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剖析
nuantong_new
2013年08月20日 11:19:39
来自于采暖供热
只看楼主

目前国家从节能减排和降低供热能耗的方面考虑,提出了对采暖室内系统实施分户计量的相关规定。目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具体的规定如下:一.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外温控装置。对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宜设置热计量装置。二.分户热计量采暖耗热量计算,应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第4.2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户间楼板和隔墙的热阻,宜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目前国家从节能减排和降低供热能耗的方面考虑,提出了对采暖室内系统实施分户计量的相关规定。目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具体的规定如下:


一.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外温控装置。对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宜设置热计量装置。


二.分户热计量采暖耗热量计算,应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第4.2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户间楼板和隔墙的热阻,宜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三.在确定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户内采暖设备和计算户内管道时,应计入向邻户传热引起的耗热量加,但所附加的耗热量不应统计在采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


四.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热量表、压差或流量调节装置、除污器或过滤器等。


五.当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

2.户用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供水管上,热量表前应设置过滤器。

3.系统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2008)的要求。

4.户内采暖系统宜采用单管水平跨越式、双管水平并联式、上供下回式等形式。

5.户内采暖系统管道的布置,条件许可时宜暗埋布置。但是暗埋管道不应有接头,且暗埋的管道宜外加塑料套管。

6.系统的共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宜设于管道井内。管道井宜邻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

7.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的热量表,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热量表》(CJ128--2007)的要求。


以上不难看出,国家制定这么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就是希望能够把供热能耗真正降下来,愿望是好的,方向和目标也没有错。但是推广起来为什么事倍功半呢?本人以为就是完全脱离了目前的国情!


首先,新建建筑可以按照规定要求设计分户热计量方式,也可以配备管道井。但是原有建筑的分户计量改造工作如何配套解决呢,老建筑的改造费用怎么解决,室内的采暖管道系统都要变化,有没有空间和位置,楼梯间无法安装立管和热量表、过滤器、压差或流量调节装置咋办。


其次是采暖的水质如何保证,按照规定要求必须符合《工业锅炉水质》,而工业锅炉用水不但要除去硬度,还要进行除氧。而中国现行的供热方式都是一次水需要软化除氧水,二次水只要求使用除去硬度的软化水。在用户的入口处是根本无法满足《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的。欧洲的热水采暖系统设计均有软化和除氧处理,对水质有严格要求。尽管这样检修时拆下来的热量表还是锈迹斑斑。因此,必须对水质有严格要求,以确保系统正常使用。也就是说热量表和其他计量仪表一样,不应有杂质流过,否则会影响仪表的测量准确度和使用寿命。而在目前的中国如果二次水也使用软化除氧水是不现实的。

还有就是维护检修的问题,热计量表是分户计量的,产权应该是用户的,而且数目非常巨大,那么由谁来进行维护和检修呢?搞过供热的人都知道,使用最多的板式换热器在一个采暖期内基本都需要清洗和检修一次,当然这项工作都是由供热企业来负责,用户平时不太注意。但是---但是热计量表如果也需要清洗和检修,那么,又将由谁来负责呢?因为二次水的杂质和污垢很容易在热量计内形成结垢和堵塞。若需检修,用户不专业,供货商又没有那么多人,供热企业供热期间又自顾不暇,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最后,就是热计量表的质量问题,现在的厂家很多,都自称质量很好,有些进口的质量很好、就是价格太贵。而国内生产的价格倒是便宜,但是质量又无法保证,使用时间不长就不工作了。


综上所述,影响和制约分户热计量普及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我国的供热基础还比较薄弱,还属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基层,尤其缺乏物质基层和技术支持。如果盲目推广必将是欲速则不达,不但收效甚微,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而才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状。

免费打赏
weichangpeng
2013年08月22日 22:42:16
2楼
说的好啊,上次做的设计就是老房子改分户热计量,简直是要人的命。设计起来非常困难。现在都盲目的推广,根本不考虑实际。
回复
likkkxin
2013年08月23日 11:14:48
3楼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lol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