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DI 设备问题
dahuamhx
dahuamhx Lv.2
2007年06月12日 10:21:23
来自于纯水系统
只看楼主

设备制水流程:次氯酸钠加药->原水箱->原水泵->絮凝剂加药->石英砂过滤器->软化->亚硫酸氢钠加药->混合器->保安过滤器->一级反渗透->中间水箱1->EDI->中间水箱2->二级反渗透->春水箱。设备出力:5吨/小时RO:海德能CPA3EDI:ge公司MK-2,2只并联,2005年更换的问题:一级反渗透出水8-12us/cm之间,但EDI出水始终在5MΩ.cm以下,有时候甚至会下降到2MΩ.cm以下,导致二级反渗透出水电阻只有1.0MΩ.cm左右。

设备制水流程:次氯酸钠加药->原水箱->原水泵->絮凝剂加药->石英砂过滤器->软化->亚硫酸氢钠加药->混合器->保安过滤器->一级反渗透->中间水箱1->EDI->中间水箱2->二级反渗透->春水箱。
设备出力:5吨/小时
RO:海德能CPA3
EDI:ge公司MK-2,2只并联,2005年更换的
问题:一级反渗透出水8-12us/cm之间,但EDI出水始终在5MΩ.cm以下,有时候甚至会下降到2MΩ.cm以下,导致二级反渗透出水电阻只有1.0MΩ.cm左右。

奇怪现象1:浓水循环电导不能太大,我们最初的设置浓水电导在150-500之间,现在浓水电导只在10us/cm左右,如果向里面加盐,出水电阻率立即下降;
奇怪现象2:我们的电源是480VDC的,当电流电压调高的时候,出水电阻率也是下降;
奇怪现象3:每次开机的时候电阻率非常低,一般在1.0MΩ.cm,大概半小时候会上升到5.0MΩ.cm。

现在EDI极水排放流量较低,我们已经全部打开了,但排放流量还是很低,里面有大量的气泡随水流排出。

向各位前辈请教了,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清洗可以吗,清洗那个回路,用什么来清洗?
如果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请跟贴。
我的联系方式:
MSN:mahongxuan@msn.com
QQ: 407080908
手机:13816884453
免费打赏
snowgirlsusu
2007年06月14日 16:00:05
12楼
一般的流程是双级RO+EDI,楼主的流程是否可行啊》?
回复
cznimda
2007年06月14日 21:23:12
13楼
还是二级RO+CDI,在二级RO进口加NaOH比较保险,其他的工艺都不稳定。我还遇到过一级RO+软化树脂+CDI的流程,晕
回复
雄霸天下666
2007年06月15日 09:03:52
14楼


工艺设计是根据水源水质来定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一级RO+软化+EDI的工艺也没有什么问题啊,关键还是根据你的水质来确定适合的合理的工艺
回复
cznimda
2007年06月15日 19:25:51
15楼
各位说说看,一级RO+EDI出水能保证多少,自来水电导率550us/cm,一级RO出口<10us/cm
回复
何大人威立雅膜
2007年06月18日 11:07:20
16楼
我们是GE的一级代理商,如果需要我帮忙可以找我.xx5210531@163.com
回复
keller69
2007年06月19日 14:51:49
17楼
根据现象1和现象2判断:可能是离子膜的机械强度下降,有内漏。加大淡、浓水压差试试。根据现象3判断:淡水室树脂交换容量下降,离子迁移速度变慢。适当降低进水流量吧!
回复
yangheshui
2007年06月20日 09:41:14
18楼


高手!!!
回复
liushhong@co163
2007年06月21日 08:40:10
19楼
以下是引用dahuamhx在2007-06-13 17:00:55.0发表的内容:
以下是引用liushhong@co163在2007-06-13 14:06:59.0发表的内容:

另:EDI在2005年更换时,一开始的出水是多少,如果一开始出水10左右的话,用到现在出水5,也不错了


刚开始更换的时候,出水在12-14M之间。

现在的情况:如果停产超过24小时,再重新启动后,出水还能在10M以上,但3个小时后,会急剧下降到3-5M之间。

根据你说的情况,应该是浓水室结垢而导致淡水室的离子不能迁移,所以呈现浓水室的电导小而淡水室的电阻小;当你把电压加大时,淡水室的水进行水解,而导致电阻下降,当然,没有脱气也是一个问题.

另:你的模块清洗过吗?如果没有,你可以按照GE公司的说明书进行清洗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回复
jsyzgjs
2007年06月21日 09:05:45
20楼

呵呵,一般都是没有根据原水的水质选择合理的工艺,RO膜EDI是没有问题的,好多公司连基本的水质分析都没有做,就整一套设备出来,常常是要么碰巧还马马乎乎,要么就是问题怪怪的或者问题一大堆
回复
siyuan8666
2007年06月28日 18:55:34
21楼
去热源有很多方法,热源就是革兰氏菌死后菌细胞释放出来的,也叫内毒素,在医学上是导致发热的物质,现在比较流行的有超滤去热源,楼上的为何选择一级反渗透的水进EDI,没有脱气去TOC,这样的工艺只适合水质稳定且碱度,硬度,离子浓度都不高的水源,而且从造价上来说后面也用到了二级反渗透,并没有节省投资,这样长时间运行,很可能是上面兄弟分析的浓水室由于钙镁离子浓度太大导致了浓差极化而结垢,EDI结垢后清洗对膜片的使用寿命是有直接影响的。这时增加DC电压也没有意义了,只能化学清洗,然后改变工艺,否则时间不会太长又会结垢,如果是用一级RO+碱+二级RO+脱气+EDI,系统电阻将会在15兆甚至更高的地方稳定。
所以工艺是前提,没有好的工艺就没有稳定的运行结果.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