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xg224 于 2013-7-3 09:43 编辑 忘记了照相,抱歉!情况是:是32层的框剪结构,之前地下室5.6米的墙/柱打完砼后结构表面很光滑,没有气泡。到了标准层后,墙面却出现很多的气泡 孔,大的小的坑到处都是。混泥土的标号从C45,C40,C35,C30。但是板面的混泥土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浇捣的时候二次复振,混泥土的坍落度也都是160±20,符合。
本帖最后由 zxg224 于 2013-7-3 09:43 编辑
忘记了照相,抱歉!情况是:是32层的框剪结构,之前地下室5.6米的墙/柱打完砼后结构表面很光滑,没有气泡。到了标准层后,墙面却出现很多的气泡 孔,大的小的坑到处都是。混泥土的标号从C45,C40,C35,C30。但是板面的混泥土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浇捣的时候二次复振,混泥土的坍落度也都是160±20,符合。
12楼
还有模板本身,刚开始的时候是新模板,到了后面模板出现变形,变旧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表观质量!我那边也是下面一二层用的新模板打出来的面跟镜似的,到了后头就不行了!
回复
13楼
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气泡的原因
⑴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材料、用水等计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而石子多。
⑵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⑶ 混凝土下料不当,如混凝土依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注,因而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造成漏振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离析而产生蜂窝。
⑷ 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烂根”,形成蜂窝。
⑸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钢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致使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
⑹ 木模板浇注混凝土前没有湿润或湿润不够,浇注时与模板接触的那部分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使其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⑺ 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注时形成漏浆,沿板缝位置混凝土面出现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其气泡未排除,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回复
14楼
没有看明白是什么
回复
15楼
多看书多学习
回复
16楼
可能还是振捣的问题或模板问题
回复
17楼
我赞同13楼的说法,我工地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砼表面有较多的气泡,被甲方和监理还罚了款。我个人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还是振捣问题,振捣间距、深度(因为墙不可能一次性浇筑到位,存在接茬)和时间。
2、和混凝土的塌落度有关,塌落度过小时容易出现气泡。你说你们用的混凝土为160+-20是出罐的单子上显示的还是你们现场测试的,一般商砼的塌落度都有偏差。
3、模板的质量,和板的新旧有关系,一般的镜面板用3次就不行了。还有就是不管时木模还是钢模,每次拆模一定要清理和刷脱模剂,脱模剂刷的过多也容易出现气泡。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复
18楼
不错啊,长见识了,谢谢!
回复
19楼
混凝土的浇筑时,一次下料不能太高,一层混凝土墙面要分几次浇筑,还要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棒的间距,以及快插慢拔的要领,这样就能把混凝土内的气充分排出来。减少立面气泡发生。
回复
20楼
震捣不到位,搅拌不充分,参水过多都有可能
回复
21楼
路过学习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