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42-2012中5.4.3.2条有这么规定:塑料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 现在低温热水地暖普遍采用De20的PE-RT管,也就是外径20mm的塑料管,那么照规范要求,两根相邻平行的管相连接,加热管间距至少要有320mm。但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普通房间(卫生间、厨房、局部辐射供热房间除外)绝大多数人还是采用300mm的管间距,有的还用200mm或250mm的管间距,显然有悖规范条文要求。新规范今年6月1日实施,暂时没有出现关于弯曲半径的审图意见。
JGJ142-2012中5.4.3.2条有这么规定:塑料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 现在低温热水地暖普遍采用De20的PE-RT管,也就是外径20mm的塑料管,那么照规范要求,两根相邻平行的管相连接,加热管间距至少要有320mm。但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普通房间(卫生间、厨房、局部辐射供热房间除外)绝大多数人还是采用300mm的管间距,有的还用200mm或250mm的管间距,显然有悖规范条文要求。新规范今年6月1日实施,暂时没有出现关于弯曲半径的审图意见。 采用回转型布置盘管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很多时候还是会遇见两根相邻平行的管相连接的情况。同时发现,大部分设计师为保证供暖效果,都较保守地采用300mm或小于300mm的管间距,虽然新规范已明确可采用400mm或500mm的管间距。 想请教各位,大家在布置地热盘管的时候都采用多大的管径与管间距?解决这个问题是扩大管间距,还是采用更小一点的De16的PE-RT管? 另外在一些地暖施工现场的图片上看到,实际上“平行”布置的地暖管道施工时并非完全平行,而是在转弯相接处间距略大于中段间距,转弯处半径也可满足不小于管外径8倍的要求。若是如此,是否可以认为无需拘泥于施工图图面表示,可由现场人员在一定范围内灵活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