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比赛作文(1912年);《商鞅徙木立信论》
hsymyp
hsymyp Lv.4
2007年09月11日 10:33:41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在名满三湘的湖南省一中就读。1912年6月间,毛泽东在学校举行的一次作文比赛中,以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的文章参赛并一举夺魁。这篇文章是这样的: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在名满三湘的湖南省一中就读。1912年6月间,毛泽东在学校举行的一次作文比赛中,以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的文章参赛并一举夺魁。这篇文章是这样的:
免费打赏
hsymyp
2007年09月11日 10:36:27
2楼
商鞅徙木立信论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法律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儿女)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国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舌而讥矣,呜乎,吾欲无言。
回复
hsymyp
2007年09月11日 10:40:14
3楼
商鞅“徙木立信”的掌故,见于《史记·商君列传》,记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大政治家商鞅取信于民、推行改革的故事。毛泽东在他的参赛作文当中,就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大发感慨,直抒胸臆。
回复
hsymyp
2007年09月11日 10:46:07
4楼
在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一文后面,柳潜署名“涤庵”的一百四十一字批语(尾批65字,眉批五处76字)称此文为“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如报笔……”,说作者“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文章论述部分的空白处,也留有多条红笔批注,如:“精理名言,故未曾有”;“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力能扛鼎”;“积理宏富”等等。末页批了个满分之后,还写有两个朱红的大字——“传观”。参加优秀作文评选的评委一致同意柳潜所做的评价,毛泽东当之无愧得了第一名。
回复
hsymyp
2007年09月11日 11:41:16
5楼
毛泽东的这篇参赛作文,第一个“读者”是学校里的国文老师柳潜先生,他也是这次作文比赛的阅卷者之一。柳先生为毛文所作的批语有云:“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云云。这当然是非常高的评价了。柳潜字钧湄,为湖南湘阴人,是清朝末年的一名举子。他早年酷爱读书,颇有才华;青壮年以后目睹国运衰竭,官场腐败,遂放弃仕途,一直以教书为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湖南省一中,柳潜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国文老师,自从毛泽东以头榜进入省一中后,十分爱才的柳潜,便一直对这位“头名状元”特别“关照”。他除在课堂上对毛泽东严格要求、细心辅导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给毛泽东讲析历代文章大家的代表之作,使之得到了系统而规范的古汉语言文字的训练,阅读与写作水平有了一个较快的提高。对于这次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柳潜把它看成是对毛泽东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进行了充分的赛前准备。在参赛前的一个时期内,毛泽东几乎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文章,然后交给柳潜批阅,请他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高强度、大难度的训练方法,使毛泽东的写作水平,特别是论说文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长进。难怪有些从事毛泽东研究的学者认为,在省一中读书期间,是毛泽东从事论说文写作的开始,他后来能写出一篇篇震古烁今的政论文,成为一代杰出的理论家.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