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眼中的环保产业
吞云
吞云 Lv.5
2013年09月06日 20:14:42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吞云 于 2013-9-6 20:16 编辑 环境影响评价,这个曾经和现在一直被我深度鄙视的工作内容,我居然在为了取得它的执业执照而秉烛夜读。只为了该死却还算可观的执照资质收入和可能的工作机会。 跟做环评和可研的朋友聊天,他们会因为偶尔出现一次评价结论为“不可行”的评价而开心半年。换言之,进入环评和可研阶段的项目,几乎都是可以通过的,项目在环评获批之前,其实已经实质性的通过了。环境影响从来不是项目是否可行的参考依据,环评的作用只不过是通过“专业计算”得到一个骗自己和别人的结果,比如昆明的石化项目和重庆的石化项目。或许这就是我为什么鄙视这个工作内容的原因吧!当然,这并不是说环评的工作内容不专业,实际上,环评是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而且环评作为项目环境绩效实现的指导性文件,更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经验和更扎实的专业知识。环境绩效通常需要借助环境工程去实现,缺乏环境工程经验的环评,很难说有多少闭门造车的成分。然后这个闭门造车造出来的玩意再去指导环境绩效的实施,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本帖最后由 吞云 于 2013-9-6 20:16 编辑

环境影响评价,这个曾经和现在一直被我深度鄙视的工作内容,我居然在为了取得它的执业执照而秉烛夜读。只为了该死却还算可观的执照资质收入和可能的工作机会。
跟做环评和可研的朋友聊天,他们会因为偶尔出现一次评价结论为“不可行”的评价而开心半年。换言之,进入环评和可研阶段的项目,几乎都是可以通过的,项目在环评获批之前,其实已经实质性的通过了。环境影响从来不是项目是否可行的参考依据,环评的作用只不过是通过“专业计算”得到一个骗自己和别人的结果,比如昆明的石化项目和重庆的石化项目。或许这就是我为什么鄙视这个工作内容的原因吧!当然,这并不是说环评的工作内容不专业,实际上,环评是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而且环评作为项目环境绩效实现的指导性文件,更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经验和更扎实的专业知识。环境绩效通常需要借助环境工程去实现,缺乏环境工程经验的环评,很难说有多少闭门造车的成分。然后这个闭门造车造出来的玩意再去指导环境绩效的实施,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靠近医疗产业和教育产业了,彻底的逐利性已经让这个行业渐渐失去基本的存在价值(所以有的时候国资背景的环保项目反而做的比民企好,因为国资背景的企业不需要省钱,他们会把申请下来的项目资金全部花掉,而不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减少原辅材料的使用,顶多也就是采购价高于市面平均价而已)。以前跟朋友们谈到我是搞环保的,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朋友还会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很“伟大”。这个时候我通常会纠正他们的看法,告诉我们环保行业一点也不“伟大”,我们也只是利用环保技能作为谋生手段,以环境绩效换取谋生的物质基础。可是现在,环保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环境现状却越来越差,环境事故频发且越来越严重。作为环保从业者,是不是会有一种拿了别人钱,却没把事情做好的感觉呢?无力..........
最近在研究国内外的环境修复技术和案例,偶然间看到一篇中科院某某某发到国外期刊上的文献,文献中的数据暴露了政府一直想掩盖的土壤调查数据。看到这些数据我才发现我之前是太乐观了,乐观的认为大陆地区人类活动区域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小于50%。但事实却是这一数据可能已经超过70%(该文献是09年的,而且以城市土壤环境和道路扬尘调查为主)

文献.jpg
译:根据如上计算得出的污染指数,全国约有65%的城市土壤和城市道路扬尘存在重度和非常重度的污染。这说明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影响了城市土壤和道路扬尘的重金属水平。而且,城市道路扬尘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要高于城市土壤。

如果你了解痛痛病,水俣病和黑足病等重金属慢性中毒,那么当你看到上面这个结论的时候你应该会感到绝望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可以有质量的活多久?土壤污染将直接导致粮食和蔬菜的污染,扬尘污染则直接通过呼吸进行吸收。25岁以后人体的代谢率就会逐步降低,这些重金属将更难以排出体外,一直这么积累下去,到四十五岁以后(忘记在什么文献上看到过,大概是这个岁数)身体可能就会出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各种病症(日本得了水俣病的猫都会痛苦的选择跳海自杀,我想人如果到了那种状态,也差不多会是这个想法吧)。
目前咱们生产了全世界6成的汞,使用占到全世界的5成,排放占到全世界的4成。今年已经签署了《水俣公约》,不知道是不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或者这个又变成当年京都议定书的结果,产生排放指标的买卖贸易。我们国家已探明砷储量占到全球的70%,至于砷的排放量或许还是秘密吧(很多年前的环境公报里好像有这个指标,近些年这个指标直接从环境公报里消失了)。镉米、铅中毒对于稍微关心点社会新闻的人来说,也不是新鲜名词了。在当前的土壤条件下,你说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可以放心的吃,已经是自己骗自己的事情了。前段时间在网上买米,对于大米的产地很是纠结了一番,打算过段时间好好整理一下,看看哪里产的米会略微安全点,毕竟8块钱一斤的进口大米吃起来还是有点肉疼的~~~

最后,相对于房地产商整天炒作的“刚需”,粮食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环境需求似乎才是真切刚需!食品不安全就会早死而且死的痛苦;缺少医疗条件你的生命就会更加脆弱;缺乏教育你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可能永远在社会底层糊里糊涂的活着安全食品、教育机会和医疗服务已经变成了当下的奢侈品,所谓的“有钱用钱扛,没钱用命扛”。但是环境是相对开放的,人人都得暴露在相同的环境之下,没办法完全实现特供,谁也逃不掉,属于“有钱也得用命扛”的真正的刚需。有的时候我们会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一直是在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收益。但是现在看来,我们目前的“繁荣”更多是建立对子孙后代环境资本的透支基础之上,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子子孙孙也得跟着还债,而且不知道要到哪一年才能还清。

突然想起两幅爬梯子的图,跟大家分享一下,或许跟本文无关,又或许有点关系。

1.jpg 2.jpg

有感于13年5月10日夜,发表于QQ空间的,突然看到这个版块有这么多吐槽的,就转过来跟大家一起吐槽一下!
======================================================================

文献.jpg


1.jpg


2.jpg

免费打赏
土木清风
2014年06月26日 10:24:27
2楼
“有钱用钱扛,没钱用命扛”。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