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沙尘刮起的时候
zhuangkongzao
2007年05月17日 22:45:39
只看楼主

不知是应该感谢3月31日长城脚下的那场沙尘暴,还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反正,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新闻要素,被我的一张颇具戏剧性的照片瞬间凝固。  这张照片在《第一财经日报》刊发后,成为第二天的热门新闻。  在5月12日播出的央视《对话》节目中,主持人陈伟鸿把这张照片带到了现场,调侃起前来做客的嘉宾潘岳。而潘岳也首度对此作出回应:“那天非常巧,我带着一批名人植树就赶上了沙尘暴,网上就说这是大自然给环保局的报应,但也有朋友给我们喊冤,说沙尘暴不归环保局管。我当时是有点感觉冤。”

不知是应该感谢3月31日长城脚下的那场沙尘暴,还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反正,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新闻要素,被我的一张颇具戏剧性的照片瞬间凝固。
  这张照片在《第一财经日报》刊发后,成为第二天的热门新闻。
  在5月12日播出的央视《对话》节目中,主持人陈伟鸿把这张照片带到了现场,调侃起前来做客的嘉宾潘岳。而潘岳也首度对此作出回应:“那天非常巧,我带着一批名人植树就赶上了沙尘暴,网上就说这是大自然给环保局的报应,但也有朋友给我们喊冤,说沙尘暴不归环保局管。我当时是有点感觉冤。”
  但几乎没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潘岳就觉得不冤了。他说:“我觉得凡是参与环保的部门,不管哪一个部门,面对沙尘暴多次侵袭北京城的事实,我觉得没有资格喊冤,不管哪一级官员都没有资格喊冤。这是体制的弊病,比如说海洋的污染是海洋部门管,治沙的是林业部门管,当然还包括水利。我觉得这是一个责任的问题。”


http://www.p5w.net/news/xwpl/200705/t949803.htm
  潘岳还对拍下这张照片的记者表示感谢,并要推荐为年度环境新闻奖。
  看到此,我觉得确实应该感谢潘岳,是他的大度和无私,让这张照片真正体现出了其应有的新闻价值。
  不过,这事又确实给我及每一个新闻记者提了一个醒:那天,到场的新闻记者数十人,为什么只出现了这样一张照片?原因是,由于沙尘暴的突袭,不少记者要么躲开了,要么提早收工,错过了那个最佳瞬间。
  美联社记者埃米·桑斯坦说过:“在从事报道的时候,你一定要集中精力。尤其是在你报道一件需要你比较警觉的事件时,保持全身心投入极其重要。”
  其实,对新闻记者来说,每一个新闻事件都是我们的机会。面对每一场突发性事件甚至灾难,我们没有理由躲开。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