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南水北调为何?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0:07
只看楼主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有110至240立方米,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的南水北调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全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二,而水资源仅占百分之一点五。一般旱年缺水93亿立方米,中等旱年缺水172亿立方米,2000年全区缺水198至301亿立方米。按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引水,称为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东线方案。三线调水总量将达到400亿立方米,占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五十。 调水路线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一千多公里。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有110至240立方米,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的南水北调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全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二,而水资源仅占百分之一点五。一般旱年缺水93亿立方米,中等旱年缺水172亿立方米,2000年全区缺水198至301亿立方米。按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引水,称为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东线方案。三线调水总量将达到400亿立方米,占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五十。 调水路线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一千多公里。

  2003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鄂、豫、陕3省交界处,工程预计2010年完工。那时,北京城里,丛林般的簇新高楼,年轮般的灰瓦胡同,上千万在此生活工作的人们,维系他们生命的大部分液体,来自3000里外的汉江。

  北京西四环桥旁边,有一块用蓝色塑料布围拢的栅栏,蓝色围布上别着硕大的白字红布标语“南水北调,精心施工”。而周围,车轮滚滚、人流滔滔。

  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城市地下正在悄静而紧张地进行的工程?有多少人知道南水北调真正的含义?有多少人知道调水源头在哪里?又有多少人会感动不久就要喝上三千里迢迢北上的汉江水?

  北京南水北调办的白咸勇先生告诉我,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也已于五月全面开工,西四环工程将穿越五棵松地铁站,在深达二十米的地铁站下面、在四环路立交桥桩基中间进行。暗涵工程头顶车水马龙的西四环路和每天运送十余万人的一线地铁,还有盘旋叠立的立交桥和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全长近13公里的工程挖掘不能使用任何机械,只能靠几十个工人每天三班倒地钻在几十米深的地下,小心翼翼地、一镐一铲地进行,一班八小时的进度只有半米。

  在我的故乡、调水源头,从政府到百姓,从城市到乡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机关、厂矿、学校,也无论大街小巷、酒楼、饭庄,都在发出同一个声音:“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这句话箴言般在故乡的山山岭岭中传诵。故乡人为着江水的北送在日夜工作着,操劳着,忙碌着,也欣喜着,尽管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艰难和困苦,尽管他们就要再度扶老携幼远离家园。他们都知道北方缺水,尤其知道北京缺水(肯定比北京人自己知道得多!),于是,当他们含泪亲自拆掉自家的房屋远迁时总是对我说:“以后你在北京喝上老家的水时,给我们捎个信儿……”;又说:“水流到北京时,你站那儿拍个照片给我们寄回来……”

  我在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处,独自站了许久,许久……

免费打赏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0:27
2楼
北方的水困境

  699个城市400个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每年农田受旱面积成倍增加,20世纪70年代每年有1亿7千万亩农田受旱,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

  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中国年缺水量约为4百亿立方米。北方因缺水,年经济损失高达4千7百多亿元人民币!

  如此大的缺数向哪儿找补?中国北方经济飞速发展哪儿来的水?

  这是除水务工作者之外任何中国人都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无限制地超采地下水。

  近二十年来,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上升。仅海河平原超采地下水已超过六百亿立方米!浅层水基本开采完毕,已开始开采深层水。深层水已被掠夺近160亿立方米!占全国开采深层水总量的百分之六十还多。

  中国水利部长汪恕成不无忧心地说:“如果这种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一直持续,总有一天就会下降到基岩。北京公主坟一带的地下水位已经降到基岩了。华北地区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开采方法,再过十五年左右,地下水就会全部枯竭……”

  科学家告诉我们,干旱的北方浅层水恢复已实属不易,而恢复深层水需要上万年!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这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和。若按世界各国通行标准即以河川径流量代表水资源总量计算,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好像我们并不缺水。然而,我们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加拿大的四十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一百一十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三个贫水国家之一。

  联合国审议人与水资源短缺标准为: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国家,人均水量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严重缺水国,人均等于或小于500立方米,为生存极限缺水。

  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极度贫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四,而北方的黄淮海流域只占百分之九点九!北方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立方米,是南方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平均水量的百分之十五,是世界平均水量的十六分之一!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标准若低于2千立方米,说明水资源已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目前,中国有十八个省份低于这个标准,其中有十个省份低于联合国审议的维持生存的最低保障线,即人均底于五百立方米,这也是国际上严重缺水的警戒线。比如: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285立方米,天津165立方米,上海201立方米,河北不足385立方米,山东394立方米,河南471立方米,宁夏210立方米等等。

  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黄淮海三片已出现大面积漏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市的漏斗面积已达九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北京市的面积!

  惊人的是,至2005年仅河北一省就出现五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和地面沉降区!为世界最大漏斗区,已占去河北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二!漏斗中心区地下水最大埋深已达一百一十米!地面沉降最大已到二点二米!北京市区地面沉降已达一米,天津已沉降二点六米!

  我们脚下的土地在下沉!海水在倒灌!建筑物在倾斜倒坍!土壤在污染!庄稼在枯死!

  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扰,普遍存在水资源超负荷运行。为维持不断增长的水需求,不仅严重超采地下水,地表水即河川的径流也几乎是竭泽而鱼。国际上对于地表水的开发利用有个公认标准,即开发利用率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否则地下水便因得不到补充而发生恶性循环。而眼下黄河流域径流利用率已达百分之六十七,淮河流域已达百分之六十,北京、天津、河北所在的海河流域已达百分之九十!远远超过极限标准。换句话说,也就是已经根本无水可用!有河皆干!

  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被人糟蹋的更是惨不忍睹,从1972至1998年的二十七年中,共断流二十一年,累计1050天。最严重的是1997年,断流十三次,其中有一次断流河段长达七百多公里!该年有330天滴水未能入海!

  滔滔万里的江河竟然到了滴水全无的地步,这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0:49
3楼
北方不仅有河皆干,而且有水皆污!!

  2000年全国水环境监测网对全国九大流域七百多条河流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在11万4千公里的河长中,不能饮用的四类、五类和劣五类水竟长达4万8千公里!

  目前,中国有3千万人和几千万牲畜吃水困难!

  3亿多人用不上健康、卫生的饮用水!

  1999年以来的持续干旱,使已经成为“庞然大物”的北京更是时时出现自来水供不应求,降压供水、停水事件屡屡发生。持续的水荒使原本向天津、北京供水的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从1982起国务院就决定不再向同样在遭受干旱煎熬的冀、津地区供水。这原本是冀、京、津三省市30万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共同挥汗如雨修建的生命之水!但为了首都,大家都得割爱!都得牺牲!都得奉献!

  北京人的母亲河永定河早已干涸了!

  从1999年起,北京连续七年干旱,作为北京市主要水源的密云水库已接近临界值,每年向市区供水锐减到2亿、3亿吨。地表水资源的严重短缺,造成了潮白河河道断流至今。潮白河断流后,周边环境急骤恶化,河道内砂石裸露,风起尘扬。

  我们再来看天津: 截至2005年,二十二年来,引滦工程为天津人送来了168亿立方米的生命之水。

  1997年至今,华北地区又遭遇了连续八年的大旱,天津市城乡水源再度发生了严重短缺。1997年潘家口水库汛期来水量仅7亿多立方米,加上非汛期基流共12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少9亿立方米;到2000年潘家口水库的水已降到死水位,一个原本29亿库容量、可调节水量达19亿5千万立方米的水库当年入库水量只有1亿1千万立方米;2004年,汛期潘家口水库入库的水量也只有2亿7千万立方米。而天津一年没有35亿吨水根本无法存在!

  从2000年至2004年,面临断水的天津又连连向中央呼救。于是,国务院又连续四年作出“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决定。

  2000年,整个黄河流域都在干旱,调黄河水已非常困难。国务院不得不协调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八个省给天津调水,这是黄河水第七次解救天津。

  2004年,位山闸再次奉命为天津放水9亿8千万立方米,历时一百二十天,天津实收水四亿三千一力立方米,黄河水第九次解救天津。

  那么,2005年呢?2006年呢?????谁知道在2010年汉江水未到达之前,天津还要引几次黄河水?

  泥沙滚滚的黄河,已经断流了二十一年的黄河,仅为三类、四类水质的黄河,哺喂了流域内几亿人的黄河,它还有多大力量一年又一年的哺喂海河流域的天津呢?

  可天津水荒一年接一年,不舍昼夜!

  和北京、天津一样, 缺水使河北每年几千万亩土地受灾,粮食减产每年达几十亿吨;使一些县、乡、村不得不实行定时、定量、凭票供水,黄骅市的五十多个村不得不到天津的北大港买水吃;漳河两岸冀、豫两省村民因争水殴斗和炮击事件而惊动了公安部门……

  2008年“奥运”在即,极度干渴的河北还必须动用岗南、黄壁庄、西大洋、王快四座水库,调3至5亿吨水给北京、保“奥运”。河北人说了,到时若急需,河北只留下城市用水,其余全给北京!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1:16
4楼
北调后的南水命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加坝扩容后,沿线挖渠引水,经唐白河流域,过江淮分水岭,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跨越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线总长1421公里(含从河北徐水分水至天津工程段154公里),工程分二期进行,一期工程的石家庄至北京的迎“奥运”应急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届时从河北借三亿吨水支援北京“奥运”。中线丹江口加坝工程已于2005年9月26日开工,规划2010年一期工程完工,届时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沿线四十四个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95亿吨。2030年二期工程完工后,可向这一地区年供水130亿至140亿吨。

  届时,调水量已远远超过汉水承受能力,要以另外的工程引长江水注入汉江,即从巫山凿通一百多公里的隧洞,引三峡水库水到鄂西北的堵河,再由堵河流入汉水,进而补充丹江口水库蓄水量。

  美丽的汉水从冢山流出,一路逶迤九百余公里,到达丹江口浩邈的“小太平洋”。从丹江口以下她又逶逶迤迤抵达汉口、入长江,这一段路称为汉水中下游,长六百五十余公里。汉江五百多年前改道从汉口入长江,使武汉最终形成了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格局。千万年连接着黄河文化、经济和长江文化、经济的黄金水道汉江,使汉口在五百年的时间里,其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武昌和汉阳,最终使武汉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个城市。“九省通衢”成为这个城市的得天独厚。清澈的汉水养育着汉江中下游襄樊、荆门、荆州、孝感和武汉所辖的十九个市、区、县以及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天门、潜江、仙桃三个省直管市中的二十个市、县、区的一千六百多万人口。在这片富水的土地上,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更不愁水,他们每年生产、生活消耗的水有104亿吨!这是让干旱的北方惊羡不已的数字。

  不仅仅是这些。四十多年前,十余万人用十年时间在丹江口入汉水处修起一座高达162米的大坝后,惊涛波澜的汉水便使丹江口以下的地区成为四季安澜的鱼米之乡。至今汉江中下游平原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除武汉、襄樊两座大城市之外,在曾经评比的全省十强县市中,有六强位于这个区域,其中仙桃市和钟祥市已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区域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几个百分点。在这个富庶的地带,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已有了最坚实的基础。这里已形成的庞大的汽车工业带和粮、棉、油、蔬菜、畜禽、水产养殖带,以最具生命力的强势进入了湖北经济发展的最前列。

  可有一天,他们突然全体性地发愁了!不仅是发愁,他们无限地惊慌起来,即而沉重起来,忧虑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就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95亿立方米或140亿立方米后,如果不考虑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概括起来就是“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

  一是汉江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

  调水后,汉江沿线涵闸、泵站取水保证率将降低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他们以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九八年三十年实测的数据证明,有些地方的断面大于每秒六百立方米流量的保证率将由百分之七十八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三,多年平均水位下降三十至四十厘米。襄樊河段多年平均水位下降半米还多,襄樊段多年平均流量每秒减少四百二十立方米。樊城港装卸通航天数由现在每年的二百八十四天下降到一百二十八天,下降幅度高达百分之四十三;钟祥皇庄港由现在的三百二十一天下降到二百一十二天。同时对灌溉和取水十分有利的中高水位历时大幅度减少。汉江中下游取水及灌溉设施需重建,需改造,运行费用将大大增加。

  二是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

  据测算,调水95亿立方米时,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百分之二十三左右;调水145亿立方米时,减少百分之三十七左右。国际上公认的对河流的水环境开发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否则,水体自身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将降低,“水华”出现的概率将增加。何况,近十几年来,在汉江下游因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水华”现象已多次发生。这说明汉江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的脆弱和不稳定。中线调水后,中下游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环境容量、自净能力会因此而下降,“水华”发生概率将由调水前的百分之十六左右增加为调水后的近百分之三十二,增加一倍以上。这预示着中线调水工程的实施将影响到汉江的水环境质量,从而加重汉江的水环境污染。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汉江水体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水华”发生很可能更为频繁,汉江就被毁了。

  三是航运条件好的中水历时大幅度减少,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

  汉江通航里程1300多公里,湖北境内近860公里,汉口至襄樊可通航五百吨级船舶,丹江至襄樊可通航100至150吨级船舶。汉江是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内河二十条主通道之一,枯水期开发汉江航运是加快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据统计,汉江中下游(丹江口——武汉)共有港口泊位582个,码头总长度近4万2千米。2001年度汉江中下游港口码头总货物吞吐量—千五百万吨,旅客吞吐量—百八十八万人次。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将大大减少,这给汉江中下游航道将带来严重影响:

  一是枯水期由现状平均每年出现三至四个月延长到八至十个月;二是中水期大大缩短,现状每年出现条件好的每秒八百至一千八百立方米流量由平均每年出现八个月左右下降到三个月左右。由于丧失中水流量而造成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流量降低,航道水深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大量出现碍航浅滩,对港口、码头、船厂及航运企业的运营十分不利。特别是潜江市兴隆河段,中水期下降最大接近百分之五十,这对汉江中下游航运企业的不利影响将大大增加。

  四是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减少,水温降低,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调水实施后,汉江水位降低,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将减少,不利于较大型经济鱼类的栖息。大坝加高后,下泄水温有所降低,同时,经水库调节,涨水过程减弱,鱼类繁殖所需的水温和流水条件受到不利影响,产漂流性卵的鱼类资源量会大大下降。

  面对汉江的不能承受之重,湖北方面坚持加坝调水同时要对汉江中下游实行四项补偿工程。

  这四项补偿工程是:一、兴建引江济汉工程,即从荆州市李埠镇处引长江水,至潜江市高石碑镇处进入汉江,修建六十七公里运河,以长江水补充汉江兴隆以下二百六十余公里的水量,以满足汉江下游生态环境、航运和灌溉用水;二、兴建碾盘山水利枢纽(后协调改为兴隆水利枢纽):兴隆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下游湖北省潜江、天门市境内,上距丹江口大坝三百七十八公里,下距河口二百七十四公里,是汉江干流规划的最下一个梯级,以便在枯水期壅高库区水位,改善库区沿岸灌溉和河道航运条件;三、改建、扩建部分闸站,以有效满足灌溉需水要求;四、整治局部航道,改善和恢复汉江航运条件。

  然而,针对加坝调水还是不加坝调水、调多少水、汉江中下游要不要同时进行工程补偿等等重大问题,从1987年至2003年,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反反复复地调查、研究、论证,一条江的命运在科学与局限的艰难论辩中,将何去何从?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1:48
5楼
襄樊,能否打造成中国的田纳西?

  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言,湖北襄樊人有个说法,即丹江口以上地区为贡献区,丹江口以下地区为受损区,湖北人艰苦卓绝地争取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就是要把受损区的损失减到最小。然而,无论怎样,受损区的古城襄樊依然忧虑重重。作为丹江口大坝下面第一个受损最严重的大城市,他们还仿佛处在被遗忘区。

  应该说,襄樊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文明城市,能取得这样的文明成果离不开汉江这条母亲河的哺育。汉江自丹江口水库以下十公里处进入襄樊境内,在襄樊境内流经老河口市、谷城县、宜城市,由宜城岛口进入另一行政辖区的钟祥市,全长一百九十五公里,流域面积一万七千余平方公里,占襄樊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七。长达二百四十余公里的沿江堤防,分布了三十五个水厂、七十七座泵站、三千一百多眼机井。汉江是五百八十万襄樊人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恰因为如此,对于汉江的感情,他们从来是以生命相许的。

  也恰因为如此,他们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尤其是对襄樊的影响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关注。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使得该地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转变为一个环境优美、工农业发达的美国中等发达地区。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水系俄亥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美国东南部的七个州。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比汉水少6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53亿立方米,不足汉水的一半。20世纪30年代前,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田纳西河的开发最早要追朔到1836年,那时,人们开始在这条河流上兴建通航工程。1925年为提高马瑟滩上的通航水深,人们在河流上建起第一座大坝—威尔逊大坝。1922-1925年,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提出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报告,虽经批准,但当时并未实行。1933年,美国经济萧条时期,根据罗斯福总统建议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开始了有计划的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

  看中汉江中下游这一流域有可能、也有条件建成中国第一个田纳西式的现代水利试点的人,是中国现任水利部长汪恕诚。

  2003年3月10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听取湖北省省长罗清泉一行关于全省水利建设情况的汇报以后,汪恕诚说:“要引进现代水利的观念,把汉江建设成为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将防洪、灌溉、发电、景观一起考虑,治理后的汉江应该是最科学的综合整治的一个结果,自动化程度应该是最高的,生态环境应该是最好的,景观应该是最美的。要像美国的田纳西河那样,设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汉江的综合开发。”又说,“如果湖北愿意干,我们就一起干”。

  汪恕诚要求江河流域的工作者和他的同事们,“要站在河流的立场上,做河流的代言人;要着眼于人类发展的未来,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作为工作的制高点,而不能把开发资源作为流域机构工作的制高点。”“我们的河流因为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严重破坏。河流不会说话,生态也不会说话,谁来替河流说话呢?谁来替生态说话呢?在新形势下,流域机构要义不容辞地担起河流代言人的重任。要成为河流的代言人,成为生态的代言人,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2:06
6楼
中线工程调水95亿立方米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水量每年平均减少近百分之二十七,将对襄樊的生态环境造成多重负面影响:

  首先,水环境容量减少百分之二十三左右。由于地表水位下降,江中洲滩湿地面积将减少六十公顷,岸边河滩湿地面积将减少四千公顷,现状约占全年三分之二时间的丰水期可以淹没的大片江心、江边滩涂和堤脚将长年裸露,不仅长达一百九十五公里的汉江沿岸失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严重影响堤防安全和城市环境;调水后,汉江襄樊段水位平均下降三十厘米至五十一厘米,相应地引起两岸地下水位下降二十五厘米至四十一厘米。如此,直接导致沿江二十一座水厂、三十九座泵站、一千六百八十眼机井取水困难或报废;沿江土壤质量下降。华中农业大学的李学垣教授研究认为,调水后地下水位下降,将影响襄樊七十万亩肥沃的土地。它们将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加速沙化的土壤只会频频诱发病虫害,造成庄稼减产减收;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和渔业将遭受沉重打击。调水后,汉江中七十三种鱼类品种将减少三分之—,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将有灭顶之灾。“四大家鱼”产卵场可能消失,天然鱼产量减少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亲本”不足直接导致鱼类品种的退化;水质恶化加剧。调水后,水环境容量减少,江水自净能力减弱,然而,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排污水量却一路攀升,汉江水质必然进一步恶化。目前,襄樊境内汉江支流的唐白河、小青河、滚河水质已为劣质五类。据预计,调水后,整个襄樊地区汉江水质将下降一个等级。“守着汉江无水吃”,恐怕不再是痴人的呓语;调水后,由于水量的减少,唐代诗人王维描绘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景色将风光不在,襄樊旅游业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将受到严重损害。

  但就我在武汉已经了解到的情况是:随着调水工程,同时争取到的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中包括襄樊的有两项:部分站、闸改造;部分航道整治。

  襄樊人算了一笔帐:按科研部门计算(襄樊曾请华中科技大学作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襄樊市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襄樊因调水造成的损失高达一百二十四亿元!按政府调水部门计算,损失达二十六亿元。而国家规划襄樊的部分站闸改造和航道整治两项补偿合计仅有六千六百万元。不到实际损失的四十分之一,更不到中下游补偿工程经费的百分之一!

  襄樊的生态怎么办?

  仿佛唯一可救襄樊于万一的是那个美丽的梦想:田纳西工程。田纳西工程主项目是近期在汉江中下游干流上建六个水利枢纽,也叫梯级渠化。就是一个梯级一个梯级地建大坝拦蓄下泄水,以此把汉江中下游拦蓄成六个大水湖,以抬高水位解决调水后中下游缺水问题,还可以发电。在襄樊境内的梯级枢纽叫崔家营水利枢纽,即在襄樊以下17公里处的汉江崔家营段建大坝。

  工程竣工蓄水后,可最大抬高水位四米多,而调水后影响襄樊水位最大变幅不到二米五,基本能弥补调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汉江航运条件得到改善:目前,汉江襄樊段通航驳船为二百吨级,调水后,汉江通航期将大大缩短,通航驳船吨位也降至五十吨级,汉江“黄金水道”将不复存在。崔家营枢纽建成后,水库回水航深平均可达5米多,200吨级驳船可畅通无阻,“黄金水道”将再次产生“黄金效益”;沿江城镇供水状况不再堪忧:崔家营工程建成后,库区城镇部分供水泵站、机井,也随着水位抬高,不必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原天然河道在工程建成后变成一条长33公里的人工湖泊,水面预计可增加6千亩左右,为发展渔业和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等等。

  然而,襄樊人依然忧虑。

  他们认为:田纳西经过了七十年的建设,而汉水北调,不到七年,到2010年汉水就要进京,太紧迫了。还有,美国开发河流的条件能和我们现实的中国的条件相比吗?美国田纳西的这些水利工程,难道都不搞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吗?如果不搞,能开工吗?他们的水利工程难道不预估利弊吗?如果造成了灾害由谁来买单?现今汉水襄樊段水质平时多为二类水,汉水北调后,水质降一个等级,襄樊饮用水源成为三类水质。而且崔家营大坝区还将拦住发源于河南省的唐白河,唐白河是汉江中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年径流量六十二余亿立方米。唐白河流入襄樊市本来应为三类水,即还应有水的基本功能,但由于对跨省市污染问题的管理缺失(南阳地区十九家造纸厂都布局在唐白河下游入汉江一带),唐白河注入汉江时已是劣五类水。尽管流经襄阳和樊城两城之间的汉水主干流常年为二类水质,但诸多劣五类水被崔家营大坝拦在库内,库内的水质还能是二类水吗?

  襄樊老百姓担忧,崔家营大坝会拦成“一盆污水“!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2:36
7楼
“一江清水送北京”——十堰的“咒语”

  有“中国底特律”之称的国家载重汽车生产基地的十堰,眼下,“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已成为它的咒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丹江口水库蓄水量将为290亿吨,从2010年开始,将每年向中原、华北、京、津输送90亿吨生活用水,2030年以后,每年将输送130亿至140亿吨!丹江口水库将成为北中国人最大的一口水井!一口生命之井啊!

  2002年5月,温家宝总理到十堰丹江口水库视察,他对当地领导人再三嘱咐的话就是“一定要保护好一库清水”。

  由于中线工程建设,十堰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个产业选择与调整问题。为保证一库清水送北京,十堰必须付出代价。库区将关停一批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永久性禁止高污染企业,大力控制面源污染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等等,库区生产生活体系、交通运输体系等均需重构;十堰工农产业结构、城镇建设、交通网络、旅游开发等发展布局均需战略性调整,这给经济本已十分困难的库区带来更大的压力。

  2005年7月14日午后,在北京参加中组部“市长研讨班”学习的湖北省十堰市市长陈天会,望着窗外林立的高楼,感慨地对我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城市啊!这是中国的心脏之城啊!十堰市的市长就是这座城市的第一守井人,而340万十堰人也都是这座水井的看井人,我们责任重大啊!”

  为了这口井,库区人民经历了长达五十年的艰辛!今天,为了保护这口甘甜如乳的生命之井,他们又做着新的奉献和牺牲,以及应对新的生存选择、新的挑战和机运。

  所有的艰辛都包含着一条江的宿命,所有的机运和创造都深潜着一个未来的隐喻……

  与陈天会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访谈,陈天会头脑的清晰、意志的坚定,以及其工作的严谨、负责和勤政的精神指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天会给我说了“三个责任,四个困难,四个机遇”。

  陈天会说:南水北调三条线中线是重点,中线的成败要素有两个,一个是移民,一个是对水源区水质的保护。这两大关键要素都取决于十堰市的工作;第二个责任是对历史的责任。中线投资千亿多元,国家下了大决心,不是权宜之计,是关乎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怎样保证一江清水送北方,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污染问题,水土保持问题等等。怎样保证水质不污染、水库不淤积?我们责任重大;第三是对库区人民的责任。十堰的几个县市区,过去遗留下的移民问题太多,我们欠移民的情,欠他们的债。这次移民能否做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使他们能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任。

  看起来好讲,做起来非常艰巨、非常复杂,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我工作的重点。我感到担子很重,责任重大,政府不敢有丝毫懈怠。负起责任、尽到责任,为这个工程竭尽全力、倾尽心血,对于我们这个班子和我这个市长而言,是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工程为我们“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难”提供了一个载体,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平台上,我们能不作为?

  那么,为了履行责任,我工作的难点在哪儿?我说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为民能够提供的物资支持和经济支持不足的矛盾。现在的规划对移民的补偿是不够的,比如一平方米房屋补偿三四百元,只够盖半平方米房,老百姓损失很多。我又要支持国家,又觉得亏了老百姓,我很矛盾。过去是几百元打发一个老百姓,一打发就过去几十年,老百姓食不饱肚、衣不蔽体。怎样解决老移民问题?这个水库—九五八年建时就是170米工程,基础就是这么做的,现在就是在原基础上加高,这个工程是过去留下的半拉子工程,国家从来没有放弃170米方案,所以问题不是十五年的问题,是几十年的问题,老百姓是几十年的等待、盼望。丹江口库区移民住房、生活水平、三通状态为什么远低于三峡?就是补偿太低,就是几十年长江委一直没放弃这个工程。我们一方面要实践以人为本的为民大政,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就只能按规划条款办事,这是个矛盾,矛盾的地方就是我们困难的地方;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使生产成本最小化与环境、治污方面的矛盾。我们的企业已达到国家治污标准,但按工程水质却不行,要治污必须加大成本,但又没谁说水源区的产品可以卖高价,由于治污成本的承受能力问题,我们要放弃许多企业,关闭或破产许多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牺牲;再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水库大量淹没的矛盾。大坝加高开始蓄水后,三千公里的库岸线、290亿吨水,相当于二十个十三陵水库的库容,淹没我们上千公里公路、六百多个码头、一百二十多家企业、十四个集镇,损失非常惨重,这么多基础设施的恢复需要时间,困难可以想象;最后我想说的一个困难是:老百姓现在的维权意识增加,办事程序化的要求比过去高,而移民时间紧,我们要做十几万人艰苦细致的工作。过去移民,给生产大队长开了会就行,现在给家长开了会都不行。国家规定2009年移民完毕,十堰各县市区到2009年移民人数接近十八万。五年搬迁完十八万人,一年要搬迁3万6千人,一月至少要搬3千人,3千人如果坐大客车走,一月就需要近百辆客车。十八万人十八万个思想,工作量相当大,这个责任最大的地方,还不能出问题……

  笔者在走访十堰市时了解到:在贫困的郧阳山区,由于历史上国家大型三线建设和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资源非常紧缺,农民人均只有六分土地,如果农业结构调整仅局限于粮油种植面积的增减,只能维持温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依托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业,改变粮油主导的农业结构布局;加之秦巴武当山区是黄姜最适宜生长的生态区,资源丰富,市场效益好。十堰市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把以黄姜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了近八十万亩的种植规模,郧西县、房县、竹山县、郧县、丹江口市、竹溪县、茅箭区、张湾区八个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黄姜最集中的产区,是全国黄姜“野转家”种植的发源地。自—九八四年以来,该地区黄姜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决定了十堰山区黄姜鲜姜产量高,皂素含量高,开发价值高。在市场拉动下,不但十堰地区黄姜产业发展迅速,并向周边襄樊的谷城、老河口,河南的淅川,陕西的白河、安康等地辐射,形成了以十堰市为中心的秦巴黄姜产业带。据最新数据信息,全国黄姜种植面积约180多万亩,其中十堰市80万亩左右,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2003年已成为该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随着黄姜种植业的飞速发展,黄姜加工业也迅即发展到六十余家,年加工鲜姜能力达到45万吨,皂素生产能力2千2百多吨!

  然而,2005年4月,当我踏上鄂西北十堰的土地,看到的却是满山遍野的黄姜干枯在了地里,无人收挖。巨大的黄姜冲击波仿佛已到了尾声。不久,我便听到了这个城市市委书记赵斌忧郁而沉重的声音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2:54
8楼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坚决拥护,并决心像当年支援丹江口水利枢纽、第二汽车制造厂和襄渝铁路等“三线”工程建设那样,自觉服从国家利益,举全市之力,为新时期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再做新贡献。保证—库清水送北京是中央交给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而黄姜加工对水质的污染十分严重,在科技攻关、黄姜加工废水处理未有成果之前,为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我们已强制性关闭不具备治污能力的黄姜加工厂三十家,黄姜种植面积也已减少到35万亩,还要继续减少5万亩。为此,近50万姜农的生产、生活将受到重创,但我们别无选择。

  在压缩黄姜生产的同时,我们还关停了117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否决了20多个投资项目,严肃治理了86家重点污染企业,并对20多家污染排放大户实施远程监管。与此同时,我们自筹资金2亿7千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6万5千吨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但由于资金困难,污水处理工厂不能正常运转……

  笔者在走访十堰市郧县时,这里二十多家铜矿、矾矿都已关闭;年生产二万吨优质纸、为国家指定出口创汇的中二型企业郧县造纸厂已经停产,八百多职工生活已无保障,每月靠县财政发一百元生活费维持难以维持的生计。而因关停企业损失了上亿元财政收入的县财政,维持行政人员工资都已困难,八百多纸厂工人一月一百元、一年就是一百万元,他们找不到出处时,县长就心如火焚,四处乞讨。郧县纸厂造纸原料为龙须草,龙须草为鄂西北“三宝”之一,是造纸业上等原料。在外地纸厂用龙须草如同菜肴里加味精一样珍惜时,郧县纸厂的原料全部用的是龙须草。每年消耗六万吨龙须草的纸厂,带动郧县农民发展了六十万亩龙须草基地,2004年,湖北省下文:为中线调水、保护丹江口水质,立即关闭纸厂。自此,农民的六十万亩龙须草干枯在地里了,纸厂自种的三千亩苇林也荒芜了……

  还有丹江口市,2004年以来,关掉了大大小小八十余家企业,炼铁厂、电解铝厂、造纸厂纷纷关闭,二个多亿的产值没有了,几千工人的生计失去了……

  据悉,国务院去年制定了《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设立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以此来促进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为加快丹江口库区生态建设步伐,促进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护优质水源。

  十堰市委书纪赵斌恳请国家:按照支持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制定《丹江口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丹江口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只有库区经济发展了,移民生活长治久安了,一库清水送北京才有保障……

  为保证一江清水北送,中国十堰率先走在了生态建设的前列。

  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秦巴余脉和武当山三大山系腹地的十堰,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发展生态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国土资源看,十堰的优势在于山水。十堰国土面积两万三千余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八分之一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四十五人,不及湖北省三分之一。其结构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场面积近二键七百万亩,人平近八亩,与欧洲一些生态良好的国家接近;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五百万千瓦,这是一片山水资源富饶的土地。

  经过几届政府、几代人的努力,十堰地区森林覆盖率已上升为百分之四十六,高于湖北省十四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二十九个百分点,新世纪五年,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十堰市人均绿地面积近十五平方米,高于全国人均九平方米;十堰农村国土面积占百分之九十五,属于一方净土;只占百分之五的市城区,均被葱郁的绿色包围,城在山中,山绕城转,整个十堰被称为“天然氧吧”;十堰市城区的绿化树种多达一千七百种,雪松、水杉、玉兰、女贞、垂柳、石楠、栀子、桂花、杜鹃????一条路一种树,千树争艳、万花纷呈。以樟树为市树、石榴花为市花的美丽的十堰,终于1999年与有“天堂之美”的城市杭州一起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那年,全国申报园林城市的有二十多个,最终通过的只有杭州和十堰,十堰成为中国内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无独有偶,2004年12月,十堰又与杭州一起,双双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生态功能示范城市”,全国仅此两个。接踵而至的还有“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旅游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等等。

  有“中国底特律”之称的国家载重汽车生产基地的十堰,工业“三废”治污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据环保部门长期监测结果,十堰山区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质量综合评定均为优。尽管所属六县市均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市,但山水造就的良好生态,已显现出这座城市巨大的生态优势。

  二十一世纪伊始,国家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十堰千家万户、120万农民都参与了退耕还林,已退耕还林二十五度以上山地八十九万亩,争取到国家天然保护林近二千万亩,以及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四百余万亩;与此同时,十堰在全市开展节柴改灶和建沼气池工程,已帮助十万户农民建了沼气池,百分之八十的农户改了灶。仅此,年节约薪柴三十五万吨,保护了三十万亩薪炭林免遭砍伐。

  良好的生态使十堰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三千平方公里;使汉水始终为中国唯一未被污染的大江;使丹江口水库一直保持为一类、二类水质,盛起即可饮用,比处理后的矿泉水还要卫生!

  实施“生态立市”的十堰,为保护和涵养丹江口水库水质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功难没!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4:32
9楼
以上内容摘自来源:《大地》 ( 2007-01-01 第1期 )
缺水地区出现"有水皆污",是对国家投巨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笑谈!是对水源地人民作出巨大牺牲的最不尊重!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06:49
10楼
南水北调工程由来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有关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并发出了《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地,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这是“南水北调”一词第一次见之于中央正式文献。

  1959年2月,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的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

  1979年12月,水电部正式成立了部属的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1987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通知,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9月05日 12:39:00
11楼
四横三纵:构建水资源的“中国网”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

  东线工程,即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自流至河北、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l56公里;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线路长701公里。工程分三期进行。2002年年底,东线—期工程已开工,2009年—期工程完工后,可向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天津、河北、江苏、山东半岛年供水89亿吨,以解决津浦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镇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规划2030年工程全部完工后,年均可向这一地区供水148亿吨。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以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六省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工程分三期建设,2011年开工—期工程,2050年工程全部完工后,年可调水总量为170亿吨。

  在规划的长达五十年间,南水北调工程静态总投资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版图上南北流向的三条调水工程与东西流向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纵横交叉,最终形成—个世界上罕见的水资源“中国网”。

  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这是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史无前例的工程!

  这也是世界上—个人口最多、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四分之—的国家保持良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紧迫的工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