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的长度公式=2(内宽+内高)+26.5d的演绎和讨论
caidadada
caidadada Lv.8
2013年05月24日 09:39:03
来自于建筑构造
只看楼主

一些图书资料中计算抗震箍筋的长度公式=2(内宽+内高)+26.5d,这样的计算是否正确,这个26.5d是如何确定的? 首先提供一些基本素材,《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11.1.8条 箍筋的末端应做成 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其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应大于 100mm。《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2002 J 186-2002)的也有相关条文作出了同样的规定。根据这个要求,我们把箍筋分解为上下两个水平段,左右两个水平段,角部2个10d长斜置的水平段,3个1/4的圆弧=3/4个圆弧,2个135/360的圆弧=3/4个圆弧,于是圆弧总数=1.5个。所有这些长度全部加起来,就是箍筋的总长度。

1.jpg

2.jpg

一些图书资料中计算抗震箍筋的长度公式=2(内宽+内高)+26.5d,这样的计算是否正确,这个26.5d是如何确定的?
首先提供一些基本素材,《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11.1.8条 箍筋的末端应做成 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其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应大于 100mm。《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2002 J 186-2002)的也有相关条文作出了同样的规定。根据这个要求,我们把箍筋分解为上下两个水平段,左右两个水平段,角部2个10d长斜置的水平段,3个1/4的圆弧=3/4个圆弧,2个135/360的圆弧=3/4个圆弧,于是圆弧总数=1.5个。所有这些长度全部加起来,就是箍筋的总长度。
为了方便阐述,我们假设构件截面宽度为b,高度为h,纵向钢筋的外直径为d纵筋外,箍筋的外直径为d箍筋外,构件混凝土保护层为c,于是我们得到箍筋的高度的竖直段为:
h竖直段=h-2c-d纵筋外
同理,我们可以得到:
b水平段=b-2c-d纵筋外
圆弧长度=圆周率×直径,这里的直径=d纵筋外+d箍筋外于是,我们有:
1.5圆弧=1.5×3.1415927×(d纵筋外+d箍筋外)
=4.7124×(d纵筋外+d箍筋外)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单行本11页5.3.1条1款之规定,我们取d纵筋外=2.5d箍筋外,于是得到:
h竖直段=h-2c-d纵筋外=h-2c-2.5d箍筋外
b水平段=b-2c-d纵筋外=b-2c-2.5d箍筋外
1.5圆弧=16.5 d箍筋外
箍筋直径≥8mm时,箍筋的展开总长度为
2(h-2c-2.5d箍筋外)+(b-2c-2.5d箍筋外)+16.5 d箍筋外+20d
=2h+2b-8c+26.5d
箍筋直径≤6.5mm时,箍筋的展开总长度为
2(h-2c-2.5d箍筋外)+(b-2c-2.5d箍筋外)+16.5 d箍筋外+20d
=2h+2b-8c+6.5d+150
通过以上演绎,我们知道,本题所问的数据是准确的。
这是理论推导,作为对量的理论依据,在施工现场实际工作中,工人们不需要用多少倍d来下料,那样实在太麻烦。直接依据自己做活的经验下料,更快捷,更方便。对于一般,柱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为30mm,梁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25mm的一般构件,我们通常这样下料,箍筋长度=2(b+h)+a,a是唐氏师门箍筋下料的经验值,列表如下:
箍筋直径mm 唐氏师门箍筋经验值a(mm)
梁 柱
6.5 0 -40
8 12 -28
10 65 25
12 118 78
14 171 131
3.jpg

4.jpg

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改了保护层定义,最外缘钢筋表面到构件表面的距离。

箍筋直径≥8mm时,箍筋的展开总长度为
=2h+2b-8c+18.5d
箍筋直径≤6.5mm时,箍筋的展开总长度为
=2h+2b-8c+140

1.jpg


2.jpg


3.jpg


4.jpg

sunfengfeng2002
2013年08月21日 11:29:59
2楼
真的很有裨益
回复
qihuojiandewoniu
2014年04月08日 17:42:28
3楼

真的很有裨益
回复
子寓
2014年04月10日 18:17:27
4楼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回复
aming1963
2014年04月11日 09:34:22
5楼
有点道理,值得学习
回复
xkjian
2014年04月11日 14:26:23
6楼
新手前来学习
回复
弓长0张
2014年04月13日 10:11:18
7楼

新手多学习了
回复
liuming2014
2014年04月25日 10:12:08
8楼
谢谢分享。
回复
liuming2014
2014年05月15日 16:33:16
9楼
谢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