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中6.2.1条这样说: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柱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予以调整:ΣMc=ηcΣMb,其中ηc-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时分别取1.4,1.2,1.1。这样调整是为了设计时达到强柱弱梁的目的,使柱端弯矩人为放大一点。但我的问题是,框架柱节点如果精确计算(计算机算)的话,节点四边应该是平衡的,也就是说ΣMc=ΣMb。这样柱端弯矩要放大的话,柱端弯矩直接乘以ηc就行了。而我看规范的意思是柱端弯矩之和并不等于两端弯矩之和,调整的时候是不管原来柱端弯矩和为多少,直接将柱端弯矩和取为梁端弯矩和的ηc倍,然后再在上下柱之间分配一下。谁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节点四周的弯矩到底是不是平衡的(柱端放大前)?施岚青的书上也有算例,他题目上给的也是柱两端和也不等于梁两端和,但没有给出梁端和柱端弯矩的详细来历(给出也恐怕篇幅很长很长)。我想规范和施岚青两个都这样总不会错的,所以在这里请教大家。
高规中6.2.1条这样说: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柱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予以调整:ΣMc=ηcΣMb,其中ηc-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时分别取1.4,1.2,1.1。
这样调整是为了设计时达到强柱弱梁的目的,使柱端弯矩人为放大一点。但我的问题是,框架柱节点如果精确计算(计算机算)的话,节点四边应该是平衡的,也就是说ΣMc=ΣMb。这样柱端弯矩要放大的话,柱端弯矩直接乘以ηc就行了。而我看规范的意思是柱端弯矩之和并不等于两端弯矩之和,调整的时候是不管原来柱端弯矩和为多少,直接将柱端弯矩和取为梁端弯矩和的ηc倍,然后再在上下柱之间分配一下。谁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节点四周的弯矩到底是不是平衡的(柱端放大前)?施岚青的书上也有算例,他题目上给的也是柱两端和也不等于梁两端和,但没有给出梁端和柱端弯矩的详细来历(给出也恐怕篇幅很长很长)。我想规范和施岚青两个都这样总不会错的,所以在这里请教大家。
22楼
请教王教授:
在有限元里计算节点内力是平衡,也就是说
ΣMc=ΣMb
(Mb:设计值)。要放大柱端弯矩,直接取
端部偏移与梁相同的"柱端弯矩"乘以放大系数不就行了?谢谢!
WYQ:
简化计算也许可以。
但要做到“强柱弱梁”,可能不行,因梁的实际配筋可能使得比计算的值大很多,柱弯矩放大多少倍才够很难讲。
本人认为:
当内力在数值是相等时
(ΣMc=ΣMb),直接取
端部偏移与梁相同的"柱端弯矩"直接乘以放大系数,数值上没问题。
但当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
ΣMc=1.2ΣMbau
(Mbau:实际承载力)
“直接取
......”则不成立!
[
本帖最后由 marcowoo 于 2010-2-2 16:40 编辑 ]
回复
23楼
回复
24楼
我刚在做毕业设计
很多工程人员都是不求甚解的
其实这个问题精确计算本来是平衡的,但是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梁有一个弯矩调幅系数0.8
这样就导致了节点不平衡了,是强柱弱梁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这里的弯矩是计算的梁端弯矩和柱端弯矩,和节点弯矩不一样
就很可能不平衡了
回复
25楼
我的理解是:认为的增大柱子的抗弯承载力,使其在地震的时候梁先于柱子破坏,使得结构具有延性,也就是强柱弱梁。
回复
26楼
人为增大柱子的抗弯承载力
回复
27楼
这个问题还在什么地方有讨论啊?想看看!楼主不错啊
回复
28楼
楼主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柱端弯矩乘增大系数。
其实认真看一下规范也就知道了,规范中说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按弹性分析分配,也就是说直接乘系数可能结果是错的。当然很多情况下是对的。
回复
29楼
众所周知:调整前,柱端和梁端弯矩是平衡的;调整后,弯矩就不平衡了,目的是要实现强柱弱梁的理念。
楼主的意思是柱端的弯矩直接可以在柱端弯矩上乘以一个系数就可以了,何必像规范中那样跟梁扯上关系。我的观点是:既然是调整前弯矩是平衡的,在柱端和梁端弯矩前乘以系数都可以。规范这样写的意思,估计就是要使得强柱弱梁的概念更明显,等式左边是被放大了的柱端弯矩,右边是梁端弯矩乘以一个系数,强柱弱梁,直观明了。
回复
30楼
wentao20061030 发表于 2013-9-9 11:46 众所周知:调整前,柱端和梁端弯矩是平衡的;调整后,弯矩就不平衡了,目的是要实现强柱弱梁的理念。楼主 …可是梁实配钢筋一般会比算出来的弯矩大,所以要验算一下梁两端实配钢筋的弯矩和,乘以1.2的系数,与柱上下端的弯矩比较,用大的分配!
回复
31楼
albert2000 发表于 2007-6-29 14:50 楼主没有仔细看我的问题,如果调整前节点是平衡的,要实现强柱弱梁,也就是放大柱头弯矩,那么就直接把柱 …应该有其他考虑,比如“在计算Mb时,一级框架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小的弯矩应取0。”否则比规范计算的柱端弯矩要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