顶板模板施工
模板支架采用工具式支架体系。支架立柱下端螺旋支座可调整高程,支架柱头采用可调早拆柱头体系,柱头摆放桁架(或梁),顶模铺放钢模板。柱头及边角部分铺放木模,铺齐全部顶板。
3.顶板钢筋施工
顶板钢筋应根据配筋情况设置主筋。其作法是用双层钢筋的内层钢筋作为架立水平筋。排架立筋的间距一般取600~800 mm(为普通钢筋网的间距的整倍数)。钢筋保护层的垫块位置应与排架的立筋位置相对应。绑扎后的钢筋直径、接头作法、间距,特别是保护层厚度应认真检查与调整。在以后的工序操作中应着重保护钢筋,以防变形,直到浇筑完毕。
4.顶板混凝土施工
顶板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中,最重要一点是对顶板钢筋的保护,绑扎钢筋时,要铺设操作脚手板,禁止踩踏钢筋。
顶板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在较短的一侧开始分条浇筑,先浇低处。分条宽度根据混凝土的供应量与接茬的间歇时间决定。
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才准许拆除支架。支架体系应在达到规定拆模强度时,才能拆除。顶板支架的搭设与拆除过程中,应有足够的斜向支撑。为了保持其稳定,拆除时,应先上后下,逐层拆除,随拆随运,按指定地点堆放整齐。
构筑物满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1.水池满水试验的前提条件
池体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强度或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的防水层、水池外部防腐层施工以及池外回填土施工之前。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加预应力或水泥砂浆保护层喷涂之前。砖砌水池的内外防水水泥砂浆完成之后。进水、出水、排空、溢流、连通管道的安装及其穿墙管口的填塞已经完成。水池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2.构筑物满水试验程序
按下述程序进行: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有关资料整理。
3.构筑物满水试验要求
(1)注水:向池内注水分3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l/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 m/24 h,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 h。每次注水后宜测读24 h的水位下降值。
(2)外观观测:对大中型水池,可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在充水过程中,对池外观进行检查,渗水量过大时停止充水,进行处理。
(3)水位观测: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 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问隔应不小于24 h。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到0.1 mm。
(4)蒸发量的测定: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无盖水池的满水试验的蒸发量,可设现场蒸发水箱,蒸发箱可采用直径约为500 mm、高约300 mm的敞口钢板水箱,水箱应作渗水检验,不得渗漏。水箱固定在水池中,充水深度可在200 mm左右,并在水箱内设水位测针进行测定。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4.满水试验标准
水池构筑物满水试验,其允许渗水量按设计水位浸湿的池壁和池底总面积(m2)计算,钢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过2 L/(m2•d),砖石砌体水池不得超过3 L/(m2•d)。
泵站工艺流程和构成:
1.泵站工艺流程
2.泵站的格栅
格栅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及杂质,起保护水泵的作用。
栅条:一般可采用l0 mm×50 mm~10 mm×100 mm的扁钢制成,后面横向支撑可以使用槽钢(80~100 mm),每隔800~l 000 mm加1个,通常预先制成500 mm左右宽度的栅条现场组合而成。人工清除间隙应不小于进水管渠有效断面的2倍,机械清除时应不小于进水管渠有效面的1.2倍。
格栅倾斜角度:格栅倾斜角度为45°~75°,一般采用机耙时采用70°。
机械格栅:大型雨、污水、合流泵站,应尽量采用机械格栅。当格栅宽度小于4 m时,一般使用固定式清污机;当宽度大于4 m,且格栅分为几个格时,可使用移动式清污机。
3.泵站的其他构成
泵站还包括:机器间、溢流井、出水井等。
4.泵站运行特点
污水泵站:一般为全日运行。
雨水泵站:根据降雨量决定开动泵的台数和大小。
合流泵站:在降雨时应立即能按着雨水流量来控制,又要满足使污水及时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