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残酷的现实和未来John是我5年前的同事,每到周末和他的年假,他就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他的House由3英亩的草坪环绕。他是一个美籍华人,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Tom也是我5年前的同事,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甚至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但他每天上班都在研究各种管理工具以及管理的技能,虽然在我们工作的团队里面,他的级别比很多人都低,但我们大家都默认他是未来的经理,因为,在这个团队里面,除了现在的经理以外,他是唯一的美国人。
John是我5年前的同事,每到周末和他的年假,他就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他的House由3英亩的草坪环绕。他是一个美籍华人,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Tom也是我5年前的同事,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甚至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但他每天上班都在研究各种管理工具以及管理的技能,虽然在我们工作的团队里面,他的级别比很多人都低,但我们大家都默认他是未来的经理,因为,在这个团队里面,除了现在的经理以外,他是唯一的美国人。
Smith是我现在的同事,他在中国工作,仅仅是公司每个月付给他的交通补助,可能就能让北京的绝大多数白领们惭愧,一个月14K人民币。他每年有差不多两个月的假期,他的爱好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梦寐以求的东西,比如,到世界各地旅游,玩苹果电脑(如果玩过苹果电脑的都知道,苹果电脑上的软件比一台电脑要贵得非常多),滑翔等,甚至有的外国同事有自己的私人飞机。
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些人有意无意中流露出生活的优越感,甚至有高人一等的感觉,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感。也许在国内的横向比较来说,你有理由骄傲,但在世界范围来看,我只能说这种所谓的优越感是一种盲目的自大,甚至是一种井底之蛙的无知。
在我们中某些人还在为开什么车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岂不知老外在开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在蓝天上翱翔。虽然你比那些的老外优秀,至少不比他们差,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
而造成这种残酷现实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区域、文化甚至种族的本质利益冲突。
记得很久以前,我认识一个台湾女孩,她问我为什么如此强烈地支持两岸统一,我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我问她,世界有没有可能让如此多的民族、文化和国家共存到永远?当资源出现紧张的时候,无论是水还是石油,这个世界的资源会怎么分配?难道会按照人权来平均分配?
她最终明白了,小国、弱势民族及弱势文化,最终会在这个地球上逐渐消失,即使不消失,也只能成为这个世界的陪衬,以所谓的文化多样性的理由存在,但是,这些弱势文化和国家将用最可怜的方式生存,比如用矿产、大米、木材等原始资源、肚皮舞甚至性等这些他们所能够提供的服务来交换最少的现代社会的资源,比如汽车,手机。
最后,她问我为什么台湾非要跟大陆统一,台湾完全可以跟其他的强势文化和国家统一,我说,台湾别无选择,如果台湾跟日本统一,能改变台湾是日本人眼中的三国人的地位吗?如果跟美国统一那将更不可能,不但需要学会完全的西方文化,而且还得把皮肤漂白才有可能让美国人识你为族类。
那是一段让人黯然神伤的感情历程。我不能改变她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她虽然认同了我的观念,但她接受不了被大陆统一的现实,但我理解她,因为她内心里面一直认为台湾人比大陆人高贵。
其实,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现实,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国家在整个世界的产业分工里面,目前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因此,虽然我们勤劳,我们聪明,但我们用我们的大量的劳动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只能交换回来别人用很少劳动创造的产品和服务。
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靠自己的国家在整个世界的产业分工里面的不断升级才能实现。而要实现这样的产业升级,只有靠属于自己的民族企业。
如果我们的民族企业不能在这个世界的产业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不但升级到这个产业分工的高端的话,我知道我们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就只能像以前那样大量地出卖自己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而在未来,如果所有的资源都卖光后,我想除了劳动力以外,就只有身体可以出卖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自然环境遭到高度破坏,物质生活极端贫乏,道德沉沦,没有尊严,没有希望的社会之中。
因此,我只能买国货。支持国货,已经成为我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仅是为了支持民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为了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了我们风雨同舟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后代的能够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继续生存下去。
2 一些关于支持国货的观念的误区
在支持国货这个问题上,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或者说有各种理由来置疑支持国货的合理性、作用和意义。对于这些观念,我觉得很有必要讨论一下:
2.1 为什么美国人不反对买日本车?
抛开地缘政治等因素不谈,就从产业分工的角度来说,美国处于整个世界的产业分工的最高端,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虽然对美国的经济有所影响,但美国的核心利益是在产业链里面的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航天、国防、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在这些领域,美国不但会压制日本的竞争力,而且也会用各种手段来抑制日本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这些抑制手段,不会像以前通过关税这样的方式来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而是用各种貌似公平的手段表现出来,比如变相的补贴,为本土企业量身定做的技术标准,差异化的法律等。
一个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