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同的话题,可以顺利打开各自的话匣子,但是能否维持交流的持续进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感兴趣的话题作前提与基础,那么可以想象,自然而然都会选择各自应对的方式将自己思想抽离出来,相反以专注的态度投入其中,找寻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喜剧结尾。 1991 年美国独立日那个周末,巴菲特和盖茨见面了。这次会面是在凯瑟琳 · 格雷厄姆和她拥有的《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梅格 · 格林菲尔德的倡议下进行的。
一个共同的话题,可以顺利打开各自的话匣子,但是能否维持交流的持续进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感兴趣的话题作前提与基础,那么可以想象,自然而然都会选择各自应对的方式将自己思想抽离出来,相反以专注的态度投入其中,找寻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喜剧结尾。
1991
年美国独立日那个周末,巴菲特和盖茨见面了。这次会面是在凯瑟琳
·
格雷厄姆和她拥有的《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梅格
·
格林菲尔德的倡议下进行的。
对于盖茨,巴菲特还是非常欣赏的,尽管巴菲特比他年长二十五岁,他知道盖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两人就是《福布斯》财富榜上争相被人们比较的对象。不过,以巴菲特对于
IT
人士并不感冒的性格,他自己是肯定不会加入凯瑟琳的周末之旅的,但是在格林菲尔德地劝说下,巴菲特动摇了。格林菲尔德告诉他:
“
你肯定会喜欢上盖茨的父母的,而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会去。
”
最终,巴菲特还是同意了。
在与盖茨的交流中,巴菲特还是和平常一样,没有过渡语言直奔正题,他问盖茨有关
IBM
公司未来走势的问题,他还向盖茨询问是否
IBM
已经成了微软公司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以及信息产业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为何
?
盖茨一一做出了回答。他告诉巴菲特去买两只科技类股票:英特尔公司和微软。轮到盖茨提问了,他向对方提出了有关报业经济的问题,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表示报业经济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这和其他媒体的蓬勃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两个人就完全进入了深入交流的状态。
以开门见山式各自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作交流引线,是促进这两位——《福布斯》状元与榜眼能快速进入交流状态。
以开门见山式各自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作交流引线,是促进这两位——《福布斯》状元与榜眼能快速进入交流状态。
在各行各业的市场环境下,不同性质的产品,有的客户经历直奔主题就能迅速做出决断,但是有的却需要反复绵长的考虑与评审,钢结构工程市场就是一例,单纯的坚持一贯作风,或许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只有用心专注,才能精益求精,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